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课铃还没响,但听课教师和学生已各就各位,整个教室的气氛相当凝重,李镇西老师面对的是一群陌生的学生。这时,他走到第一排学生座位前,与同学们靠得那样近,他轻轻地说:同学们,你们不要紧张,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咱们一起来学。顿了一下,他又说:你们先按我昨天说的,思考问题,有问题我们一起来解答。然后,他又说,在课堂学习上,不要迷信权威,老师也可能有错,错了还不一定知道。请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语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分数高,能力低”,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忽视能力的培养,只满足于“懂”,没有在“会”字上下功夫。能力不是单纯的某一种知识或技能。能力是包括人的素质(主要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素质)在内的综合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建立各方面联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语文能力越强,掌握知识技能就越快;掌握知识技能越多,语文能力也就提高  相似文献   

3.
过去的语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分数高,能力低”,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忽视能力的培养,只满足于“懂”,没有在“会”字上下功夫.能力不是单纯的某一种知识或技能.能力是包括人的素质(主要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素质)在内的综合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建立各方面联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功夫在诗外     
<正>培养小学生英语解题能力,并不是单纯地讲解题目、多解题目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功夫在诗外",教师必须通过整体性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磨砺,不断积淀,才能真正培养小学生英语解题能力。下面试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寻。一、以"爱"育"爱",激发兴趣陶行知先生说过:"对待学生,归根结底是一个‘爱’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  相似文献   

5.
功夫在诗外     
学 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为此 ,我们不妨在备课过程中多研究一点学生的心理特点 ,把学生喜闻乐见、兴趣浓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及表现手法恰到好处的引入课堂 ,为更好的传授本学科知识服务。比如 ,高一《思想政治》第六课“银行的产生”中有“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结论。它需要从历史的角度 ,分析银行产生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之后 ,方可得出。这部分知识虽然较为简单 ,却也比较枯燥。不在教法上动动脑筋 ,极易流于表面化介绍和空洞说教 ,既无助于学生深入…  相似文献   

6.
功夫在诗外     
这句话,出自南宋的陆游,原诗是这样的:“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示子yu》/《剑南诗稿》卷七十八)这是陆游在山阴(即今之绍兴),给他儿子陆yu写的一首诗,时为公元1208年(南宋嘉定元年),他84岁,很快他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因此,将这首诗视作诗人的一份文学遗嘱,也无妨。但这句诗要是诠释的话,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正宗的,陆游认为:一个作家,所写作品的好坏高下,…  相似文献   

7.
功夫在诗外     
有位科学家曾这样怀念他少年时期的一位老师“我在念初中的时候,有几位教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是一位数学教师。他不仅精通数学,而且对于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晓,还会写诗。我之所以爱上数学,并且懂得应该怎样孜孜不倦地去追求知识,乐  相似文献   

8.
功夫在诗外     
在担任初二(5)班班主任之前,我就知道这个班有个叫李冠群的学生。原来,他还在上初一时,由于老师发现有人不交课堂作业,便决定进行一次作业大检查。当时,已经有近两个星期没写作业的李冠群,眼看补作业已来不及,干脆使一招“偷梁换柱”———把别人作业本拿来,写上“李冠群”三个字。当然这事情最后被老师发现了,气得老师要见他家长。然而,当老师拨通他给的电话号码时,讲了半天,才发现电话并没有接到李冠群家,而是接到了他姑妈家。老师问他家里的电话号码到底是什么,并让他把号码写在纸上。由于写得有点慢,引起了老师的怀疑,老师让他在纸的背…  相似文献   

9.
功夫在诗外     
<正>120分的中考试卷,作文就占了50分甚至60分,可谓"半壁江山"。作文既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身为语文教师,我也经常被问道:"老师,作文总写不好怎么办?""老师,我们家孩子就作文不行,麻烦您一定多指导他(她)一下。"在学生和家长期待的眼神中,我俨然成了一株救命的稻草。我能理解这种期待,虽然大家都知道想要写好作文并无秘诀可言,但却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期待有人能三言两语道  相似文献   

10.
功夫在诗外     
在担任初二(5)班班主任之前,我就知道这个班有个叫李冠群的学生。原来,他还在上初一时,由于老师发现有人不交课堂作业,便决定进行一次作业大检查,当时,已经有近两个星期没定作业的李冠群,眼看补作业已来不及,干脆使一招“偷梁换柱”——把别人作业本拿来,  相似文献   

