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您一直在倡导和实践文明对话。冷战结束以后,关于国际关系方面出现了很多议论,比如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的“文明冲突论”等。请问,您倡导和实践文明对话的背景是什么?●我在中学时代就对儒学有兴趣。到了大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考虑“东西文化对话”的问题了。那时我在台湾的东海大学念书,接触到不少美国精英大学如普林斯顿、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到那里去教英文,包括会话和写作。当时我与他们之间就有一些关于中西文化,或者中美文化比较方面的讨论。毕业的时候,每个人都用一段话来描写自己的兴趣,我的兴…  相似文献   

2.
一简说“文化”与“文明”首先我想略为清一下“文化”和“文明”这些词汇的含义。对这些含义,古今中外已有了好些不同的说法,尤其是十八世纪以後,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史学家,往往用法不一,我在这裹不多加分析。现在中文多把英文culture译作“文化”,把civilization译作“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初识《世界文化》是在一张全国报刊的征订广告上,密密麻麻的报刊名字中间,“世界文化”四字深深地吸引了刚刚步入高中校门的我,在这个面对世界的年代,在这个面对世界的年龄,我对外面的世界文化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于是我当天就去邮局买了一本,只为“看看世界文化”。没想到,这一看就再也收不住了,一个色彩缤纷、精彩奇妙的世界文化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于狭小的课堂飞到了广阔的大千世界之中,搭乘上潮流的快车。我的眼睛亮了,心也亮了,我真高兴,能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这个使我增长见识的朋友。我决定订阅这份杂志…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与新世纪中国文化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金融危机背后暴露出的是文化危机和生存危机。在此背景之下,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破除对西方的仰视心理,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以及诸多的“现代性弊端”加以质疑,不再拼凑他国的思想文化百衲衣,以中国经验中国元素建构社会生活理念和生活价值观,通过“创新经典”进行自身文化建设的“再中国化”,从而成就中国文化形象的整体高度和阁度,并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前进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5.
“法国文化之死”,2007年11月27日,美国《时代》周刊(欧洲版)的封面以此命题。 毫无先兆,无端一支冷箭射来,不知是谁又触动美国人的哪根神经。稍稍定下心神的法国各大媒体,纷纷以《不,法国文化没有死》(费加罗报)、《法国文化真的死了吗?》(解放报)、《美国人眼中的法国衰落》(世界报)等为题回应。一场论战,乍看得人心惊胆寒,“死”与“不死”,谁来定论?美国人凭据何在?法国人又做怎样反击?细细品来,我们才看出些许端倪。  相似文献   

6.
笑话幽默     
想吃月饼英语课上,老师见王磊在睡觉,便走过去推醒他问:“homesick(想家)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他回答不上来,老师提示道,“中秋节你想什么?”小王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吃月饼。” (龚 君) 漫画 无题三明治一个美国人在南非旅游时喜欢上了大象。他决定在回家时,带走一头。于是,他在大象的两个耳朵上分别挂了一片面包。在海关,他被告之:“我国法律规定,走私大象属于非法行为。”那个美国人大声申辩:’我认为,我有权决定在三明治里夹什么。”作 弊“汤姆在考试作弊时被开除了。”“怎么回事啊?”“在生理卫生考试中,他数自…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多了,随之出现了文化间的频繁交流。在我国,人们会清楚地看到,接触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大众文化的机会很多。比如,美国的餐饮文化、著名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在我国大城市随处可见。中式快餐属于起步阶段,没有推广开来,形成名牌。因此,人们担心美国大众餐饮文化的“渗透”,会不会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8.
2004年,苏州市举办“苏绣艺术创新论坛”,邀请国内外50多位著名学者、艺术家参加。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专程从美国赶来,应邀担任“论坛”名誉主席并做了重要演讲,他的名言“文物化新,方成文化:苏绣创新,能生万象”,引起与会者的热烈关注。在网上对“苏绣创新”的评议空前踊跃,“论坛”对苏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连绵不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班迪尤(BENDIGO)的中国大龙,驰名整个澳大利亚。记得1991年我刚来澳留学时,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澳洲朋友,就向我介绍过它的来“龙”去“脉”,那津津乐道,如痴如迷的神态,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当时我曾想,外国朋友都如此珍爱这条大龙,更何况我这“龙的传人”?我一定要  相似文献   

