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沉浸式交互虚拟系统,其教育功用应有效辐射学科教学,助力学科知识获得与学科思维培养。针对当前学科教学过程中“抽象符号→技能训练→工具思维”的现实问题,探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直观学习资源、知识有效应用与培养学科思维等价值;接着提出了虚拟现实助力学科教学的四种类型:独立式学科本位型、分布式学科本位型、独立式项目融合型与分布式项目融合型。最后依据虚拟现实学科教学价值与虚拟现实学科教学类型提出了虚拟现实助力学科教学的实践路径:直观资源的操作体验,指向知识内容有效获得;模拟情境的知识应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真实场景的问题解决,实现知识向思维的通达。以优化学科教学过程,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与学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虚拟现实技术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现实技术是门新兴的科学技术,是许多相关学科领域交叉、集成的产物,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并且其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征以及发展历程和关键技术,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展望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虚拟现实技术就是近几年快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它将多种学科融合为一体,其特征是具有交互性和沉浸性,以及自主感知性等。高校地理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展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技术,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恰好符合了高校地理学科教学特点。本文就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和结合做了简单概括,希望对同行在教学手段的创新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虚拟现实技术以其真实、逼真、形象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远程教育中,通过分析远程教育中机械学科面临的问题,以液压气动技术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例,展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学科远程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优势。实践证明,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丰富了远程教学资源,增强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明确了多学科交叉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目标,提出了多学科交叉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理念,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虚拟现实专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探讨了如何发挥学科交叉的科研基地优势,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虚拟现实技术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技术因能促进学习者的概念理解、知识迁移和情感投入等而广受关注。认知负荷是衡量虚拟现实技术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均有针对虚拟现实技术影响学习者认知负荷的实证研究,但结论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国内外23篇实证类研究文献,从学科、学段、干预时间等维度探讨调节变量对虚拟现实影响认知负荷的作用。结果表明,虚拟现实技术整体上对减少认知负荷起中等程度的促进作用;调节分析显示,认知负荷测量工具、虚拟现实应用场景、教学方法在虚拟现实技术影响认知负荷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学段、学科、干预时间和频率、虚拟现实技术类型等不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
虚拟现实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仿真技术、微电子技术于一体的一门涉及众多学科的高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也有了很大的拓展,从最初的军事应用,拓展到教育艺术医疗以及旅游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和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旅游业而形成的虚拟旅游。虚拟旅游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的技术优势,很好的促进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并为传统旅游业提供更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2019,(11):46-52
文章采用元分析方法,首先通过文献检索,得到46个有关"虚拟现实技术"、"学习成效"的有效样本。随后,文章用漏斗图验证了样本的有效性,用森林图呈现了虚拟现实技术对学习成效的整体影响,发现:整体而言,虚拟现实技术对学习成效具有中上等影响;同时,文章将学段、学科、教学时长、教学方法、教学场所和虚拟现实技术类型设为调节变量,用效应值检验了调节变量的调节效应。最后,文章基于元分析结果,提出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建议,以期为推动虚拟现实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是许多相关学科领域交叉、集成的产物,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介绍了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知识及其在网络教育领域的应用优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虚拟环境及其技术实现,并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对教育技术学科实践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