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课文中的经典篇章。历年来的教参都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从“盼于勒”到“躲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确,整个小说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都缘于钱,可以看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但因此就说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相传他每次写诗文之前,先磨墨数升,饮酒数杯,然后用被子蒙头构思。起来后提笔挥洒,一气呵成。时人谓为“腹稿”。海明威,美国著名小说家。写作时,为让句子和篇幅尽量短些,习惯站着写。修改时才坐下来不厌其烦地精雕细刻。罗曼·罗兰,法国著名作家。写作时,往往在案头上放一面镜子,时刻观察自己的面部表情,借此刻画作品中的人物。大仲马,法国著名作家。他善于用各种体裁创作,往往因体裁不同而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写小说用蓝纸,写诗用黄纸,其它文体用浅红色纸。而且笔也是分开使用的。福楼拜,法国著名作家。他通常白天休…  相似文献   

3.
邱兴宇 《现代语文》2008,(9):121-122
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课文中的经典篇章。历年来的教参提示都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从“盼于勒”到“躲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确实,整个小说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都缘于钱,可以看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4.
《高老头》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高老头和拉斯蒂涅走向了两条相悖的人生道路:高老头开始厌弃并最终与他积极参与创建的资本主义社会决裂,而拉斯蒂涅却一步步靠近他原先所否定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两条相悖的道路构成了一个"围城"怪状,以此来反映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生动地复制出现实的图画,指出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与当时的社会性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反映。现实主义从思想内容看,叙述的主要是两个内容:一是客观再现了实在的社会和人,一是表达了社会和人的伦理道德关系。本文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在小说中探寻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6.
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文字劳动者"。他的作品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语言准确凝练,鲜明生动。 有一个小故事,很耐人寻味。一天,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福楼拜。他看到福楼拜桌上放着厚厚一叠文稿,翻开一看,却见每页上都只写了一行,其余的  相似文献   

7.
小说中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为环境条件所制约,又在推动着环境的改造和变化。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小说中的环境内涵甚广,主要指社会背景、自然景色及风俗和特定的氛围三个方面。 鲁迅善于运用种种艺术手段,充分发挥环境描写的审美功能,为人物设置一个“大有用武之地”的活动舞台,以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鲁迅在小说中,常常巧妙地展示出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 他的小说,从总体上说,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作为总背景的,鲁镇、未庄、S城,都是当时中国城镇和乡村社会的一个缩影,既是他的小说的人物生长的土壤和活动的舞台,也是这些人物创造的对象和结果。《孔乙己》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尚未受到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冲击,仍然笼罩着封建压迫和封建思想毒雾,十分愚昧、保守的中国小城镇的社会生活图景,孔乙己和他周围的人物是这种社会生活的产物,也是它的活细胞。  相似文献   

8.
文学就是人学。人物塑造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鲁迅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形象。鲁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中最有特征的东西,他刻画人物力求写“形”传“神”,“神情毕肖”。古人有“作画形易而神难”之说,“神似”是比“形似”更高的艺术追求。鲁迅曾深有体会地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相似文献   

9.
怎样设置人物关系,是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再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可以说小说创作的核心,在于写活生生的人。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优秀的小说怍品,总是紧紧地围绕着人与人的种种社会关系,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把人及其间的关系写得有血有肉,并且揭示出它们的本质,这正是小说的价值之所在。这是一方面。但是“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来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这就是说,作家除了“他是自然的奴隶”的一面,还有另一个方面——“他是自然的  相似文献   

