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心报道,或称爱心新闻,在本中并非仅指有关慈善事业的报道,而是指一切能够体现媒体关爱社会之情,激发受众爱心,弘扬仁爱精神的新闻报道。媒体上有关公益性事件、慈善活动以及各类爱心行动的新闻报道,均可称为爱心报道。媒体将人本主义精神灌注在新闻报道之中无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对爱心题材的广泛关注,使得贫弱孤寡在媒体的呼吁下得到救助,令许多善行义举通过媒体传播得到弘扬,凡此种种,既达到了通过新闻报道救弱扶贫,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和仁爱的目的,也生动体现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为媒体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2.
宋逸芬 《视听纵横》2003,24(6):116-117
《解放日报》总编辑秦绍德撰指出:“在新闻媒体内,报道策划成为新闻报道宣传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新闻宣传活动的第一步”。随着媒体大战的硝烟日浓,新闻报道策划也日益受媒体重视,在新闻报道实践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新闻策划也愈来愈走向成熟化、个性化。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权与其说是一个新闻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法学问题。近年来,围绕新闻报道权产生的争议,也大多与法律问题有关,如维护媒体和记者新闻报道权的问题、新闻报道权与公民的其他权利如隐私权的关系问题。但从近年新闻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在新闻报道权上反映出来的问题远不只这些,许多情况下,新闻报道权除了与法律问题有关,还与政治、经济以及其他许多问题有关。这里关于新闻报道权的思考,主要不是从法律角度,虽然也不可能避开法律。  相似文献   

4.
乔飞  汪艳 《新闻前哨》2021,(3):80-81
在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中,体验式新闻报道以“现场感强、生动形象、贴近群众”的特点受到大众的青睐,也被更多的记者所采用。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媒体不断地朝着移动化、视频化、智能化、社交化演变,体验式新闻报道如何迭代创新,满足新一代受众和用户的需求?在主流媒体践行“四力”的过程中,体验式新闻报道呈现出了个性化表达、场景化呈现、互动性延展等新特征,重新诠释了媒体深度融合时代体验式新闻报道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5.
高校媒体的新闻报道直接服务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化建设,而新闻的客观性是高校媒体在采集、制作和发布新闻中要时刻去面对的问题:当校园媒体面对扑面而来的大量信息时,关于新闻的客观性原则问题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报道中的媒体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毓 《记者摇篮》2009,(2):34-34,13
近年来,有关于房地产的新闻报道逐渐在各媒体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而且由于房地产新闻与老百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也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关注。在目前的房地产报道中,存在着两种极端情况:一是个别媒体从2006年开始就不顾实际情况,始终鼓吹房价要涨,对房价上涨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吹大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二是个别媒体从2007年年末起,坚决“看空”房价,  相似文献   

