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关于“玄武门之变”,有众多谜团一直为历代好学之士所关注,胡戟等主编的《二十世纪唐研究总结》一书,对近百年来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有较好的介绍。本文拟在陈寅恪、李树桐、宋家钰、岑仲勉、布目潮沨、石见清裕、砺波护、黄永年、胡戟、牛致功等先生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最新出土的唐代碑志资料,对事变策划主要依据、事变运作主要环节、事变人事安排等问题重新梳理,揭示事变台前幕后的若干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十五载的马嵬驿事变,并不存在幕后主谋,也并非群众性救亡运动,而是一次突发的偶然事件,同时也是杨氏集团专权误国的结果。这一事变结束了唐王朝奸相误国的局面,开启了宦官专权的时代,对唐王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嵬惊变》还历史之公道 ,将一个天生丽质、美艳无双 ,而又善良大度、顾全大局的杨玉环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马嵬坡前真正死了的不是杨玉环 ,而是那个曾经骄纵放荡的唐玄宗。她还活着 ,活在人们的心里 ;他已死了 ,历史已将他唾弃  相似文献   

5.
沈祖棻的历史小说《马嵬驿》以一种反传统的逆向思维和鲜明的女性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得出了与众不同、震撼人心的结论,揭示出被遮蔽的历史真相,这一深刻的思考和审视的过程在其细腻优美的艺术描写中得以生动地展现。  相似文献   

6.
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是蒙古对明朝发动的两次大规模战争。这两次战争虽然相隔近百年,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即二者的起因、经过、结局无不与明、蒙双方贸易联系的恢复及发展息息相关,故明蒙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作为维系双方和平交往的纽带是无法斩断的。这正是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的老学研究,随着时代、时局、社会活动、信仰、学问的变化,经历了一个变动过程,大体趋向是:从批判老学到表彰老学;从以学习西方和西学视觉解读老学走向以本土文化内在演化与文化民族主义视角解读老学;从老学与政治融合走向老学与道德融合;从老学与佛学会通走向老学与儒学会通。章太炎的老学之变,不只是个人学术的内在变化,更反映了近代中国学术与社会的敏感互动。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在天人之间推重人事,认为决定历史兴亡治乱的是人事而非天命。决定历史变化之人事,即人情之理,其主要内容是礼义纲常和经验常识。欧阳修考察历史盛衰及历史中的常与变,都以人情之理为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具体论述了汉魏六朝诗质文代变的过程。就地域而言,南朝诗偏于文,北朝诗偏于质;就时序而言,汉诗偏于质,晋宋以下诗偏于文。但无论质与文,真正走到极端的情况并不多,多数作品还是能质文结合,只不过是或质胜于文、或文胜于质并在“胜”的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由此形成了汉魏六朝诗并不单调的色彩。论文还阐述了当时人对于文质兼具的理论认识,论述了与质文有关的自然与雕琢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玄武门事变前夕,太子建成努力维护与世民的关系,但也试图削弱世民势力,以图稳定地位。李渊为避免二子争斗也采取了措施。二人的努力均未能阻止世民发动久有蓄谋的玄武门之变  相似文献   

11.
马嵬坡,陕西兴平西北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地方,却因一段历史因缘而名垂千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亮点.唐玄宗天宝15年(公元756年)6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危及长安,玄宗仓皇出逃.  相似文献   

12.
瓦剌脱欢统一蒙古,但不得不拥立脱脱不花汗。也先的最终政治目标是取代黄金家族,成为蒙古大汗。为此他东征西讨,发动了1449年的对明战争。土木之变是明军不战自溃。北京围城不下,则蒙古内部矛盾也起了重要作用。不久,蒙古君臣终于兵戎相见,脱脱不花汗败亡。也先称汗,但他无法解决造成封建割据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矛盾,而为人又心胸狭窄,荒于酒色,终于兵败被杀。  相似文献   

13.
"龌龊"是近几年来在网络等新媒体中常见的词语,其本义指人"拘于小节,过于谨慎",发展到如今既指人"卑鄙、无耻",又表示善意的调侃、嘲讽等,词义程度有轻有重。本文从各个历史时期"龌龊"的含义分析,找出词义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轻重之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土木之变是明王朝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军事事变,在这次事变之前,士大夫时常关注蒙古瓦剌部动向、分析当前政治局势,多次向明英宗提出预防瓦剌入侵的建议;在土木事变发生之时,士大夫再一次挺身而出,为应对事变之后产生的危机纷纷出计献策;在土木之变发生后,士大夫坚决主张抵抗瓦剌入侵,甚至亲自率军抵御也先的军队,终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士大夫为防止明王朝重蹈北宋灭亡覆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有贞是明代正统至天顺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他参与的南宫之变使明代历史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当时经世思潮的典型人物 ,但因迷信天象、躁于仕进 ,影响到他的政治前途。他借助武臣和宦官的势力 ,发动南宫之变 ,意图在政治上有所施展 ,却亦因入仕之心太迫 ,仕途上不择手段 ,因而难以实现自己的经国报负 ,且因杀于谦而留有千古罪名。但是徐有贞的政治追求 ,反映了这一时期国家多难、士大夫积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唐中期后,金吾卫军是南衙控制的最重要的宫禁力量,因而被李训集团用来参与宫变.甘露之变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金吾卫军行动的失败,而这又系于将领的无能和胆怯.虽然李训集团对宦官控制的神策军有所防范,但金吾卫军与之相比,实力相差悬殊,故李训集团不得不铤而走险利用伏兵形式消灭宦官.从宏观角度来看,甘露之变是一场南衙士大夫利用宫中金吾卫军,重新夺回禁军控制权的宫变.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中诛杀自己的亲兄弟,夺取了帝位继承权。他即位后,为了消除臣民对其帝位继承合法性的指责和伦理道德方面的舆论压力,迫切需要臣下为他歌功颂德。由于他的参与与引导,贞观前期诗坛上君臣唱和盛极一时,歌功颂德之风弥漫。这使得从南北朝后期逐渐开始显露的诗歌情性遭到扼杀,对初唐诗歌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我们的岗位,敬畏我们的学生,敬畏我们的课堂,从而提升我们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感染学生,以出色的教学成果赢得学生的好评,让教育变得更轻松,让学生变得更优秀。这样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活将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和成就感,将变得更加充满快乐和智慧。  相似文献   

19.
宋代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一大关键变局.俗小说的出现及雅俗共融的态势的发展,使宋代小说整体呈现如下三个特征:一是渐趋“言文合一”的独立语体,二是“体用一源”的小说思想,三是题材与读者意识的文化下移和由此带来的文体嬗变.这三方面的新变,开启了中国古代小说成熟之路,也奠定了明清小说美学思想基础,使宋代小说成为近代小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作为一种社会机构,既是一个自产生至今被持续赋予意义的历史产物,也是在继承与嬗变中逐步确立其制度框架与运行规则的社会结果。而且,大学自身所秉持的理念的变化和丰富使大学日益成为一个具备多种维度的社会实体。因此,从多种维度识读大学不仅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大学,把握大学理念在整个历史过程中的衍变,也可以为当下如何发展大学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