11.
功夫在诗外     
还是在计划编辑今年“尖尖角”的去年年底,就设想第3期能为大家出个“诗歌专辑”,并拟名为“三月诗风”,不想没能如愿。这一期,我们终于选发了几首同学写的诗,但也终于没有能够辑成一个“五月诗坛”。作为文学园地,“尖尖角”发表的作品大都为散文,确实单调了些。许多关心“尖尖角”的同学往往写信来为“诗歌不能占尖尖角一席之地”而“打抱不平”。作为编者,当然也极想改变这样一种局面。同学们寄来的诗歌稿件不算少。有许多也确实能使人感受到作者“有感而发”的激情,或“以诗言志”的抱负。然而,既是“诗”,就必须有诗味。从表达说,诗系雅言。诗的语言必须含蓄、凝炼、优美,而绝不是将长  相似文献   

12.
功夫在诗外     
家长忙于生意,不能来园接孩子,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宽容大度,给予谅解,并利用这样的机会与家长好好沟通交流。先从家长的兴趣点着手,聊聊其工作生意情况,拉近距离,也可以谦虚请教家长,请其针对幼儿园工作提些宝贵意见和建议。做家长心声的倾听者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条件,也是赢得家长尊敬,获取家长信任的有效途径。谈话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介绍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赞赏其点滴进步,让家长感受教师工作的细致、琐碎和艰辛,从而学会体谅教师、理解教师。功夫在诗外。教师平时应注重家园共育,多开展家教讲座、经验交流、电话交谈、个别咨…  相似文献   

13.
功夫在诗外     
~~功夫在诗外@谢昊 @宋庭会  相似文献   

14.
功夫在诗外     
点亮一支蜡烛,望着摇曳的烛光,想起我从爱好文学到步入文坛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写下了我向爱好文学创作的青年朋友要说的心里话。滚烫滚烫的柏油路请你想象有“火炉”之称的武汉那酷热的夏天。正午。江边。柏油路被晒得滚烫,象柔软的面团。一个九岁的小男孩,赤膊、赤脚,肩勒粗绳,在帮忙拖板车。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脸上滚落,灼热的路面烫得他不时地弓起脚背。板车后面,是他六岁的弟弟,在帮忙推车。  相似文献   

15.
功夫在诗外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对陆游的这两句诗,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一些语文教师常常把它当作指导学生学好语文的有益经验而谆谆告诫不已。其实,它又何尝不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教好语文的最有价值的金玉良言呢?  相似文献   

16.
袁卫星老师:你好! 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的来信通过向我倾诉自己当班主任的一段挫折经历,表达了这样的困惑: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育之爱为何如此沉重?你的这个困惑也是相当多的班主任的困惑,因为自<爱心与教育>出版后的两年多来,我收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老师的来信,都向我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表达了和你一样的困惑.但由于工作太忙,我实在无法一一回复老师们.现在,借着给你回信的机会,也算是给其他老师一个答复.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怎样才能教得精彩,是困扰一线教师的最大难题。纵观当今的各级各类优质课、公开课,参赛教师几乎调动了所有能想得到的教学手段:或演课本剧,或开辩论赛。或分组讨论等等。虽然吸引了评委及听课老师的眼球,但却大多游离于文本之外,对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他们的感受可以借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的一句话来表达:“热闹是他们...  相似文献   

18.
据说,在一些语文老师中流传着一句话:“听课要听李镇西。”我没有听过镇西的课,是一大憾事;但是从这些教学实录里,我仍然不难感受到镇西在课堂上那份挥洒自如的从容,那些灵光一闪的机智和幽默。听这样的课,确实是一种艺术享受!我想,很多语文教师都把能够听到镇西的课视为幸事,不是没有原因的。——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李镇西的课与李镇西的文字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似乎很难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我的直感是,李镇西的课是他自己的课,是他的心灵、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对课文的理解、他对生活的认…  相似文献   

19.
“他仿佛就是我的班主任” 范景文:“其实,我更愿意叫他李老师。”我2004年参加工作,第一年就当上了班主任,对于我来说那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就在我焦头烂额的时候,同事给了我一本书——《爱心与教育》。我这个80后,最不喜欢听别人讲大道理,但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却深深吸引着我,向我讲述着一位用心的班主任如何对待自己的学生,我的心被爱融化了。  相似文献   

20.
我一直想写写我和李镇西老师的故事,想由衷地表达我对他的敬仰之情、感激之情和愧疚之情,更想让文字留下我和李老师的一段情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