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沛玲  赵健  夏显力 《资源科学》2018,40(7):1354-1364
为推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逐渐成为土地流转的重要模式之一。农地作为农户最为重要的生计资产,其转出将对农户福利变化及差异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以关天经济区659户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为例,从阿马蒂亚·森福利经济学理论出发,运用模糊评价法、博弈论组合赋权法与福利差异指数探究农地转出前后农户福利变化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 农地转出后,农户福利模糊指数从0.432提升到0.467,但提升幅度不大,仍低于0.5的中等福利水平。其中,经济状况隶属度、社会保障隶属度、居住条件隶属度与就业及发展隶属度均有所提升,心理与健康隶属度出现略微下降。② 农地转出后,农户福利总差距与区内福利差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区间福利差距变化不明显。③ 较关中区域而言,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对天水区域农户福利平等分配的作用更大。这与两区域的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在角色定位、过程管理、监管保障方面存在差异有关。为此,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应围绕全面提升农户福利、进一步缩小区内差异、继续保持区间同步发展三方面进行完善及改进。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利用177户农户样本数据,分析浙江省东、中、西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地流转的现状,以总结现阶段农地流转的新特点及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行为的差异。在实证调研中主要了解3个方面的问题:被访问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农地经营与利用情况;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情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浙江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浙江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呈现出浙东、浙中和浙北明显的梯度结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是出现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客观物质基础,随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地流转市场逐渐健全;农户之间的流转还是主要用来种植粮食,农户与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企业之间的农地流转出现农地"非粮化"经营倾向;农户转入、转出农地的形式主要为租赁和转包的形式,农户流转农地行为更接近于市场行为;中介组织在农地流转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农地流转市场越完善的地区,农户有签订书面合同的越多,法律维权意识越强,对违约行为越敏感,流转合同越规范。  相似文献   

3.
区域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差异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研究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对科学合理的促进农地流转、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建立农村和谐社会都极具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对长江三角洲地区4市7镇319份实地随机抽样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率、家庭最高受教育水平、单位面积农业纯收益、家庭与等级公路的距离、家庭恩格尔系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户户口所在地等因子对农户流转参与意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上海、南京、泰州、扬州,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因子的排序有所不同。由于微观单一经济因子对宏观经济发展具有乘数效应,因此,基于各地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决定因子的差异,针对各自影响力最大的因子,采取措施,可以激发农户农地流转的愿望,从而产生流转的行为。研究通过数学模型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为农地市场发育的定性研究提供量化的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宋辉  钟涨宝 《资源科学》2013,35(5):943-949
本文在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襄阳市3县(市)6镇(街)13村312户农户样本数据,分析了当地农地流转的现状.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状况、农户要素禀赋及外部体制环境等方面对襄阳市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的收入水平与来源、农地面积、农地承包期和户主年龄、职业等内部因素与农地的转入及转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介入、村委会对流转的干预、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信息发布的指导、对农地流转价格的合理确定等外部体制环境因素也会对农地流转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强化农户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内生型农地流转中介组织,转变市场化流转中的政府职能、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对科学合理的促进农地流转、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建立农村和谐社会都极具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对长江三角洲地区4市7镇319份实地随机抽样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率、家庭最高受教育水平、单位面积农业纯收益、家庭与等级公路的距离、家庭恩格尔系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户户口所在地等因子对农户流转参与意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上海、南京、泰州、扬州,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因子的排序有所不同.由于微观单一经济因子对宏观经济发展具有乘数效应,因此,基于各地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决定因子的差异,针对各自影响力最大的因子,采取措施,可以激发农户农地流转的愿望,从而产生流转的行为.研究通过数学模型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为农地市场发育的定性研究提供量化的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人地矛盾,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木兰县为例,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障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合法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地方政府主导农地流转日益普遍,这将对农地流转规模与粮食单产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江苏省152个种粮大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主导下农地流转对农户转入规模与粮食单产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农户自发流转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农户自发流转,地方政府主导农地流转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并且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财政补贴等政策工具激励农户转入较多农地,扩大了农户规模需求;(2)地方政府主导农地流转对大户粮食单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主导流转下农户粮食单产低于自发流转农户。