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才算把报道写好了?起码要具备新、短、深这三个特点。不但一般的新闻如此,经济报道当然也是如此。 我这里从新闻的角度着重讲一讲“深”的问题。 要想深,我体会,有这样的几个办法: 第一种办法,要有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2.
袁万兵 《新闻世界》2013,(10):28-29
如何创新经济新闻的写作技巧、提高经济新闻的报道质量、改善经济新闻的报道效果,笔者的体会是选题的口子要小,主题的立意要新,素材挖掘要深,标题要朴实醒目。  相似文献   

3.
新闻怎样求新呢?实践使我感到,必须努力做到“四个把握好”。一要把握好“新意”新闻的新,不光是时间要新、报道要快,而且内容必须新,必须有新意。居高声自远,涉深鱼方多。记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又要常到基层了解民心,体察民意,掌握有意义的新鲜事儿。这样,才能从事实的最新变动中抓住有影响的新闻,写出新意。  相似文献   

4.
深度报道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的形式进行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价值的报道方式,它能够充分运用新闻主体的参与性、思维的宏观性、辩理的透彻性以及启示的深刻性,提高企业报的办报质量,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生活变化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读者需要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企业报在竞争中要赢得读者,更多的需要依赖深度报道的不断强化。新闻要刻意出新,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要在新闻业务上突破“新”字,就要做到新中求“深”,“深”中出新,在这方面,深度报道可以说大…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算把报道写好了?起码要具备新、短、深这三个特点。不仅一般的新闻如此,经济报道当然也是如此。我这里从新闻的角度着重讲一讲“深”的问题。要想深.我体会,有这样的几个办法;第一种办法,要有新的概括。你报道的问题和内容可能是人家已经报道过的,但是你有了新的概括,人家还会有一种“深”的感觉。例如我在1982年写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这篇报道,所讲的问题和材料并没有多少是全新的,但是我对水作为一种资源从三个角度——数量角度、质量角度、使用角度来加以概括,并且用了一种新的表述方式:数量──“无限的循环掩…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新闻宣传工作要努力破解“四难”,即正面报道难、典型报道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破解新闻宣传“四难”,贵在创新,重在实践。为此,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动员,大力改进文风作风,努力钻研业务,实践新闻创新,集中从“短、深、贴、实”四个方面入手求得突破。  相似文献   

7.
郭晔 《新闻采编》2000,(1):38-39
一条新闻,特别是电视新闻,如何抓住观众的心,看后使观众回味无穷,留下深刻印象,除了新闻本身具有良好的体裁外,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新闻立意要新,要高、要深。记者在采访中对所要采写的新闻如何能做到立意要新,要高呢? 新闻立意要在现实生活中产生 新闻中的立意如何,是报道题材本身所具有的。它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文件可以获得的。所以新闻中的立意既不能随意拔高,更不可凭空臆造。它只能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报道的事实中产生。有的立意蕴涵于错综复杂的客观  相似文献   

8.
赵乃政 《新闻窗》2011,(5):54-54
好的新闻报道,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新闻的主题。新闻主题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是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它犹如一条红线,贯穿通篇。新闻报道有快、短、新、活的要求,但同时也有对"深"的要求。新闻之"深",就是要求文章要有深刻的主题,有鲜明而独到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什么叫深度报道?各家立论不一。正因为如此,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对它进行研究。刘玉普、戴玉亮《到底什么是深度报道?》一文(载本刊1995年第2期),读后令人耳目一新。但文中认为“所谓深度报道就是一个‘新’的概念,即:只有新才有深,新=深”,笔者不敢苟同,特撰拙文求教于刘、戴两位及新闻界同仁。新,是一切新闻体裁的基本要求之一。新闻的“新”,不仅要求时间新,而且更重要的是内容要有新意。天地宇宙间许多事情都在重复发生,但不能重复报道。新意从何而来呢?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存在着共性和个性。把事物独县个性的东西,把新情况、新问题、新办  相似文献   

10.
一、企业报应扬长避短办出特色企业报是一张给本企业职工、家属看的报纸,它既具有一般报纸的特点和功能,又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是企业报的短处,如报道面窄,内容较为单调,专业性强等;有的则是企业报的优势,如机构小,编采人员土生土长,对企业熟悉,在思想感情上与读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信息反馈快。企业报每期报道的新闻面比较窄,是它的短处,但它可以向新、深、近发展,这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所谓“新”,即报道内容新,角度新。发现新闻要比其他报纸快。“深”,即报道有特色,有深度。凡其  相似文献   

