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真”与“假”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对反映事物属性的矛盾概念,使用时无需多加思索,张口即来:真话、真情、真品、货真价实、假话、假发、假证……但当我们要用英语来表达上述意思的时候,麻烦就来了。“真”、“假”在英语中的对应词似乎是true与false,但“真迹画”却是agenuine,而不是a ture painting;“假话”是a lie/lies,一般不会说false words。可见,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民国语文教育备受瞩目,回顾民国小学语文作文,其呈现的“写真话”、“真童趣”、“现童心”等优点让我们叹服。对比当今小学作文典型的弊病如“编假话”、“假抒情”、“装成熟”等,给我们强烈的反思。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转变不良思想,归还孩子们“写真实的自己的话”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周一贯 《小学语文》2007,(12):21-23
《红楼梦》中有一句“假作真时真亦假”,当历史演进到信息时代的全新一页时,我们却发现已经生活在一个“真作假时假还真”的网络世界里了。网络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与现实隔离的虚拟世界,却让我们因此回到了如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状态。没有面具,没有外衣,没有了人情世故、身份等第、清规戒律等种种人为的桎梏和压力,在那里人可以活得真实自然,游走在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里,释放出本我的激情,畅快淋漓地转移了现实的许多压抑束缚和尴尬。  相似文献   

4.
师:关于作文“真实”的问题,存在着一些争议。有老师对学生说“完全是真实的照搬,也可能‘假’;完全的虚构,也可能‘真’”;有的老师认为“虚构不一定虚假,真人真事也不一定‘真’”。  相似文献   

5.
我们认为的“璞”与“真”,是课改的新理念,是没有或者少有“非璞”的花样,决不是“回到过去”;我们要归的“真”,是“真理”,是课改的本真。这样的“返璞归真”,是求发展的,求真理的。需要丢弃的,是“华而不实”;需要发扬的,是真实、朴实与扎实。而只有做到了“三实”,才能真正“返璞”,才能真正“归真”,也才能求得课改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高考作文也将“有真情实感”作为一条重要的评分标准。部分学生作文中的“假、大、空”少了,可取而代之让人咋舌的“真实”堂而皇之赫然出现在作文中。本文就此现象提出“真的未必就是美的”观点,从加强传统美德的教育,明确“创新”的真正含义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确真与美应是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目前仍有分歧。对这个问题持否定态度的理由是“真理只能存在于理性认识之中”,还有的学者认为“这个提法本身就有问题”,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的或外部联系的认识,还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就无真与假、正确与错误可言”,且进一步指出“提出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的问题,本身就割裂了感性与理性的内在联系,对感性认识性认识作了抽象、纯粹的理解。”对这个问题持肯定态度的理由是“对象和认识一致。”①我赞成后者的观点。但我以为仅从“对象和认识一致”上找根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  相似文献   

8.
真、假声脱节是在我们学习歌唱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真、假声脱节使歌唱声音变得“虚实不匀,明暗不和”,音色极不统一,歌声缺乏表现力。真、假声脱节现象成为声乐学习的一大障碍,也是歌者进行演唱的大忌。下面就如何纠正真、假声脱节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同行交流。真、假声脱节现象在男女声中都容易出现,但是女声比男声的表现更为明显,也更普遍。常常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真声比率过多。只能在自然声区用真声唱歌,到小字二组或者开始就唱不上去了,要不就只会用全假声唱歌。这样唱出来的声音出现“一实一虚,一粗一细,一真一假”的断…  相似文献   

