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秀成的“让城别走”战略思想,是在天京保卫战的最后阶段,即在天京雨花台破围战和“进北攻南”的两次重要战役受挫之后提出来的。就这个问题,多年以来,史学界众说纷纭,但持肯定的意见较多,认为“让城别走”是“保存革命力量,复兴革命大业的正确道路”,“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退却”,也是当时“太平天国唯一的救亡良策”等等。但近来一些学者(如杜德凤教授)颇有异议,认为“让城别走”其内容是说李秀成打算逃回老家广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逃跑主义者,说他竟然贪生怕死,同时也认为“让城别走”不是唯一的救亡办法等等。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再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史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择要介绍如次: 一、从《李秀成自述》到五王旗《李秀成自述》是学习和研究太平天国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学术界争鸣的焦点。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杰出将领,支撑太平天国的柱石。李秀成在天京陷落时保幼天王突围,不幸在方山被捕,在曾国荃营写下《自述》,这份《自述》为太平天国留下真史。从《李秀成自述》入手,拨乱反正,便成为近年来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首要任务。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的将领,对其功过是非应当作恰当的评价,但他绝不是“四人帮”所说的革命叛徒,更不能以李秀成这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株连今人。这点近年来已得到史学界的公认。目前对李秀成的评价已进一步,多数史学工作者认为李秀成是功大于过的太平天国功臣。罗尔纲先生认为李秀成写  相似文献   

3.
对于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战略,史学界的许多学者都有宏论,他们普遍认为;北伐西征战略是一个错误的战略,尤其对其中的北伐战略,更认为是构成太平天国失败的首误。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大家罗尔纳先生也认为:“……北伐等都是大错大误。”①这种观点的来源,便是李秀成的“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②”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我认为:北伐战略和西征战略是太平天国军事战略上的成功战略,正是由于它的成功,才使得天京政权得以巩固,才出现了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盛世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史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浙江省金华举行。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史学、博工作者九十多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五十篇,内容涉及到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社会经济、文物考订及太平天国在浙江的政权等各方面的问题。会议着重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关于李秀成、李世贤用兵浙江的战略思想。一种意见认为,太平天国开辟浙江根据地,在金华建立侍王府,是一个战略失策,其理由是,第一,浙江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比不上两湖、江西、安徽等中上游,当时的政治要求是全力守住安庆,巩固安徽根据地,确保天京的安全;第二,  相似文献   

5.
关于《李秀成自述》及李秀成评价问题的争论,由来巳久。1944年罗尔纲先生即提出了李秀成“袭蜀汉姜维故智伪降曾国藩以图复兴太平天国的假设”。1951年,罗尔纲为《李秀成自传》写《笺证》时,又提出李秀成自传中那些自污自辱的话暗藏有“复国的深谋大计”,目的是“伪降”。1957年,罗尔纲在《笺证》第四版说明里,宣称他1944年的“假设”,由于得不到证明,声明放弃。但与此同时他却进一步发展了伪降说。他说:“忠王写自传的意图,可以明显地看出来的有:一、总结太平天国革命经验教驯,二、保存革命力量,三、争取曾国藩把对内矛头指向对外……。” 1958年,梁  相似文献   

6.
争论的由来怎样正确地评价李成及其《自述》,这是长期就存在着争论的问题。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一八六四年七月,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南京)陷落后,李秀成被曾国藩的军队所俘。在  相似文献   

7.
1963年第4期《历史研究》发表了戚本禹的《評李秀成自述》一文。戚本禹认为:李秀成的“自述”,从它的根本立場来看,是一个背叛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自白书”。李秀成在“自述”里,美化敌人,丑化自己;反复强調自己过去已經做了许多有利于清軍的事  相似文献   

8.
8月21日至23日,福建省历史学会厦门分会举行了关于李秀成评价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 一李秀成是真降还是伪降第一种意见认为,李秀成在被俘当天被曾国荃施以酷刑,仍英勇不屈。他在囚笼里写的《自述》是企图以伪降欺骗敌人,伺机东山再起,这是革命的策略,不是真投降。第二种意见认为,李秀成写的《自述》,美化敌人丑化自己,把太平天国内部的机密暴露给敌人,  相似文献   

9.
关于太平天国妇女政策,一种意见认为,男女平等是太平天国革命政纲之一,在太平天国统治下妇女得到了较彻底的解放.另一种意见认为,太平天国并没有实行妇女解放的政策.我认为,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它自身带有很大的两重性,不是用简单的“是”与“非”、“肯定”与“否定”就能够解决的,我们必须在“是”与“非”之间选出更多的点来评述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如何正确评价李秀成的问题,不仅在史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且也引起了青年学生的兴趣和关切。秋假期间,我校看到报纸上有关的讨论文章的学生,开学后就问老师:“忠王怎么成了叛徒,是真的吗?初中历史课本上不是明明说他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杰出将领,在天京陷落被俘后被曾国藩杀害的吗?”以后报刊上又连续发表了评论李秀成的文章,在学生中谈论的人也更多了。大家一直要求老师发表意见。经与领导研究,认为,既然  相似文献   

11.
正确评价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在太平天国革命中所起的作用,是研究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史的重要课题。《李秀成自述》的几段话:“自翼王出京之后,杀东、北王之后,至蒙德恩手上办事,人心改变,政事不一,各有一心。主上信任不专。因东、北、翼三王弄怕,故未肯信外臣,专信同姓之重”;  相似文献   

