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应该以学校为主导地位的同时,强调家庭对学生的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以家长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向合作关系,从而促进和谐教育的建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家校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探讨;其次明晰和处理家校结合中"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家校结合流于形式的原因进行分析,借以构建一种家校结合的立体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模式,其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它们是对受教育者产生直接作用的显性教育,他们之间结合的好与坏、融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中,社会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人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要孩子获得健康充分的发展,需要家长、学校都要深刻明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通过诸如家访、家长会、QQ群、家校练习本、成长档案袋等手段、渠道,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合作,使教育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4.
"应试教育"即指那种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的因素。本文试就家校结合,在如何推行素质教育方面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潘俊平 《文教资料》2009,(35):134-135
家庭教育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积极联系.让家庭教育有助于学校教育:坚持与家长加强信息交流,让我们的教育行为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建立家校联系的长效机制,在联系中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促使家长分担教育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和谐的教育环境总体上可以分为教育的内环境和外环境,教育孩子的主体——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学生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构建良性的家校关系,才会有和谐的教育环境,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育的内环境和外环境两个方面论述如何营造和谐教育环境,构建良性家校关系。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育和教学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事实上自学校产生以来,学校同家庭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话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强调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校共育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权责边界主要指两者在学生教育中的权利和责任。因现实中经常发生两者的缺位、越位、错位和退位现象,为确保家校共育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权责统一,首先必须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内部关系、教育功能、教育水平、表现方式和教育过程的区别。为实现家校共育中学校和家庭权责统一,应做到:以"太极型"家校关系为理念引领;实现学校指导家长和家长参与学校相辅相成;协商确定学校和家庭的权利与职责;明确学校和家庭各自地位,积极协作;厘清学校和家庭各自角色,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9.
努力构建家校合作的教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教”育这一概念的内涵,已经演变成一个全新的“大教育”的概念。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应是终身的立体的。所谓终身的,从时间上看就是要把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几个阶段衔接起来,使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社会整体转型和经济全面转轨的过程中发生了令全球瞩目的巨大变化,包含了经济稳定增长、教育质量提升、家庭规模缩小、家庭负担降低,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现代学生的成长环境。但是,经济和科技发展本身所具备的两面性却也不容忽视,在人们满足了物欲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以紧扣传统、解读政策、数据管理为核心,家校合力为施力点进行家庭教育攻坚战,以期在这场变革中带领学生、家长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袁丽 《成才之路》2011,(35):17-17
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家庭与学校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当是互为补充、和谐共进的关系。家长和教师的出发点都是将孩子教育成一个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和健全人格的人。但是由于各自的角色、地位、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是推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谐发展,拓展校外教育空间,切实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均具有其他教育难以比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也是统合教育效果和力量的一项基本举措。但是,家校合作在教育实践中越来越异化为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僭越,家庭教育开始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进而丧失了合作的真正内涵。家校合作的合理性基础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教育功能和手段上的独特性与独立性,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作应在充分承认这两种基本特性上进行。因此,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真正以培养完满发展的人为目标,应该建立在这样的原则框架之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对独立与相互承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层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教师》2019,(22)
苏霍姆斯基曾说: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是否一致是决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一致性较差,那么学校的教育就会像空有其表的房子,一碰就会倒塌。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更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完善。家校共育,需要教师走出教室深入家庭,需要家长走出家门加入学校管理,进而真正实现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其后续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郭欣  严超 《中小学电教》2007,(1):116-119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思想的成熟,家长对学校与家庭的关系逐渐重视起来。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学校在人一生中起到极大作用,就平均一个人接受二十年教育来算,一个人的人生有将近五分之一的时间需要与学校朝夕相处,且接受教育的时间段正处于人们三观树立的青少年时期。学校对其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家庭是影响人们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与学校两者都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深远,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接触时需注意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以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实施“双减”政策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较于过去的家校社三结合教育,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呈现出育人对象从在校学生转向所有社会成员、育人目标从工具性回归“立德树人”初心、育人重心从只注重儿童青少年教育转向注重终身教育、育人方式从无序合作转向有序协调的新特点。与此同时,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也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助力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助推“双减”政策实施,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推进教育现代化,特别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此,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在机制建设上应当以三方协同的育人理念为内在动力,进一步明晰三者间的职责和关系,建立起相应的教育制度作为根本保障,并在管理机构建设、分类分层育人、专业性提升等方面加强探索。  相似文献   

18.
“应试教育”即指那种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的因素。本文试就家校结合,在如何推行素质教育方面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成长连着家庭和学校,是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下,“家校协同共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过去的家校共育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着家校合作共育意识淡薄、权责意识不强、社会资源推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实施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家校共育意识,丰富家校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使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整合与优化现有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家校联系是学校与家长互相沟通交流,了解、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普遍不够的情况下,我镇扎实开展了“家校联系十个一构建家校立交桥”活动,有效地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拓宽了教育渠道,起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