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艳 《视听界》2010,(2):25-29
目前,在网络视频业主要有四种不同细分领域的运营商竞争最为激烈,分别是垂直点播和分享类,P2P流媒体类,传统门户类,电视媒体类。垂直类远营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以提供网络视频为核心业务的网络视频运营商,优酷、土豆都属于这个范围;P2P流媒体类是指以P2P流媒体技术起家的网络视频运营商,主要利用P2P技术提供在线直播和点播服务,比如PPLive(已改名为PPTV);传统门户类是指提供网络视频服务的传统门户运营商,如国内四大门户网站;电视媒体类指依托于传统广电体系的电视媒体,如中国网络电视台,芒果TV。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目前图书馆联盟视频服务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从服务提供者角度分析了FLV与P2P技术各自的特点;在应用私有云存储平台的基础上,将FLV与P2P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基于云存储FLV-on-P2P技术视频服务应用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关键词一:内容 新的、更加漂亮的颠覆性播放器形态,可以在视频播放窗口之上,支持诸如聊天、MSN、节目选单等各种应用;Fast-start技术可以让用户在5秒内看到节目内容;一直被用户诟病的独占式资源消耗近日获得较好解决;通过对视频内容进行加密,让内容安全得到完全保障……技术的持续发展,推动P2P网络电视在2008年进入高清、全屏、互动、减耗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视频领域原来的视频分享、视频点播直播和P2P网络电视正在相互渗透,大视频的概念将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5.
刘楠 《新闻窗》2013,(5):79-79
网络视频是指网络视频服务商为用户提供的以流媒体为播放格式在线直播或点播的声响文件。一般来讲,网络视频需要独立的播放器,其所播放的文件格式主要是在P2P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FLV流媒体格式。随着宽带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我国网络视频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网络视频的媒体价值和商业价值获得极大提升,构成了网络媒体重要形式。笔者就网络视频发展的新趋势探究进行了浅显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如果有人把2005年YouTube在美国的崛起定为视频分享的开端,那么我们可以把2006年称作中国网络视频的元年。这一年,国内众多的网络媒体纷纷开通视频网站。去年10月9日,Google斥资16.5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网络视频网站YouTube,将其在视频市场的份额由10%一下提升至  相似文献   

7.
匡文波  蒲俊 《今传媒》2010,(2):24-25
2009年末,“BT中国联盟”(bt@china)等一批提供P2Pf点对点,peer to peer)视频搜索和下载的网站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网站因没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不具备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资质为由予以关停。这一系列事件和消息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响。P2P共享中体现出来的开放和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与为了鼓励创新和进步的版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再次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融媒体时代为电视新闻媒体发展带来的优势入手,着重分析了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的布局,如:控制视频质量、多元化视频种类、健全短视频传播机制等,希望为新闻媒体短视频的传播和制作提供合理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齐欣 《青年记者》2021,(4):115-116
从媒体融合的趋势看,移动短视频为传统的主流媒体延伸了话语空间,同时创造出了新的舆论引导形态。在看到短视频给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主流媒体工作者要思考如何优化自身的传播策略,积极用好短视频对媒体融合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互联网上诸多P2P视频网站风光一时,但因为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而在年终归于黯淡。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视频的式微,而是一次对泡沫的挤压和反思回归。 事实上,在P2P视频表面风光的背后,无线互联网上的视频内容在过去的一年中正悄然布局,无论是广播式的卫星直播还是基于运营商现有网络的流媒体视频,2007年手机电视将会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11.