9.
在真理论问题上 ,我国现行的一些哲学教科书中 ,一方面承认真理论的“发展论” ,说真理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发展着的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才是绝对真理。一方面又讲“既是又是论”。其“既是又是论”与“发展论”的表述是相互矛盾的、不相容的。第一 ,它混淆了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之间的界限。第二 ,在相对性绝对性的关系上 ,只讲两点不讲重点 ,陷入了折衷主义、二元论。第三 ,它忽视了真理发展的过程性 ,不利于人们探索真理发展的道路。对于真理论的“既是又是论” ,笔者拙见 :应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0.
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讨厌偏听偏信的班主任,在他那里,只有班干部的真理,没有一般同学说理的权利。我长大了一定要当老师,教育学生永远不说假话。永远不!”瞧!学生在真与假的选择面前,表现出何等鲜明的态度,对真实的追求又是何等的强烈。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与学生交往中,离开了真实,无法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也无法唤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审美理论的核心在于“味”,西方文学审美理论的灵魂在于“真”。中西文学审美理论的这一差异源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是以生命为本的文化,而西方文化是以知识(智慧、真理)为本的文化。这种文化差异表现在文学审美理论上,就有了中国的“滋味说”和西方的“真理说”。虽然中西文学审美理论各有优长,但是,中国文学还是应该学习西方文学执着于“真”的境界;中国的批评美学应该在坚持“真”与“善”统一的前提下更重视“真”,重视作品的思想深度。因此,在重视“滋味”的同时又能够获得深刻的思想应当成为中国文学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不真空论》中的“真”有“真实”之“真”与“真假”之“真”两重含义.本论运用中道思维方法,以缘起性空为判断标准,通过对“有”与“真有”、“无”与“真无”以及二者关系的真假判断,揭示般若学“六家七宗”解空的偏而不即,阐明般若空义;但本论强调主体在经验世界中体证真俗不二、由俗转真,留有玄学“物我玄同”的思想印迹,同时暗含了对经验世界的肯定,这也就意味僧肇将中观学彻底否定式的思维方式一定程度转换为肯定式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判断话语或言语的“真”与“假”有两条标准:一是依据客观事实;二是说写者意欲表达的信息。以此为主要依据,可以看出英语语法中的主谓一致、否定和时态所展示的不一致。主谓的不一致表现在谓语动词的数与结构的不一致和与意义的不一致;否定的“真”与“假”包含了否定的转移、形式的否定与意义的肯定以及结构的肯定与意义的否定;时态的讨论含盖了一般现在时表过去和将来时间,一般过去时表现在和将来时间以及SINCE从句、“假”主动态和“假”被动态等。  相似文献   

14.
袁青 《学前教育》2021,(5):15-17
上期刊登的《“真游戏”与“真实场景”,孰真孰假?一辨明“真游戏”内涵,反思实践误区(一)》展示了浙江省“安吉游戏实践园”的在线教研现场,探讨了“有逼真的场景才是‘真游戏’吗”的问题。本期,我们继续探讨第二个问题一一“规则游戏是‘真游戏’吗”。  相似文献   

15.
谈谈及义词     
有人说,反义词就是意义相厦的词,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反义词还包括意义相对的词。请看下面两组反义词: A组:真——假|死——活|有——无|认真——马虎|完整——残缺|公开——秘密 B组:上——下|古——今|冷——热|先进——落后|宽阔——狭窄|开始——结束 A组是意义完全相反、没有中间概念的,一定是“非此即彼”。如“真——假”,不是真的,就是假的;不是假的,就是真的。不存在既不真又不假的中间  相似文献   

16.
会计信息的真实与有效,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关键,然而,由于复杂的会计环境与社会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一种历史性与国际性现象。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普遍,它带来的危害也就更为严重。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经济利益的驱动。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小集团利益、个人私利的追求。为了达到逃税和截留国家收入,骗取投资和贷款,私设“小金库”等目的,一些单位有意不按照要求填制会计报表,搞“两本账”、“三本账”或“真账假算”、“假账真算”来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和财务状况。2.会计法规的严肃性降低。这几年我国在…  相似文献   

17.
朝阳市的孙玉玲老师来信问 :第8册的读写训练重点中有“一要真实 ,二要具体” ,这里的“真实”到底怎样理解?“具体”指的又是什么?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应怎样落实?跟客观事实相符合 ,不假 ,就是真实。“一要真实 ,二要具体”中的“真实” ,指的是学生在写作文时 ,内容要真实 ,不许写假的。“大纲”中指出的“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都是真实的。“大纲”还特别强调“有真情实感” ,“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不说假话。”如此看来 ,内容真实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写的人、事 ,是真实的 ,不是胡编的 ;二是写的情感是…  相似文献   

18.
E假必然否定全来了;I真全体来了,必然部分来了;O假全体来了,必然否定部分没来.E不定可能全没来,即E真;可能一部分没来,即E假;I不定如全没来即I假;如仅一部分没来即I真,O真如全没来O真,如一部分没来O也真.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个命题p,使用逻辑联接词“非”,就构成一个复合命题“非p”(记为┐p).“非p”叫做命题p的非命题,也叫做命题p的否定.命题p与它的否定“非p”的真值为一真一假、一假一真,所以有时也称它们是一对矛盾命题.  相似文献   

20.
任玲 《教师博览》2002,(10):50-51
一、“手记”———生动的教育学翻阅《走进心灵》,既是在倾听作者讲述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也是在与作者分享教育者醉心事业的回忆,更是在看似琐碎却蕴含教育真谛的事件中反思假教育、追寻真教育的过程,它是活的教育学,它以朴素而生动的方式,诠释着教育。植根于一线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