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太炎在《文学总略》中谈到了他对文学独到的见解.然而关于他的文学的定义以及对文学的分类,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遭到了批评家们的辩驳与质疑.本文便从文本分析入手,结合太炎先生的时代背景,揭示出其文学观背后隐藏的文学救国思想,对批评者的质疑作一个回应,并为当下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章太炎先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学术家和教育家,他的《国故论衡》体大思精、影响深远,分小学、文学和诸子学三个部分,是讲义式的国学名著,有1910年初版本与《章氏丛书》本两个版本,内容各有增删,互有不同。商务印书馆2010年出版的新的《国故论衡》校点本,辨析同异,订正讹误,力图全面展示两个版本内容的异同,为章学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章太炎的丧葬观及哀祭文体思想主要体现在<国故论衡·正赍送>中,其哀祭文创作也有所涉及.<国故论衡·正赍送>批评了时人"于情为失衷,于事为失顺"的丧葬行为,认为丧葬要以朴质从简为宜,"慎终追远,贵其朴质者也."而哀祭文体创作要"文敞者宜返质,谓当刊剟殊名,言从其本".章太炎的哀祭文创作在形式与内容上大都体现了其循名责实,...  相似文献   

4.
章太炎的《文学七篇》包含了一些修辞思想,其中就涉及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章太炎对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看法可以用"尚质轻文"来概括。本文结合《文学七篇》对不同文体的论述,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不同表现层面对"尚质轻文"思想进行综合剖析,对该思想的成因从社会背景和修辞理论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章太炎的修辞思想对白话文运动以及中国修辞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章太炎的尚武思想别具特色:他注重武德的培养且肯定刺客的作用。其强调学术的伦理实践功能,既体现他作为国粹大师的思想特色,也鲜明地体现了近代思想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古代文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接受模式,这对于民族文学传统的形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是它也日趋显露出僵化和保守的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一接受模式已成为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章太炎的有关理论为参照,观照历代关于该模式的不同意见,提出对该问题的见解与思考,力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学提供新的思维和接受视角。  相似文献   

8.
彭妍 《文教资料》2020,(4):12-14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作为两本重要的目录书,实现了从"六分法"到"四分法"的转变,其中《汉志》"诗赋略"到《隋志》"集部"的变化:单设楚辞类,设别集和总集。这些变化的背后反映出了文学观念的变化:提高《楚辞》的文学地位,注重文学的个人创作,扩大了"文"的概念,这些变化促使文学向着独立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传》一书主要有三个特色:1.鲜明的时空意识与浓郁的历史氛围;2.细腻的心灵开掘与全方位的性格建构;3,恰切的虚实处理与精彩的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先生在执政北大期间对北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这些改革实践值得我们高等教育管理者借鉴和思考,可以使我们沿着蔡先生教育救国的思想来发展今天的高等教育,加强我国人才的培养机制和科学技术的研究。通过了解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的教育实践,使现代的教育领导者从中受到启发,对现在大学的管理和改革有所深思,努力办好现代中国的大学。  相似文献   

11.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忧国忧民的时代精英们把目光共同投向了被正统文化所排斥的“游侠”身上,章太炎力图从自己的文化底蕴中找出游侠与时代的结合点,从而选择了“儒”与“侠”并举可以达到“躬行”与“力为”的有效结合,以促使革命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湘南学院学报》2019,(3):70-73
王充在《论衡·艺增篇》中提出对文学夸饰的批判,表现出王充对于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的认识存在局限性。王充对于艺术真实和科学真实的不同态度,表现出在具体的历史语境影响下其整体思想的局限。王充主张重科学真实忽略文学真实的观点对文学创作中夸饰的运用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及<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对中国小说的演进作出了系统的梳理,从对古典小说的评述中体现了他的小说观,即推崇魏晋小说的简洁淡雅,在讽刺手法上重视婉曲的风格,强调真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旧诗新话>在评选内容上,诗、词、曲、歌谣并重,新旧杂存.在诗歌内容上,主张反叛旧道德、旧思想,提倡新道德、新思想.但是,在肯定妇女解放意识的同时,也欣赏妇女对封建礼教的遵从;既欣赏反映劳动阶层苦痛生活、揭露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良的作品,也津津乐道游戏消遣性文字.在诗歌形式上,即强烈要求诗歌使用白话,冲破音韵、格律的传统束缚,又力图证明无韵、白话是古已有之的传统,甚而承认自己对诗歌的外形律并未忘情.新旧掺杂,承旧启新是它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孽子》是白先勇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其整个小说思想谱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它标志着白先勇“情”本体思想的成熟,这种基于世界文明融合下的思想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是白先勇从民族走向世界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考察《左传》和《史记》的称《诗》、引《诗》资料,并与《毛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与《毛序》所论《诗》义相同者。仅见于《左传》而不见于《史记》。又发现,《毛序》说《诗》所用史实,一部分仅见于《左传》,而不见于《史记》;一部分虽既见于《左传》也见于(史记》,但《左传》所述史实,远比《史记》翔实,甚至《毛序》说《诗》所用史实的一些关键情节,于《史记》中无见。由此认为,《毛序》不可能依据《史记》而写成,《毛序》的基本完成,不会晚至西汉偏晚和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18.
郑樵的小说意识属于一种书籍归类的意识,《通志·艺文略》据小说书籍的内容构成特征进行分类,淡化正统文化系统对小说的歧视排斥意识,在图书分类角度上突出小说的内容特征,净化小说分类,最终有效地达到了“类例既分,学术自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戊戍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在游历、考察许多西方国家后,他提出了“物质救国”的方策。所谓“物质”,实际上就是工业化或现代化。康有为认为,中国必须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建设强大的现代军队,才能自方于世界民族之林。发展现代化的前提是政局的稳定,因此他主张采取君主立宪制度,同时他还倡导保持传统儒学作为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康有为对于现代化的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十分突显的现实意义。当然,他对于革命、道德等问题的看法是需要探讨和批判的。  相似文献   

20.
试论《墨子》和《周易》的节俭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和《周易》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献典籍,包含有十分丰厚的思想内容。《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周易》蕴涵了丰富的节俭思想,如有“俭德辟难”的训导,还专设了一个《节》卦,很重视节俭。《周易.节》是墨家节俭、节用、节财思想的最早源头,这一点,无论从卦辞,还是爻辞上都可得到说明。中国古代节俭思想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墨子》和《周易》中找到蛛丝马迹,尤其是尚节、尚用、兴利等,在《墨子》、《周易》中皆可见其端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