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陆丽娟 《中国教师》2009,(Z1):418-419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是现代科学的教育观与人生观。他批判地继承与发扬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精华,改革封建传统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具有借鉴作用。我们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创造性地借鉴和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确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以课堂为基本立足点,构建新课程的教学原则,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课程改革仍有诸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学生主体为中心的人本课程教育观,以生活世界时代发展为导向的课程教育观,采用研究性、实践性教学为主的创新培养观,都对彰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不仅需要西方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更需要符合中国国情和更了解中国教育的中国本土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就具有这样的价值。因为,“生活教育”理论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课程改革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支撑,又有脚踏实地的实践引领。“生活教育”理论对课程改革的指导是全局性的、整体性的,又是全方位、全覆盖的,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支撑理论。  相似文献   

4.
耿夫相 《中国教师》2012,(11):65-67
<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他认为生活包含万象,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要用生活来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为我国目前的地理课程改革带来很好的启示,本文主要以生活教育思想审视我国地理课程理念、地理教材的编写、地理课堂教学行为、高考地理测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探索和坚持地理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内容。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我们对他的教育活动及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1891-1946)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民主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教育学说既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也是他一生致力的事业,更是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遗产。 新课程改革是发端于本世纪初的一场教育改革,旨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建立一种开放的、  相似文献   

7.
姚荣荣  李国平 《生活教育》2012,(6):11-13,16
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市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改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创新课程设置,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改革课程内容,在国家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整合的方法,使课本资源与课本外的生活资源相融合;改进课程实施,坚持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课程评价,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和教师"快乐地学、幸福地教"。  相似文献   

8.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重要教育思想.它充满了理论的活力和实践的张力。如果把其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巾,将大大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充分表明了我国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好课程改革攻坚战的决心。一场以“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为行动指南的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在全国全面展开。其声势和改革力度之大.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多列历次改革之最,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当前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现实意义,以及"生活教育"理论进课程的实践研究。全文主要从形成正确理念、开展实践活动、整合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四个方面论述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的具体做法与研究成果,以期对当前陶行知研究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的研究课题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崇尚创造精神,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创造教育思想。追寻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创造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具体方法和原则等,对我国目前创造教育的实践有很大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的课程思想是在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对传统教育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综合来看,陶行知的课程思想主要包括生活的课程化、课程的生活化和课程的社会化三个方面.陶行知所构建的课程体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综合课程体系.研究和发掘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于当前搞好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立足中国国情,承衍传统美德,深入探索德育规律,提出的生活德育理论有着明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民族精神、浓郁的人文精神,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光辉,具有道德实践意义、思想理论意义和借鉴创新意义.陶行知理论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的语言文字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普及教育就得先普及语言文字 ,陶行知先生对这一点有深刻的认识 ,也正是在普及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形成了陶先生的语言文字思想 ,在语言实践当中 ,他也积极采用大众能懂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5.
多元智能理论扩充了智力的内涵,并超越了传统的智力概念,加强了智力理论与教育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使智力水平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的范畴。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提出了挑战,对我国中学美术教学改革有着极为有益的影响。中学美术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应当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应当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其教育理论中的精髓,而作为生活教育整个理论体系之一的“生活即教育”则又占据本体论和核心的位置。它是生活教育的根源、始基或共同基础,是生活教育的主体、精华和本质特征。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解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对于我们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中关于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力是儿童自身具备的,教育的作用和任务首先是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此,应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创设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挥的最佳环境,并以大无畏的创造精神开展创造教育。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广大教师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学生观、师生关系观和课程观上。  相似文献   

18.
The ‘Practical 1’ paper combines Schwab’s abiding concern, for the nature and quality of educational experience with another abiding concern, for how we think about what we do. The Practical 1 is the first of a set of four ‘practical’ essays. These in turn are the product of his thinking about college education and his ideas on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inquiry applied to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al 1. What Schwab said about education was considered provocative at its time. What Schwab was doing has continuing value. He would, no doubt, say different things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but what he was doing as he said them would remain close to the original.  相似文献   

19.
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宝贵遗产中,很多思想和实践对当今我国乡村教育,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根据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联系当今西部农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得出其思想与当今现实要求有高度的相似性.根据当今西部乡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扰,对我国教育由“计划经济”中的教育向“市场经济”中的教育转化中遇到的困惑,对现代教育中“主体价值观”与“工具性价值观”追求的理性分析等几个方面的论述,联系目前“新课程理论”的现实要求,凸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目前西部乡村教育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强调了恰当的“评价导向”的重要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作为一个有改造中国远大抱负的教育家,他对近代中国社会改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思考。他提出改造中国社会的主张是建立在他对中西文化观念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他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取舍及改造,并在创新的基础上与西方文化相融合。这种中西文化观念奠定了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