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心当老师     
彭雪卿 《中国德育》2006,1(11):75-76
弹指一挥间,我在实验学校已经呆了整整17个春秋,最初对“彭老师”三个字的激动已慢慢变成了习惯。我以为我的一生会一直这么波澜不惊地与这所城市小学相伴。然而,就在我最安定的时候,教育界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支教热潮。恍如当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一般,我告别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到了一所农村完小任教,教授六年级语文和美术、音乐等课程。站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听着学生满嘴的方言土语,看着孩子们充满求知欲望的双眼,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般。我能带给他们什么呢?作为一名  相似文献   

2.
在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一直觉得只要在学生面前拿出班主任的威风,对犯错误的学生严加管教,一个班就基本上搞定了。然而,当我在南方某城市的一所新学校做班主任时,一个学生却让我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从此改变。  相似文献   

3.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刚参加工作不久。那时的我还没有完全从内心深处接受自己被分到这所偏僻的山村小学的事实,所以,那种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女孩子的那份虚荣一直困扰着我。虽然半年后我渐渐麻木地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但是却始终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对待我的学生。然而,就在那个雨天,我的思想彻底改变了。那天的雨下得特别大,老天爷已很久没有这样慷慨了。从我家到学校有五里路,平时天气好的时候,我和学生们骑单车到学校,可一下雨,路就变得十分泥泞,只能走着去学校。早早的,我们就上路了。可天公不作美,走了不到一半路,我的凉鞋就…  相似文献   

4.
①那年夏天我终于在学校出事了。②自从我步入这所重点高中的大门,我就承认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来自农村,但我却以此为耻辱。我整天和班里几个家住城市的花花公子们混在一起,一起旷课,一起  相似文献   

5.
    
日本中部有块叫松本的小盆地,两年前的秋冬季节,我曾在那儿小住了一阵。插班就读的小学就在住家附近,每天上学要路过一所盲人学校。盲校只有六七个学生,可校园却和我的学校一般大,各科老师也都齐全,围墙和校舍刷成雪白一片。上学路上常常会遇到盲校学生,他们听到有脚步声总会停下来打招呼:“早上好!”,我也应道“早上好!”。盲人学校和我们学校离得很近,两校便成了友好学校。上家政课时,老师常常带我们去盲校操场除杂草,我们一边除草一边看盲学生上体育课。他们练单杠,先是双手来回触摸单杠,等摸清了高低距离,再拉住杠子做引…  相似文献   

6.
王敏 《山东教育》2008,(1):37-37
记得我刚从师范毕业,便在城区一所学校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可开学没多久,我就觉得班里有个学生很麻烦。  相似文献   

7.
我现在在一所去年刚刚创办的私立学校工作。我们这所学校仅创办一年就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中途不断有学生转入我校,今年招生还没结束,报名人数已比去年翻番。从生源来看,去年问题学生多,今年转来了不少优秀生。  相似文献   

8.
难舍真情     
每当看到这张相片,我就回想起在边远乡村支教的那段时光。1999年3月,在舞钢市教委号召下,我作为首批支边教师,披红戴花,绕行二三十公里山路来到了尹集镇朱洼小学。学校坐落在山冈下,周围是庄稼地和乱坟冈。一到夜晚,空旷的校园里就剩下我一个人时,不免心里害怕。在一年半的支教生涯中,我和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看到有些学生穿着补丁衣,有的学生作业本用完了就用背面写,有的拖欠学杂费两年了还无力交齐,我受到很大震动,决心帮他们一把。经我牵线搭桥,朱洼小学和城市小学钢一小结成手拉手兄弟学校。钢一小帮4位特困生交…  相似文献   

9.
管克江 《神州学人》2001,(10):30-30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青森县明星女子短期大学2001年5月有12名中国女留学生突然离开学校相继出走。青森明星短大是一所由天主教会主办的女子大学,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相当优雅。学生来日后在生活方面应该说没有问题。后来在发现的一封学生信件中,找到了部分原因:“这里并非想象的那样好,城市太偏、太小、太静,只适合学习,想打工都很难。每天的时间都很紧,因为住在学校的宿舍里,时间要遵守,根本没有自由,又哪来时间去打工?我想我这段时间可能会离开这个学校,或许会去东京,还没有确定下来……但离开这里,我以后可能就没有…  相似文献   