11.
角度,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记者采写报道新闻的出发点。同样一件事,这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平淡无奇,另一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就是一篇精彩好稿。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所写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人呢?笔者认为,要写出“人浅我深、人平我新”的好新闻,除了要有好的素材外,还应该有自己独到新颖的报道角度,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下面就新闻角度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新闻要新,传媒就要发独家新闻。众所周知,所谓独家新闻,就是在受众尚处在本知状态,其他传媒还未报道的情况下而首先予以报道的新闻;或者其他传媒虽已有所报道,但因其覆盖面尚未覆盖了本传媒的覆盖的地区,而该地区的受众仍处于未知状态时给予报道的新闻,均可称独家新闻。但后者随着传媒的发展,尤其是电子新闻已经普及的今天,留下的独家新闻的机会已经很少了,需要的是扎扎实实深人实际,挖掘独家新闻,才能保证新闻确新。然而,翻开全国的报纸,打开电视机、拧开收音机的旋扭,尤其是打开电脑的新闻网,到底有多少家传媒报道的全是…  相似文献   

13.
程纲 《军事记者》2014,(8):35-35
在当今新闻报道竞争激烈的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依旧是期刊的“杀手锏”武器。深度报道要有吸引力,必须在求“深”上下功夫做文章。新闻记者要善于挖掘新闻事实的背后故事,在精心策划和解析解读上求“深”。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3年里,《大众日报》经济新闻采编中心有3件报道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入选省精品工程奖。作品得到新闻奖,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但更重要的是今后怎么才能做出更好的新闻。现在回想起来,这些报道产生的过程大多已经淡忘,印象比较深的是为推动经济报道转型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应勇智 《新闻传播》2009,(11):46-46
电视新闻既要靠新闻的时效性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又必须以新闻的深度报道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因此.处理好电视新闻的“新”与“深”的关系对于电视媒体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新的角度来理解“新”与“深”问题.探讨了抓准利于深度报道的题材、处理好组合文体报道的“新”与“深”的关系等问题.阐述了处理电视新闻的“新”与“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要迅速、及时,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更是如此。目前,许多电视台开办的“第一时间”等新闻类时段节目,其着眼点无一不是打在追求实效上。无一不是努力在第一时间把最新的新闻信息特别是重要的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新,是新闻永恒的主旨;快,是新闻永远的追求。求新求快是新闻的属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作为工人报的记者要改变工业报道的思路和方式方法,改变以往所谓的“经验”之谈,打破思维定式,创新工人报记者在工业报道中的思路,在具体报道中,更多地靠自己的职业敏感去寻找新闻线索,开拓报道领域,真正把工业方面的新闻事实及时、准确地报道好,并着重做好消息的采写和报道,努力探索工业报道在平中求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各种新闻媒体为了赢得更多的读者,扩大自己的影响,近年来都加大了社会新闻的报道力度。然而,在努力发挥社会新闻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要注意严格把关,消除社会新闻的副作用。心中要有大局我们知道,一些社会新闻从报道的内容看,它既是社会新闻,又涉及政治、经济、民...  相似文献   

19.
一 些重要新闻事实因得不到及时反映 ,报道和传播就成为旧闻或历史。那么 ,如何报道已过期的重要新闻呢?笔者以为可以从扬长避短 ,避急求深 ,转化为非事件性新闻 ;撰写记者述评 ;撰写一定程度的新闻评论 ;通过人物访谈把整个事件凸现出来 ;留意发展 ,抓住新闻由头以及作后续报道等多个方面作努力。扬长避短、避急求深 ,转化为非事件性新闻重要新闻体现在报纸上的新闻文体 ,以事件性新闻为主 ,其新闻价值受新闻事实所发生的时间的限制。而非事件性新闻 ,时效性差 ,但指导性强 ,报道的是一个阶段持续发展的事物 ,时间概念在“前一个阶段” ,延…  相似文献   

20.
我们做传统新闻求的是快,大数据新闻求的是深.大数据报道出来的东西,要使得原创新闻更加接地气,更加符合读者、网民的需要,才会让新闻更有意思,也更接近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利用大数据报道新闻,新闻有热度也有厚度,新闻的触角从快捷延伸到深度,拓展了报道的时空,使沉淀的数据变得更鲜活,新闻原创可在一个更加宽阔的领域驰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