7.
爱心报道,或称爱心新闻,在本文中并非仅指有关慈善事业的报道,而是指一切能够体现媒体关爱社会之情,激发受众爱心,弘扬仁爱精神的新闻报道。媒体上有关公益性事件、慈善活动以及各类爱心行动的新闻报道,均可称为爱心报道。媒体将人本主义精神灌注在新闻报道之中无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对爱心题材的广泛关注,使得贫弱孤寡在媒体的呼吁下得到救助,令许多善行义举通过媒体传播得到弘扬,凡此种种,既达到了通过新闻报道救弱扶贫,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和仁爱的目的,也生动体现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为媒体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但令人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房地产新闻成为重要的报道领域。楼市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话题,但随着新闻竞争的白热化,如今房地产新闻报道出现了商业利益的强势、平民视角的缺失、统计数据的混乱等困惑状况。本文试图通过对近期国内媒体房地产报道进行反思,多角度思考在房地产报道过程中,如何实现一定的创新与突破,以发挥媒体在房地产报道中的引导作用,努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和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已无法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多元化需求。Vlog作为时政新闻领域中出现的新形式和新样态,符合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传播趋势,不仅丰富了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也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产生一定影响。作为一种专业内容生产机构的"跨界"成果,主流媒体纷纷找准机遇,将严肃的时政内容融入个性化表达方式中,创新了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实现了新闻报道内容的立体化格局。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行业,我国房地产新闻报道对于住房商品化的良性发展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的全面解读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信息生态理论视角下的信息链构建为切入点,以《21世纪经济报道》地产版面为分析样本,揭示了当下我国房地产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同质化运作、缺乏深度解析以及话语结构失衡等问题,以提升房地产新闻报道传播影响力作为整体导向,探讨了如何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创造性的发掘信息、利用信息,打造出房地产新闻报道的传播影响力,以实现媒体品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娱乐化:体育新闻的救命稻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体育新闻由于与意识形态距离较远,故管制较为宽松,已成为目前新闻报道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一些媒体为在竞争中获胜,祭起了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大旗。这一招在市场竞争中到底效果如何?笔者结合对娱乐化的理论分析和国内媒体现状,试图对此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过山车"行情,房地产市场的新闻报道日益成为各媒体争夺读者的重要新闻.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一名记者,笔者发现,不少媒体在报道楼市时,常常带有"硬伤".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海南日报》对于与黎族有关的信息的新闻报道为文本,对《海南日报》五年内对于与黎族有关的信息的新闻报道作一个历史梳理和回顾,并统计相关数据,目的在于分析以《海南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对黎族新闻报道的关注度,归纳出主流媒体的黎族新闻报道在议题设置、报道方式、报道内容等方面的特色,同时为海南省主流媒体加强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给予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环境新闻:一个时尚的绿色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新闻的触角伸向环保题材,环境新闻必将成为新世纪媒体最时尚的议题之一。本文从环境新闻报道的萌芽和成长、我国环境新闻报道的现状、我国环境新闻报道的发展趋等三个方面出发,从宏观的角度整体勾勒出环境新闻的过去以及我国环境新闻报道的现在和未来,同时也对我国环境新闻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媒体环境的深刻变革也使媒体塑造公众价值观失范现象凸显,新闻报道的碎片化、非专业性、娱乐化对受众认知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传播技术对受众思维的异化以及媒体新闻报道的思维模式化使受众情感价值判断产生偏差。而受众的认知和情感决定了其采取的行为,整个社会的行为连绵不断组成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反映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反作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6.
<正>视觉化表达,是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媒体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视觉表现与互动效果的高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闻报道是否贴合融媒体时代的传播特性和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必须注重视觉表现力,特别是面对较为严肃的重大主题报道,就更需要运用“视觉创造价值”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陈海霞 《视听》2024,(3):135-137
科技发展带来时代变革。当今社会,人工智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提高了新闻写作效率,丰富了新闻播报的表现形式,推动了新闻的可视化。然而,面对AI新闻报道存在的公式化、程式化及安全性、伦理性问题,媒体仍然需要牢牢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和把关人作用,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让AI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新闻报道,以实现技术赋能内容,让技术更好地驱动媒体变革。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媒体的新闻实践中,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长期以来,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三化”现象:即,内容工作化,报道程序化,效果一般化。既影响媒体所肩负的责任,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认真分析原因不难看出,这与误解了新闻的宣传功能,弱化了信息的传播功能有深刻的联系。所以,要解决当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三化”现象,应该不断提高传播意识,提高宣传艺术。  相似文献   

19.
四月以来,从国家到地方接连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来抑制投机胜炒房行为,这无疑给一路高歌猛进的房地产市场打了“退烧针”。北京、上海、杭州、温州等城市的房产交易量随之锐减,价格方面也开始松动。这一轮的房产新政在打击虚高房地产价格的同时,也给媒体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报道机会。客观、理性地报道房产新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四代媒体"和以手机为载体的"第五代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呈现数量海量化、内容多样化、获取便捷化等诸多新特点,使得人们获取新闻报道的渠道越来越多,受众更喜欢那些具有亲和力的新闻报道,这就给我国新闻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不仅是受众的需求,同时也是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的重要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