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认知意识就是对“认识的心理过程”的认识。语言是人性的,语言是认知的,语言教育就是关于语言内部认知心理科学的教育。在语言工具意识根深蒂固的今天,文章提出,外语教育应该注重认知意识的培养,教育重点应该落在探索语言心理科学规律,然后用规律来指引语言实践。这才是学习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大纲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首先是致力于民族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母语教学,这也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根本性区别。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就是揣摩作品的语言,体味作品中提供的审美内容。因此,言语素质和能力成为文学审美活动的先决条件。职高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就是从揣摩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开始,在感知的基础上,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感情,从而掌握表达的技巧,获得审美享受和人文精神的陶冶。  相似文献   

3.
童话是文学宝库中最优美、最动人的作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好的语文教育,是不应该远离童话的。可现今对童话教学的研究还停留在部分或个案层面上。学生也似乎离童话越走越远,童心逐渐缺失,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成人化的语言、成  相似文献   

4.
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有深刻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巧妙地运用好教学语言,以一种声情并茂的魅力引导和感染学生,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诗歌是用凝练、形象而富有韵律的语言创造美的意境高度反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列语言形式的关注、对语言知识体系的迷信、对语言训练的稚重.其思想根源于科学教育观、现代语言学所强调的“科学性”建立在西方语法体系的基础之上。在西方语言学看来,认知是语言学习的第一要素。这一观点应用到语文教学上就是,语言学习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即由习得期的“自动参与”变成了一种非自动的认知活动。需要开始语言的形式训练。在这种语言学观点的影响下,文学只剩下语言可以解析,而语言解析的思路又是机械的、静态的、孤立的。文学语言的欣赏往往成了忽视语境,忽视言语主体思想、情感、体验的纯粹的语言技巧分析。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社会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社会服务。作为一门人文应用的教育学科,语文是语言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因此,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融知识教育和道德培养于一体,采取了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应该确认,文学翻译是语言的艺术,是艺术的再创造。文学翻译作为文学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整个文学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翻译交流,即所谓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各自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哲学思想,以及包括思维方式、情感理想在内的精神世界,加深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友谊。而且也应注意到某些不朽的文学翻译作品能引起民族心灵的震撼,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8.
通过具有汉语典范性的文字作品来学习如何使用语言,是不同阶段语文教育共同的教学特征。语文课堂上,教师用叙事去剖析和阐释作品的叙事,与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元叙事同理相通,是一种元叙事行为。对文学作品进行叙事剖析、叙事介入和叙事演绎,是教师的元叙事行为对作品的教学化加工,其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叙事技能、文学鉴赏能力,还能纠正学生的认识偏误。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是文学语言的一种特质,只有抓住这些模糊语言,才能真正走进文学作品,实现生命提升。目前,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语文教育中,文学的价值都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以往,我们侧重强调的是文学的思想教育作用和宣传鼓动作用;现在,人们更看重的是文学的消遣和娱乐作用,甚至它的市场轰动效应。文学最内在、最深层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主要致力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对文学作品和作品中的文学性关注得都明显不够。在旧教育观念统摄之下,文学教育中恰恰缺少真正的文学气息;突出存在着肢解文学语言、忽略文学语言与常规语言差异等问题。新课标实施后,我们应当更尊重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在语言教学中,注重对语言语用意义的分析、注重语感教学;真正按照语言自身的规律分析语言。另外,新课标中新潮作家作品的选入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从语言学角度阐释它们的特点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一部分童话作品。这是儿童十分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对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及培养儿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有力工具。教学童话作品,必须根据文章的表现形式来决定教学的方法。童话作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幻想。童话虽然是反映现实生活的,  相似文献   

12.
论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语言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教学作为一种文化传递方式.其内容和形式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人类社会主要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三个文明阶段.并分别有着与其相适应的语言教学形式。本文从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比较人手,力求阐述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语言教学模式,并就正处在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我国现状来论述转型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教学观。  相似文献   

13.
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是基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思想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它将心理学的新观点、新思想应用于对语言教学的认识理解,乃至实际行动。社会建构主义模式对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外语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汉谚语的社会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梅 《文教资料》2010,(27):36-38
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巧妙的语言形式,运用了生动的修辞方法,所以具有广泛的社会功用。本文主要从科学认识、教育警策、文学描绘和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来探讨谚语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15.
教育产出的衡量因素非常复杂,我们很难用出版若干本著作、发表若干篇文章或培养多少名学生,来简单机械地衡量教育的产出值,就是说,教育产出很难以某些数值来简单表示,但是,从经济学家的角度讲,要衡量某种生产的收益,最自然和是直观的想法,就是用货币加以衡量,尽管这种衡量办法,仍大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还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说:“文学的根本材料是语言——是给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思想等以形态的语言,文学是借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而词汇又是构成语言的材料,所以我们必须指导学生研究词汇,分析语言,在此基础上受到作品形象的感染与思想教育。拿文言文来说,由于时代的不同,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也就有了不同。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在语言上的障碍是比较多的,若不事先加以扫除,便不能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认识社会生活的发展,从而汲取精神力量来创造与提高现实生活。同时,也不可能吸收古代有生命力的词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加强文学修养,提高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本文想专从语言教学任务这一角度来探讨一下高中文学课本的编选问题。应该重视文学科的语言教学任务我以为,中学的文学教学,除了负有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任务以外,还应该负有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文学教材不仅应该是向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工具,也应该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工具。这是由文学科的性质和学生的需要决定的。从文学科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孔波 《班主任》2005,(10):23-24
叙事,原本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教育叙事,是从文学叙事迁移到教育领域来的一种方法.简言之,"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邱瑜)教育叙事因对日常教育生活"真相"的逼近与关注,近两年来,受到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及一线教师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顺利指导教育教学集体发展,增强整个学校集体、班级集体团结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师生情感的亲密无间,认识的整合一致,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培养班级社会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民主作风是核心,教师善于与学生交往是关键,教师集体整合一致的教育是保证。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阜阳市教育局教研室陈鹏飞教研员回答:一、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从文学叙事迁移到教育研究领域来的一种方法。教育叙事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叙述发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故事,它是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地理教育叙事就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讲述自己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