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首先研究越轨创新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分析越轨创新与技术创新、公民组织行为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探讨越轨创新的前因、过程和结果,并建立越轨创新的过程模型。最后,基于现有研究,提出越轨创新的管理启示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自1996年以来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备受学术界关注,而国内关于越轨创新行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梳理国内外权威学者关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研究成果,辨析越轨创新行为的内涵,总结越轨创新行为测量方法,探讨影响越轨创新行为产生的因素以及越轨创新行为作用结果,构建越轨创新行为过程模型,为企业实践者提供越轨创新行为的管理启示,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权变视角,运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在员工个人资源和工作资源两方面对员工越轨创新成功的情境展开研究。研究采用16家企业450名领导和下属的配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员工个人资源的信息资本和心理资本、工作资源的悖论式领导和同事支持均是有利于越轨创新向绩效转化的重要情境因素;另外,信息资本和悖论式领导的组合情境、心理资本和同事支持的组合情境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将起到正向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越轨创新成功转化为绩效的情境机理,为管理者有效管理越轨创新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转换科学越轨行为个体观察视角,立足于组织分析,探讨科学组织越轨行为,就科学组织越轨的定义、本质、表现及动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9,(2):126-129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分析组织创新氛围、个人—组织匹配以及创新自我效能感对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创新氛围正向影响员工越轨创新行为,而创新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个人—组织匹配不仅正向调节组织创新氛围与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还进一步调节了组织创新氛围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影响越轨创新行为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6.
循规是指在科学认识活动中,依照既定的思维模式与理论传统以解决科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越轨是指突破既定的思维模式或超越既定的理论传统的解决科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循规与越轨范畴共同构成了科学创新思维的两极。它们之间的流动和转化是科学发展中进化和革命的内在根源,是科学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相对剥夺理论,通过分析251套、三个时间点的配对数据,探讨了领导谦卑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员工资质过剩感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和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领导谦卑正向影响员工的资质过剩感,进而正向影响其越轨创新行为;员工的主动性人格负向调节了领导谦卑与员工资质过剩感间的关系,同时也负向调节了员工资质过剩感对领导谦卑和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康鑫  李洋洋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0):162-168
深入研究越轨创新产生机制,构建以领导创造力期望为自变量、越轨创新行为为因变量、促进定向为中介变量、员工资质过高感为调节变量的研究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表明:领导创造力期望正向影响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促进定向在其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当员工资质过高感处于较高水平时领导创造力期望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程度随...  相似文献   

10.
通过535份企业员工的调研数据,分析变革型领导对员工越轨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行为会促进员工越轨创新的产生;任务冲突在此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批判性思维特质不仅正向调节了任务冲突与员工越轨创新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正向调节了变革型领导—任务冲突—越轨创新这一中介机制。本研究的发现有利于组织科学引导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从而对合理且高效的进行组织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基础研究创新人才与团队的培养是合作创新、原创突破的基础,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战略意义。选取中澳基础研究创新团队的典型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与ARC卓越研究中心项目,从目标定位、申请方式、资助对象、资助年限、资助金额、团队规模、管理办法、考核方式等资助管理机制的诸多方面展开比较分析,借鉴澳方经验,获得启示并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地区创业者作为样本,检验既有知识、创业警觉性和创造性思维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以及创业警觉性和创造性思维及其各维度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创业警觉性、既有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所有维度对创业机会识别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警觉性各维度及创造性性思维在创业警觉性、既有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间均起到中介作用,由此创业机会识别的内在机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以8 20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三元交互理论,探索创新支持感知和认知灵活性对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验证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影响关系中的作用,揭示大学生创新行为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支持感知和认知灵活性均对大学生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分别在创新支持感知、认知灵活性与创新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为推动大学生创新行为发展,高校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支持感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大学生认知灵活性的发展;鼓励大学生树立自信心,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4.
组织知识创新机制扩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知识及创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源泉。本文从组织知识创造的多层次性分析入手,描绘出一个由个体知识向企业知识创造演进的多维开放动态螺旋模型。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creative resources in the emergence of the Japanese video game industry. We argue that creative resources nurtured by popular cartoons and animation sector, combined with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accumulated in the consumer electronics industry, facilitated the emergence of successful video game industry in Japan. First we tra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from its origin to the rise of platform developers and software publishers. Then, knowledge and creative foundations that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of this industry are analyzed, with links to consumer electronics and in regards to cartoons and animation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在实施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项目经费开支不符合规定的问题,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本身的不合理,缺乏对项目承担人的劳动补偿机制是造成问题的重要原因。建立以科研项目成果管理为内容的新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政府方面,以科研项目的成果管理为目标,确立政府花钱购买科研成果的观念,确立科研项目主体双方平等的法律地位。政府把科研项目管理作为政府采购合同来管理,通过控制科研经费的支付,监督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保障科研成果的质量。项目承担人在保证交付合格的科研成果的前提下,享有科研经费的支配权和所有权。  相似文献   

17.
陈劲  王方瑞 《科学学研究》2006,24(4):629-634
通过对我国企业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联系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初步探究了实现我国企业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的有序发展所需建立的协同机制,指出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机制的内在本质在于“环境-管理-过程”的全面联系。本文的研究构思,是对上海宝钢ESI经验的总结及发展,并通过统计分析,对我国企业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机制给出理论建议及指导。  相似文献   

18.
破坏性创新逐渐被认为是小企业实现产业突围的重要成长机制,也是新兴市场国家企业重要的自主创新模式与跨越式发展路径。针对过往研究中对破坏性创新本质特征的认知与测度不统一、与突破性创新的同一概念化问题,首先对破坏性创新的概念发展进行了历史回溯、梳理与分析;继而明确概念界定,归纳内涵特征;在辨析破坏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异同基础上,对我国本土251家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活动进行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破坏性创新绩效的测量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可尝试作为后续定量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光  赵学纲 《科教文汇》2020,(11):94-95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早在古代时期就有了萌芽和发展,到了近代,受社会生产力及社会需求的影响,班级授课制开始大范围崛起和推广,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诸多弊端。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教学中,尤其是高等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精心的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参与度、诱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入手,来深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