12.
李秀成在其“天朝十误”中总结出太平天国在政治方面的诸多失误1.法纪不明,用人唯亲;2.赏罚不公,封王太多;3.歧视士人,不用贤才;4.法制未备,立政无章。对此,李秀成在天国后期曾多次奏谏,力主改革。从其改革建议中,可以看出李秀成政治改革思想的鲜明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大量史实,肯定了赖文光斥责李秀成违背“君命”而“妄攻上海”,指的是1862年春的第二次。从战略上看,李秀成二攻上海是错误的。因为当时上海方面并无大敌,而在安庆沦陷之后,庐州就成为屏卫天京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李秀成不听洪仁开的忠告,拒绝派兵援救皖北而用兵于上海,显然是置天京的安危于不顾。尽管太平军在上海外围作战时曾经取得了一些胜利,可是这些局部性的小胜并无助于挽回战略上的重大失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李秀成的二攻上海对天国后期军事形势的迅速恶化,负有无可委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李秀成被俘后究竟是伪降还是变节?这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最大的一桩悬案。将李秀成设想成完美无缺的英雄或寡廉鲜耻的叛徒都不免过于简单化。对洪秀全和洪氏宗亲的怨艾心理,对太平天国的前景感到彻底绝望,以及曾国藩的诱骗,最终促使李秀成在被俘后流露出一些反常、复杂的心态,萌发一丝求生的念头。这就是有血有肉、真实的李秀成,而不是我们刻意美化或丑化的李秀成。李秀成对太平天国覆灭原因所作的分析,总体上仍比较中肯和深刻。尽管他在供词中写下了一些有辱气节的话,给他的晚节留下了污点,但他并没有一味地向曾国藩卑躬屈膝,并且最终慷慨赴死。就此而论,李秀成仍然不失为一个有污点的英雄。  相似文献   

15.
我院史地系七七级学生对李秀成被俘以后的表现以及《自述》的评价问题展开了讨论。一种意见认为,评价李秀成及其《自述》,不能仅凭字面上的某些话语,而应当结合其社会实践和《自述》的主要内容、主要倾向进行分析。“白玉有瑕,瑕不掩瑜”,从他一生来看,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自述》中形成的污点是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所致。另一种意见认为,李秀成在被捕以后也是大义凛然的,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变节行为和污点。《自述》中的  相似文献   

16.
引言#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太平天国革命前期的主要领导人,他和洪秀全一起创立了“拜上帝教”并亲自建立了“拜上帝会”组织和紫荆山革命根据地。他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历山河之险阻,尝风雨之艰苦,去国离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历尽艰辛,坚耐到底。”表现了他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抗争精神《李秀成  相似文献   

17.
五四的主题     
什么是五四的主题,什么是五四的精神实质?有人提出是“救亡、启蒙”。在“救亡”与“启蒙”二者的关系上,有人提出“救亡压倒启蒙”,还有人提出“救亡、启蒙谁也不能压倒谁,两者都很重要”。我认为,用救亡和启蒙两个词来概括五四的主题显然不够准确,不够科学。科学的提法应是五四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  相似文献   

18.
一陈玉成和李秀成是在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杰出的青年将领,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大支柱。 1851年在金田村所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是太平天国从进攻到防御、从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内讧”削弱了革命声势,清军即乘机反扑:在皖北,清军陷三河,困桐城,逼安庆;在长江沿岸,湘军陷武汉、九江,逼安庆;在江南,清军逼近天京,再建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相呼应,掘长壕围天京。这样,太平天国在军事上陷于被包围的形势,天京、安徽同时危  相似文献   

19.
一“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形势图”说明一八五六年秋,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争,革命形势急剧逆转,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一八五八年九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北大营。同年十一月又取得三河大捷。一八六○年五月击溃清军江南大营。同年陈玉成、李秀成分别率太平军西征武昌,由于英国侵略者的干涉,西征受阻。一八六一年九月安庆失陷。在东  相似文献   

20.
曹艺 《文教资料》2001,(3):59-64
一册薄薄的近2万字的署名“曹聚仁” 编著的小册子《李秀成》,1934年3月25日由上海新生命书局作为新生命大众文库“民族英雄事略” 之11出版了。由于当时的复杂原因,该书的作者被张冠李戴。其实,它的作者并非曹聚仁,而是他的胞弟曹艺。六十六年后的今天,该书仍作为曹聚仁的佚著被世人所推重,称它为“这是自太平天国失败后本世纪用白话文为太平天国人物作的传记,也是首次为李秀成作的传记。”1999年《书窗》第2期刊登了盛巽昌撰写的《曹聚仁佚书<李秀成>》,8月9日 《旧书交流信息》报又转载了此文。南京市政协终身委员。中国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名誉主任曹艺先生,因此接二连三收到全国各地读者来信,与其探讨《李秀成》一书的有关情况。曹艺先生不顾年迈体弱,三次给中国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的柳哲去信,并寄来《话说“曹著<李秀成)小册子” 的来龙去脉》一文,向世人揭开掩藏了半个多世纪的(李秀成》一书的作者的谜底。这篇文章是今人客观真实地研究曹聚仁至为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