10.
欧·亨利(OHenry,1862—1910)的小说构思巧妙,语言幽默,结尾有如电光一闪,瞬间就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在惊愕之余还久久沉浸在对作品的回味之中。 喜剧的幽默 悲剧的辛酸 欧·亨利在美国文学史上有“幽默作家”之称。 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的幽默构成了他的独特风格,幽默之中蕴含同情,带有讽刺和嘲笑。他特别善于将上流人物的丑事和小人物的辛酸揉成笑料,而他自己的观点及需要阐述的社会哲理则潜藏在这笑声之中,让笑声去激发读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痛恨,抒发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优秀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通过描述达佛朗司一家对自己亲人于勒前后不同态度的变化,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冷酷、势利。“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丽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上述著名论述,在莫泊桑的这篇小说中,通过菲利普夫妇与于勒等艺术形象得到了生动的反映。阅读这篇小说,可以帮助我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加深对马列经典著作中有关论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继承者,又是现代文学的先驱。他的小说创作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传统,深刻地揭露了维多利亚王朝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他又开创了英国现代主义的先河,痛苦地剖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那种进退维谷的艰难处境。如果说他的前期小说对生活的描绘还充满着诗情画意,那么他的后期小说,主要是他的悲剧小说《还乡》、《卡斯特桥市民》、《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已经被悲观厌世的气氛所笼罩。这些悲剧小说具有浓重的危机感,颇有现代文学的气味。现代文学中反映出的反社会倾向、异化以及对人类命运的焦虑等一系列特征正是这些悲剧小说的基调。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对哈代悲剧小说的现代精神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最后一课》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写的一篇小说,也是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弗朗士和韩麦尔的典型形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只习惯于平铺直叙,不会描写人物。所以,在备课时着重从“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方法”和提高他们写作能力上着手,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掌握人物描写;第二,理解主人公深厚的爱国感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之情。这节课从“小说三要素”提问开始,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小说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然后我又补充了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利于…  相似文献   

14.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也是欧洲现实主义心理分析派小说的巨匠。他生活在法国历史上剧烈变革的时代,亲身经历和目击了这一时代的种种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创作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法国波谲云诡动荡不安的政治社会生活,形象  相似文献   

15.
毛姆:客观人生的解构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姆长于第一人称小说叙述 ,从作家个人的角度写自己所需要写的人物。毛姆没有想要充当道德裁判 ,更多的是去描述一个个现实存在的人物 ,将他们的生活哲学及人性客观解构。他最大限度地保持作品内容的客观真实性 ,不一厢情愿地虚构美好 ,但对人生的痛苦和荒谬 ,却又能以他历经磨练的顽强乐观的性格超然物外地面对 ,从容洒脱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正>小说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塑造,让学生感受小说创作独特魅力。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以真实普法战争为历史背景,通过法语教师教授孩子们上最后一节母语课的故事感染了众多读者,并成为语文教材中的必学篇目之一。《最后一课》是一篇世界皆知的经典短篇小说,也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都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都德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从小生活贫困,但是从没有放弃热爱的写作,并且善于将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融入到自己的小说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7.
心理象征是霍桑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他不仅运用多种类型的象征如细节性场景象征、意象象征、神话象征来展示社会现实,揭示人物命运,而且特别擅长于借助种种意象,暗示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没有表述出来的、驱动人物的心理动力,隐含地表达小说主人公某种特定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剖析人物心理、展现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8.
一实物史料的重要性实物史料在历史科学上一向具有它的重要意义,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家司司迁早就充分地认识到它的价值。在他“足迹殆遍宇内”的旅行里,经常地考察历史的遗迹,尤其是关于历史人物的坟墓、住宅及有关实物等。我们在他所著的史记里看到不少这类范例:他写孔子世家时,是先”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写春申君列传时,也曾到楚国参观了春申君的“故城宫室”;他在详细地考察了秦长城之后,才为蒙恬写了列传;如这类实物史料不可得,他也要看看有关的坟墓,象许由和“萧曹樊哙滕公”等人的坟。我们从史记里可以学习到历史家对于实物史料是多么重视。  相似文献   

19.
法国当代著明小说家亨·特罗亚的小说《最好的顾客》(初中语文第三册),描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悲剧故事:孤苦伶仃的老人巴罗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亲人,为避免死后的孤寂,他给自己买了一套表示亲属关系的花圈,在自己假造的同情中求得安慰。这个故事虽很奇特,但却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老年人的凄凉晚景和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的关系。《最好的顾客》作为一篇悲剧性小说,其主题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悲剧形象的刻画和悲剧命运的描述来表现的。那么,这篇小说的悲剧手法是怎样的呢? 首先,小说综合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的方法,直接表现人物的悲剧形象和悲剧命运,巴罗丹一出场,小说写道:“他很瘦,看上去有七十来岁,显得很忧虑,”人物的精神状态得到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作者,他们都写出了寓意十分深刻的小说,不仅给人们带来艺术的启迪,还深刻地批判了社会现实,查尔斯·狄更斯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很多的批判资本主义的文学作品,《雾都孤儿》就是其代表作之一。《雾都孤儿》以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为故事背景,描写了在那种社会环境下贫苦儿童的悲惨生活。基于此,通过对《雾都孤儿》中在资本主义环境下的人物形象描写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的黑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