因此,地方政府在推动农地流转过程中,应兼顾公共利益和粮食安全,推动适度规模流转;强化服务功能,完善保障监管措施,充分发挥流转服务、监督和规范作用,使得农地流转、规模经营符合粮食增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通过构建农户满意度指数模型探讨农地转出绩效的影响因素,并利用武汉、鄂州两市农地流转典型地区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两地农地转出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的感知质量是影响武汉、鄂州两地农地转出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两地政府相关部门对农地流转活动给予的政府支持行为对农地转出绩效的提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农地转出活动中的可靠性因素对两地农地转出绩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农地转出活动中的规范性措施与人员互动措施对两地农地转出绩效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两地农地转出后期的农户不满处理系统缺乏效率,负向影响了农地转出绩效。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改善农地转出绩效限制因素、提高农地转出绩效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郊区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受大城市经济辐射影响较大,农地流转具有独特性,并对其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有着较大影响。本文以广州市近郊番禺区为例,通过调研13个镇(街)467家农户的农地流转情况,获知番禺区农地流转特点:①农户流转意愿强,农户流转率高达75.59%;②流转价格集中在(1.20~2.25)×104元(/年·hm2),流转年限大部分低于5年;③流转主体主要为村委及村民,流转方式以租赁居多;④户均流转规模较小,流转面积为0.07~0.33hm2的占57.22%;⑤流转手续简单,规范性不强,仅有67.99%的农户签订流转合同。采用Logistic模型,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状况、资源禀赋、区位影响等4类因素10个因子对农地流转总体情况、农地转入、转出等三方面分别进行回归分析探寻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因子的作用方向、影响程度与显著性表现均有所不同:家庭状况与资源禀赋对转入及转出影响较大,但作用互为相反,农户个人特征中仅年龄因子有显著影响,农地转出受区位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郑纪刚  张日新  曾昉 《资源科学》2021,43(5):921-931
农地流转将改变农户的化肥投入配置,进而直接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基于山东省10县(市、区)892份农户数据,利用内生转换模型估计了不同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农地流转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①不同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转入农地后农户化肥投入显著减少,而...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前人对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成本的研究,在分析了已有文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农地流转外部性的内部化应在内、外部边界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结合过去的研究,将外部成本效应归并为治安状况变差、空气质量下降、噪音污染、自然景观的破坏、公共设施不足、垃圾堆积、农地产量下降7个方面。实证研究选取仙桃市近郊区4个代表性的农地流转地块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应用CVM、AHP等方法测算和分解了其农地流转外部成本,得到结果分别为0.6×104元(/hm2·a)、1.45×104元(/hm2·a)、1.17×104元/(hm2·a)和1.15×104元/(hm2·a);研究表明个体受农地流转外部性影响的大小主要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家庭成员数量、家庭月收入等因素相关;而农地流转的外部成本大小受到区域繁华程度、土地利用类型、个体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农地流转经历+产权安全认知→农地转入意愿"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理论分析了农户农地流转经历、产权安全认知对农地市场潜在需求的影响机制,并利用江西省东南部丘陵地区的铅山县、余江县和贵溪市辖区2006年和2011年农户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经历、产权安全认知对农地流转市场潜在需求的实际影响。研究表明,在江西省丘陵地区,农户转入农地的经历将激励农户农地转入需求,转出农地的经历会抑制农户农地转入需求。安全的产权认知能够激励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转入需求,但对转入户的激励效应明显大于转出户和未流转农户。为了促进丘陵地区农地流转,建议应以转入户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对象,加大农地规模经营补助力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我国主体功能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以我国18个重点开发区中的黔中经济区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其经济发展现状分为4个等级的区域:发达区、较发达区、初等发达区和欠发达区。研究结果表明黔中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在33个县(市、区)中有27个还处于经济初等发达水平以下。针对存在的区域差异提出相应的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选择价值在农地城市流转决策中的应用——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崔新蕾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11,33(4):675-683
农地城市流转是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土地资源竞争配置的结果,并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和流转时间延迟性三个特征,因此农地具有选择价值。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假设法和实证分析法,对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进行估算,并建立农地城市流转的决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将农地选择价值考虑进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模型中,农地是否流转将取决于农地使用价值、开发成本及相关费用和选择价值之和与农地流转为市地的潜在预期价值的差值;②在同一时期,农地流转为城市不同用途地类的选择价值不同,在流转期内,住宅用地的选择价值>商业用地的选择价值>工业用地的选择价值;农地流转为城市某一类型用地时,随着流转时间延迟,选择价值的额度逐渐增加;③基于选择价值理论下的农地流转决策时间,较成本-效益理论下的农地流转决策时间相比,农地流转为城市商业用地的流转时间延后了5年,住宅和工业用地的流转时间分别延迟了6年和9年。科学评估农地资源的选择价值,将其纳入流转成本核算体系中,能够弥补市场机制作用不足给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起到减缓城市边缘区农地流转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关江华  黄朝禧  胡银根 《资源科学》2013,35(11):2266-2272
