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娜 《阳光搜索》2005,(2):46-47
张爱玲绝对是个聪明女子,在她笔下,人物的爱情是没有青春、幻想、热情和希望的,有的只是虚妄和苍凉,而且大多是不可避免却又看来极其自然的悲剧。她不敢向往未来无边的荒凉和恐怖,于是只能在眼前的一点欢乐中寻找避难所。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将批判的眼光转向民间,批判传统化在现代洋场与西方化所孕育的怪胎;她在殖民地语境下为“个人性”张目,与在同样语境下的郁达夫、戴望舒等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没有哪一种话语能比“现代性”更具有影响力与诱惑力;现代学研究由于其“出身”和人们所赋予的“责任”,都使它必然首当其冲地闯入这一领地。问题也恰恰由此产生。现代性、学性以及二之间的关系问题尽管已属老生常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笔最近重读了孟悦的发表于1992年《今天》杂志上的《中国学“现代性”与张爱玲》这篇章,尽管距今已十年有余,但它所提及的诸多问题,比如对左翼学现代观的质疑,  相似文献   

4.
对人性本能的探索是张爱玲小说最神圣执着的命题,在她笔下美好的夫妻之情、父子之情、母女之爱都呈现出一种近乎悲观和绝望的色彩。究其原由,既有世事炎凉之因,也有自家身世之果,更有其化认同感。也许正是这些综合因素成就了她在中国学史上难以定位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中文自学指导》2003,(1):27-27
陈美兰在其发表于《学术研究》2002年第4期的文章《新古典主义的成熟与现代性的遗忘》中,对“十七年文学”提出了一种新的阐释。她认为,与五四以后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相比,“十七年文  相似文献   

6.
在大众消费文化时代,影视等图像压挤了文学生存空间,文学有危机感,大学文学教学也遭遇困境。但有的作家如张爱玲在图像时代逆势上扬,文学教学可选择张爱玲这类作家为突破口以摆脱困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有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张爱玲40年代创作的小说、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影视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相应的原则与教学方法;重要的方法有"语图结合"教学法等。  相似文献   

7.
左民 《教师博览》2005,(4):28-28
唐代田园诗人戴叙伦.小时候聪明过人,深受塾师喜欢。一天,老师带他去郊游.来到一个名叫“白店”的小集镇.看到迎面有几只白公鸡“喔!喔!喔!”地叫个不停。先生触景生情,吟出一句上联,要他对出下联。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胡兰成创办《苦竹》月刊.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是其外在因素,个人行为活动的变化是其内在因素。张爱玲与胡兰成此时的情感纠葛只是两人复杂关系的显在表现,而他们文学方面形成的“对话”关系应予以更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勰《文心雕龙》认为“露布”和“檄”是同一种军事文书,这种说法显然有失察之处。“露布”在汉代尚未作为独立文体出现,直到后魏,才开始把“露布”作为一种报捷文书。“露布”和“檄”无论内容、风格还是写作目的,都是大不相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露布”逐渐成为一种有着固定规范的常用文体,甚至作为科举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11.
鲁迅的智慧更多的体现在以“生存”为第一要义上。他的生存策略以进退有据,韧性战斗为主,对“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评价要辩证地的理解,了解鲁迅真实的生存态度,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鲁迅。  相似文献   

12.
本以徐志摩、戴望舒的某些诗歌为案例,力图阐释新诗的“叠现”艺术,认为“叠现”艺术源自中国古典诗歌的咏叹复沓风格,而新时期的现代诗和欧美的意象派诗歌由于理性化的追求,并不具备“叠现”这一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本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张爱玲的《传奇》与池莉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内容上的异同。共同点:两都注重对平凡日常人生的叙写。不同处:张爱玲的《传奇》中的日常生活是绸般的;而池莉“人生三部曲”中一平凡人生却是棉布般的。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七子”的作品,可以发现“七子”在归顺曹操后,既有热情洋溢的颂赞之作,同时“七子”也有反映郁闷心情的作品。对曹操的颂赞也是“七子”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而郁闷心情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所引起。本文主要就这两个方面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五四遗事》完成于新中国文学界逐渐将“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神话化的特殊历史语境,这篇小说以谐仿古典爱情故事的方式,对新知识青年追求爱情的心态和责任能力作了冷峻的审视和批评,提供了一种反思新文化运动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这位谜一样的女作家对都市生活的大雅大俗特别敏感,塑造了无数鲜活的人物形象。她文笔犀利,尤其是对双关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显示出其语言艺术的魅力:生动形象、入木三分的人物刻划中却透着淡淡的幽默和冷冷的调侃,深刻地揭示出生活在不同社会阶层的林林总总的人物的种种心态及命运,对社会的鞭挞也是深劐的。  相似文献   

17.
【靓丽的风景线】在群星璀璨的现当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萧红、林徽因、冰心、张爱玲、庐隐、丁玲、杨沫、三毛……她们性格各异,作品异彩纷呈。她们的创作功在当代,她们对民  相似文献   

18.
亚洲的聋人题材影片相对数量较少。1999年泰国出品了一部纯粹追求视听效果的恐怖片《曼谷危机》(Bangkok DangerUus),其中的聋哑人以一个杀手的身份出现。1998年以色列影片《奥林》(Olin)是一部纯粹的神话故事,奥林是一只海豚而聋人是渔夫,作品中聋人以善良的弱身份出现,在海豚的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中不可回避的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意象独到,意境空灵悠远,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姿。  相似文献   

20.
浅析徐志摩的诗歌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浩 《文教资料》2009,(36):16-17
有着“现代柳永”之称的徐志摩,其诗歌总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清新美感。本文主要探讨了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分别从诗歌的语言、音律、结构等角度,并结合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三美主张”加以论述,从而从多角度展现徐志摩诗歌中的魅力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