短视频作为一种移动化、碎片化、通俗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正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中。近年来,以河南卫视为代表的省级主流媒体开始利用微信视频号的超强社交属性和传播势能,让传统主流媒体的内容推广和多元传播呈现裂变之势,富有时代性地创新探索与全新尝试。以河南卫视微信视频号为例,具体分析我国省级主流媒体微信视频号的创新传播策略,即打造独特定位与优质内容,引导社会主流价值回归;塑造平台型媒体架构,达成传播效果最大化;以内容为圈层媒介,培育用户关系资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实际对电视新闻媒体发展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短视频传播的优越性,并结合二者特点对电视新闻媒体短视频布局的结构转变与优势进行探讨,旨在促进电视新闻媒体在短视频中布局快速成型,为两者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5G时代,视频或将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短视频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主流媒体也将借此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从目前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报道看,主要通过入驻短视频平台和自建平台两种途径展开短视频报道,总体看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然而短视频新闻报道也存在若干不足之处:传播内容同质化严重;报道语态亟待改变;报道缺乏用户思维.对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视频传播矩阵潜力;提升短视频新闻报道制作水平;拓宽传播渠道与跨平台内容输出;注重短视频新闻报道交互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电视媒介面临着网络视频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威胁未来传统电视的几大双向互动视频,指出传统电视必须和网络视频媒介合作,调整心态,以走好电视人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5G技术再掀短视频的发展浪潮,短视频成为国内外媒体机构融合转型的重点方向。本文通过探讨Vice传媒集团、《经济学人》、AJ+移动新闻平台等国外媒体机构发展短视频的融合模式及策略,总结了国外媒体机构的短视频融合发展特点:短视频将成为移动用户的第一语言;短视频内容生产将更侧重于创意性、互动性;媒体平台化和平台媒体化的趋势进一步突出。国内媒体可借鉴与汲取国外的成功经验,从增强短视频内容的文化价值、打造短视频的精准差异化定位以及丰富短视频的交互创意等方面着手促进自身发展,在短视频群雄争霸的场域里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长短、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的短视频的异军突起,新闻报道与短视频的结合成为地方媒体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它不仅为地方媒体借力互联网技术、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寻求生存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而且对不断探索新闻短视频的形式、创新生产模式,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进而推动新闻产品与服务的有机融合,不断延伸新闻信息的深度与广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下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发展迅速,从传播学视域解构其原因,一是基于大数据的算法推荐为短视频平台的风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二是符合用户偏好的内容满足了用户社交、娱乐、消费等种种需求,在使用与满足的心理下,用户不断加深对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依赖;三是UGC模式下的去中心化让每个用户拥有了内容生产的主导权,保证了原创视频的不断涌现;四是针对海外地区的本土化的策略。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基于算法技术的精准推荐极易形成信息茧房,打破个人信息结构的平衡;对海量内容难以精确把关,视频质量良莠不齐;部分视频中的符号引导不良价值观以及全民狂欢下的精神麻痹现象。面对这些挑战,笔者提出四个应对方式:优化算法模型,着力提高内容质量;从UGC模式向PUGC模式倾斜;用户"反连接"意识觉醒,与平台共同致力于"防沉迷";向全球化发展是短视频平台未来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短视频在最近几年迎来了井喷式发展,在已经来临的短视频发展风口,以做"严肃内容"见长的主流媒体也在逐渐发力,想要在短视频领域站稳脚跟.但一些地方主流媒体受限于自身条件,其短视频仍落后于行业发展的步伐.本文就地方主流媒体短视频发展谈谈自身一些粗浅看法,探讨地方主流媒体如何从短视频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突破局限.  相似文献   

19.
张斌  耿然 《青年记者》2022,(19):56-58
本文对近年来主流媒体短视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创新路径与策略:坚守“内容为王”,做好精品新闻类短视频产品的输出;做好平台建设,打造层状平行的短视频创作平台;把握受众需求,紧跟时代风向与时代潮流;挖掘新兴技术,着力打造全息媒体短视频;激发创新活力,融合UGC与PGC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张荡 《东南传播》2020,(4):35-37
短视频是智媒体传播时代下的风口所在,但审美消减的弊端对其良好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审美消减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审美主体接收信息路径、自我表述方式、对新奇感的阀值改变所致使的审美表层化倾向;二是审美客体时长短、内容草根化、美感表达功能退化引发的短视频内容浅层化;三是在审美过程中审美氛围缺失、审美心理距离过近、协同过滤技术不完善带来的审美感官感性化。对此,主流媒体应担负起审美引导责任、短视频制作应关注传统民俗艺术、短视频平台应提升算法智能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