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民族以各类有形、无形的记忆之场为载体建构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国文化之旅”是主要面向港澳台侨大学生的、以参观访问中华民族记忆之场为主要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该活动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在“我”的层面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体系、传承中华民族价值信念、生成为中国梦共同奋斗的行为意愿,而且以互动交流方式促进学习者在“我们”的层面对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共建共享,增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一员”的身份认同。为了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效能,我们需要借助国家文化工程推进记忆之场的建设,高校亦需用好国家文化工程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2.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是培育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即认同“我们是中国人”并因此而充满自豪感。“认同”与“识别”是一体两面,只有认识到“我们”与“他者”的差异性,才会感知到“我们”之间的同质性。不知有“他者”,就不知有“我们”。英语教学就是通过教会学生英语运行语言进而了解国外的历史、政治、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3.
一、对青少年进行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 是否定道德虚无主义和 道德复古主义的需要 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民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传递给青少年一代。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渊源流长,其发展曲曲折折。早在公元前600多年的春秋时期,管仲就提出了“礼、义、廉、耻”为国的四维,把它作为道德的核心。孔子提出“仁”,孟子强调了“义”。近代孙中山先生主张“四维”、“八德”教育国民。但是,…  相似文献   

4.
一、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感恩教育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中,第一项就是“仁爱孝悌”,这也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其中“孝悌”是根本,其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从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提炼出来的传承人性文明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5.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的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任务,并列入了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节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我们中华民族对节约认识达到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诗句,告诉我们的是感恩。“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经典词句,结草衔环、一饭千金的美丽传说,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  相似文献   

7.
浙江金华发生的“徐力杀母”事件,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应试教育”的恶果,还要从根本上强化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尤其是要把“孝敬父母”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论儒家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例如,儒家先哲所倡导的“天下为公”精神、“博爱大众”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厚德载物”精神、“革故鼎新”精神、“居安思危”精神等等,这些都成为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儒家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性贡献。值得我们大力发掘,好好继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9.
推进考试改革 促进素质教育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当前 ,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中华民族的复兴 ,关键取决于教育。邓小平同志指出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我们要实现现代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 ,不抓教育不行。”江泽民同志也指出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最近 ,江泽民同志专门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强调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既是一种鼓舞 ,更是…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久历沧桑;其凝聚力之强令人惊叹,举世无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如何形成的?认真回溯一下中华民族逐渐形成的历史,廓清了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迷雾,其凝聚力形成的原因也就会很自然地浮现出来。何谓“中华民族”要探讨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如何形成的,首先就要阐明“中华民族”的内涵是什么。大陆新版《辞海》释曰:“我国各民族的名称。”台湾三民书局《大辞典》释曰:“族名,指组成中国各民族的集合体。”笔者认为:如此解释,易滋误会,可能得出“中华民族”即“中国人”的结论,从而混淆了“民族”与“国家”的界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个极其博大精深的宝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德精神、情感、礼仪的总和。在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对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是“传美”教育最佳的形式。我校在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在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基础上,对社区教育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社区学生所居住的是一定地域的微观社会,开展好社区活动,发挥社区教育功能,不仅能促进社区本身的文明…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的特性之中,“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团结一体的历史趋势;“突出的包容性”,涵养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它们共同决定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最终形成。充分认识统一性和包容性在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将有助于我们挖掘、整理、宣传自古以来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正>1902年,梁启超先生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抗日战争时期,心怀天下的知识分子以墨为锋,以字为刃,通过通史著作和历史教育重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最前沿,提出并践行了全民族抗战路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庄严宣告,“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也被写入了国歌。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五十年后,回首这段历史,既让我们为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赢得大国地位而骄傲,也令我们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大”而不“强”的另一历史侧面而深刻反思。 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毛主席对我们一贯的教导。早在一九三八年,就说过:“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一九三九年,又说: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一九四○年  相似文献   

16.
“语文”实际上指的是汉语文。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语。它融汇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这种文化塑造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以一种特殊的姿态顽强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重申《战国策》的尚“胆”精神,即是为宏扬民族传统风貌中的威武豪迈。广义的“胆”,除了胆量外,还包括魄力、毅力以及与偏重内心“体认”相对的崇实精神。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十六大通过的做了部分修改的党章也在“总纲”一开始就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下简称“两个先锋队”)。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进一步完整的表述,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的要求。但是,有的同志对这样的表述和规定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认识和想法,担…  相似文献   

19.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今天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继续提倡孝敬父母,不仅是为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了构建和谐家庭。因为整个社会的“肌体”是由家庭细胞构成的,只有细胞和谐了,才会使整个“肌体”和谐。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说,也只有家庭和  相似文献   

20.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着生息繁衍、繁荣昌盛而磨练出来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在自己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使之发扬光大,成为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造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