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抽样调查,采用农户生计资产量化分析法和Logistic分析方法,从家庭生计资产评价入手,探讨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宅基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宅基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农户生计资产的视角,对宅基地流转农户家庭资产进行量化分析,将农户划分为资产缺乏型农户和资产均衡性农户;②当前农户流转宅基地的意愿仅为24.66%,资产均衡型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比例高于资产缺乏型农户;③宅基地属性、农户对住房满意度、户主年龄及受教育水平对资产缺乏型农户流转意愿有显著性影响,而影响资产均衡型农户流转意愿因素依次为宅基地属性、非农收入比例、宅基地财产经营性收入、家庭生计资产值。基于农户家庭生计的可持续和福利改进,提出了相应对策:完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允许宅基地有限度的流转,保障农户宅基地权益;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差异化的流转保障、扶持政策;开展宅基地福利水平的评估,给予流转农户足额福利补偿,确保宅基地流转后,农户福利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得到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户调查的大城市郊区农地流转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冯艳芬  董玉祥  刘毅华  王芳 《资源科学》2010,32(7):1379-1386
城市郊区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受大城市经济辐射影响较大,农地流转具有独特性,并对其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有着较大影响。本文以广州市近郊番禺区为例,通过调研13个镇(街)467家农户的农地流转情况,获知番禺区农地流转特点:①农户流转意愿强,农户流转率高达75.59%;②流转价格集中在(1.20~2.25)×104元/(年·hm2),流转年限大部分低于5年;③流转主体主要为村委及村民,流转方式以租赁居多;④户均流转规模较小,流转面积为0.07~0.33 hm2的占57.22%;⑤流转手续简单,规范性不强,仅有67.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是导致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差异化的重要因素,而农地作为农民的最后一道社会保障,其社会保障功能能否得到有效替代是农地流转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京冀平原区中自然条件相似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北京市海淀区、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作为研究区域,从农地生产功能、价值功能和劳动力承载功能3个方面测算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采取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正向分析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并反向分析实际流转行为对于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是否有反馈作用,量化二者的关系,以期为农地流转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和劳动力承载替代程度越高,农户越愿意将土地转出,而不愿意转入土地;反之农户实际的转出土地行为促进农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和劳动力承载替代程度的提高,转入土地的行为促进替代程度的降低。研究结论: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和劳动力承载替代程度与农地流转之间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向和强度不仅反映了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2003年的116个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大城市郊区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特征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预期收益不同,农户在各产业的劳动力投入数量、质量、物质投入水平和组合结构具有很大差异。在劳动力质量和数量投入方面,根据建立的劳动力质量投入模型进行计算,平谷区农户劳动力质量投入水平非农产业要高于农业产业,经济作物要高于大田作物,具体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非农产业、其他经济作物、畜牧业、菜地、果园、大田作物,同时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在农业内部从大田作物向经济作物转移的趋势明显;在农户物质投入水平和组合结构方面,资本投入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是:果园、菜地、大田,要素投入组合结构从好到差的顺序是:菜地、果园、大田,两个排序中经济作物都要高于或好于大田作物。分析认为稳定市场预期对于大城市郊区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户是农地流转最直观的感受者,农户生计满意度是农户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生计变化做出的主观评价,是农地流转绩效的终端评价。从农户生计视角研究农地流转绩效并诊断其障碍因子,对于改善流转绩效、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自然、人力、物质、金融、社会、心理、政策7个维度构建满意度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主要流转模式进行绩效评价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①整个研究区的流转绩效水平一般;②影响农地流转绩效最重要的因素是政策资本、自然资本和心理资本;③影响农地流转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依次为:对尊重个人流转意愿的满意度(PS_1)、对流转后农地质量变化的满意度(N_1)、对政府农地流转政策监管服务工作的满意度(PO_4)。可见,在推动农地流转过程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绩效水平,政府应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健全流转制度和流程,规范管理机制,防范流转土地的非粮化和非农化。  相似文献   

20.
以孝感、武汉、成都、苏州的1394个样本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测度农地经济贡献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的相关性,利用线性回归提取显著因素,带入分位数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农地经济贡献对市场活跃度的驱动效应,探明农地流转市场空间异质性形成的经济诱因,为制定促进流转市场发育的差别化激励措施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孝感、武汉、成都、苏州农地经济贡献特征差异显著,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呈现递增梯级分布,农地经营贡献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2)农业经营性收入对农地流转市场活跃度的抑制作用随收入增加而减弱,以市场定价机制确定流转租金能够平衡农地供需,保证市场良性发展,适当调整政策性农业补贴的补贴对象和额度,能够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3)在农地流转市场起步区,提高农地经营性收入是发展市场的关键;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区,需运用政策手段干预和鼓励流转,把握好"引导流转"与"强制流转"的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经济发达区,农业收入保障农户家庭生计可持续的功能逐渐减弱,农民职业分化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