10.
<正>因“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而荣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在艺术创作中坚持呈现人类的普遍认知经验,注重对关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命题进行诗性阐发。其歌曲是“诗”与“歌”融合的典范,不仅引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觉醒,还促进了文学的大众化进程,对当代流行文化影响深远。历来乐评人都热衷于在迪伦的歌曲中寻找意义,而迪伦自己则更希望引发听众或读者的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1.
学人寄语     
李学勤 《中国文化》2006,(2):F0002-F0002
“国学热”一词近已风行不少时间,现在升级为“国学火热”,这本应是从事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研究的我们欢喜赞叹的。不过我不得不说,当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阐述,如就其深度、高度要求,都还不好用“热”来形容。相反的,我倒有一种预感,害怕这种国学之“热”难于持久,甚至弄不好转化为国学的危机。目前有些现象,使我摆不脱这种担忧。  相似文献   

12.
罗开玉 《寻根》2003,(1):68-71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虽较为短暂,但“三国文化”却特别引人瞩目。在我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及遍布世界的华侨、华裔中,三国文化、三国故事、三国人物,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近年来,三国文化又借助电子网络,向欧、美、非洲等地快速普及。毫无疑问,三国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全世界宣传最持久、影响最深远、普及最广泛、最能为各国人民接受的一个分支文化。大家何以对“三国文化”如此痴迷呢?我认为,“三国文化”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它的主题思想是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的高度结合。将“三国文化”与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南北朝、…  相似文献   

13.
“9&;#183;11”事件过去半年多了。这一事件对我个人来说具有很特殊的意义,去年那个时候我正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我和美国人民一起经历了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当时我就在波士顿,甚至存在一种可能,成为恐怖事件牺牲品。因为在9月初的时候,我想去黄石公园旅游,打算参加秋季闭园前的最后一班旅行团。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1月,我接受伊利诺大学音乐学院的邀请去那里讲学并进行音乐研究,到1993年7月回国。这期间我除了在伊利诺大学工作之外,还应邀到匹兹堡大学音乐系和波士顿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进行短期讲学,到过奥斯汀、休斯顿、芝加哥、锡拉可斯、纽约和华盛顿等地参观、考察,还应邀去波士顿参加了“第二届中国音乐国际研讨会”,去斯托克顿参加了“第七届国际大众音乐研讨会”。我在美国期间,接触了很多在美国的中国音乐家。他们以独具的才能和艰辛的奋斗,在美国形成了中国音乐网络;这在中国音乐史上是从没有过的。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15.
郭英剑 《寻根》2002,(1):38-41
费城(Philadelphia)是一座老城。我存美国结识了一位画家朋友,他有一幅油画给我印象很深。他画的是费城,标题是“我爱费城”。他80年代中期从北京赴美,至今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十六七年了。他一直在费城居住着,自然对费城充满了感情。  相似文献   

16.
衣食住行是民生的基本需求,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抑或其他国家,也无论常住居民还是暂住人口,抑或是旅行者。“食色,性也”,谁也离不开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这四个项目。然而,不同国度自然有其不同内容和特色,美国的衣食住行与中国就有很大区别。衣食住行的排序是“衣”列首位,我则以为,在人类需求层次当中,无论如何,“食”都应当是第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餐馆广告     
美国著名音乐指挥斯托科夫斯基在巴黎时,常到一家小餐馆去吃饭,老板每天好菜好饭款待他,且收费很低。一天,斯托科夫斯基问老板:“你为什么对我这样客气?我又不是付不起钱。”“我非常喜欢音乐”,老板热情地大声说道,“为了音乐我可以牺牲一切。”斯托科夫斯基非常感动地走出餐馆,突然他发现餐馆橱窗里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到本餐馆与伟大的斯托科夫斯基一起共进早餐、午餐、晚餐。”斯托科夫斯基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竟成了该餐馆的“活广告”。餐馆广告@刘兆华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为了健康,为了美味,甚至为了时尚,选择素食的人越来越多。素食主义正在摆脱宗教虔信人士或动物保护主义者的“专利”形象,越来越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杨泽 《世界文化》2008,(1):50-52
“法”,也称“正法”,或音译“达摩”,源于梵文Dharma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印度重要典籍《梨俱吠陀》中,指印度教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后来,其内涵在印度教的宗教和政治生活中不断完善。高种姓的婆罗门想要通过“法”来匡正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和道德规范,用以维护他们的种姓特权,所以强调人们应该按照“法”来行动。作为古代印度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道德概念,“法”曾对古代印度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令人惊奇的是,时跨两千多年,在美国二战后涌现出的“垮掉的一代”也受到了“法”思想的影响,被誉为“垮掉之王”的美国小说家杰克·克鲁亚克的一部重要小说就名为《达摩流浪者》。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外文学与文论的比较研究开始逐渐由西方中心主义向多元文化主义转向,由欧洲文明主导的“求同思维”向中华传统文明倡导的“和而不同”思维方式转向。近年来,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迅速崛起使世界比较文学界意识到在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和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之外,“异质比较”正成为中外文学与文论比较的一种新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