10.
学生造句为何冲不出围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造句为何冲不出围城江苏王时福前不久,我到一所学校听课。课间,在办公室里随手翻阅小学高年级学生练习册,有一组“造句练习”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一组用关联词“既然……就,哪怕……也”的造句练习,第一本上,学生这样写道:“既然老师交给了学习任务,我就应该...  相似文献   

11.
以我区一所大型寄宿制学校N中学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城市寄宿制普通高中学校特点的基础上,对该校的学生主体宁南山区学生的城市寄宿制学校生活做了跟踪调查。农村籍学生到城市中学求学,在心理造成的冲击很大,很多学生不仅要接受学习方式的转变,还要接受地域文化的差别,更要跨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了解城市寄宿制普通高中学校农村籍学生的发展需求,对于寄宿制学校改进教学和管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时光荏苒,回忆便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事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想当年,我背着行囊高高兴兴地到一所学校报到时,刚到门口,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呀?低矮破旧的校舍,斑驳的墙壁,坑洼的操场,一阵风吹过,尘土飞扬,风中夹带着阵阵臭气。我后悔了,如果当时不是一位老师出来迎接,我真会哭着跑回去。我留恋城市的柏油路,五彩缤纷的霓虹灯,我渴望舒适的工作,而在这里我却只能与一群不谙世事的孩子相伴。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促使我决心调离那所学校。那日,我去办调动,由于骑车匆忙,撞在一个青年身上…  相似文献   

13.
到一所新学校,第二天就遇到一件麻烦事。那天我到教室门口,就见一个学生和一个中年人在撕打。中年人一手扯住这个学生的衣领,一手握住小柳棍不停地抽。我急忙上前,询问才知,该生早就想退学了,在父亲的逼迫下才勉强来两天。这天,他决定不来上学了,即使被打死也不来!所以,被他爸爸一路揪打,一路拖拽,好不容易才到了学校。可这个学生怎么也不进教室,只要一松手,他就逃走。我站在他的面前,要求家长松开手,可家长不敢,伯他趁机跑掉,再也揪不到了。我稳住他后,叫这位家长先回去。于是,我和这名学生有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14.
那时候我在乡村小学教书。农村的孩子都起得早,早早就到了学校。尤其是冬天,从第一批学生到校到上第一节课,其间大约有一个多小时。这段时间一般没什么安排,学生来了就读书,全都大声地读,书声朗朗,这应该是农村学校的一个特色了。学校的课程表上,每天头一项全都是两个字——早读。  相似文献   

15.
长期的学校工作经历,使我更关心常态下的教育教学效益。如何在一般的师资、一般的学生状况下,在一般的学校、一般的课堂里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所以,当了解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就时,也就自然萌生了前往求学的念头。成行归来,不妨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我所在那里所感受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一、学校培养能力的内涵与特征 长期以来,人们在提及学校的培养能力时,一般认为是“由学校的固定设施和师资决定的最大培养学生数量”,即有多少硬件设施和师资就能够培养出多少合格学生。实际上,这既是出于对我国长期以来师资条件在办学中的重要性的考虑而形成的观念;也是对我国“穷国办大教育”基本国情的一般认识。但在一定程度上讲,这种认识只是突出了学校拥有的硬件所能容纳的最大学生数量,以及由学校师资条件所决定的能够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的最大量,仅仅描述了学校潜在培养能力及其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处的学校,因处于衢江新区,所以又有着城市的现代化气息。新区的经济在腾飞,居民生活也日渐殷实丰富,但学生的作文依然干瘪,内容陈旧。依据笔者25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精神,我认为如果能把握好作文教学契机,注重乡土资源利用,就有可能让学生的作文内容新鲜生动起来。有一次,我要求学生以"我爱我的家乡——衢江"为题目,写一  相似文献   

18.
李永菊 《学子》2015,(6):32
2014年9月初,为了积极响应"教师交流政策",我从一所城乡接合部的初级中学来到了市一所相当有名望的初级中学进行为期三年的教学交流,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切体会到了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现我就两个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的差异,说说初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一、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城乡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导致学生的个性明显存在差异。城市学生阅读广泛,见多识广,认知水平高,小时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各种原因,笔者有幸服务了几所资质不同的学校——两所县级重点中学、一所农村民办中学、一所城市民办中学,因此体验到了多元化的教育现状,只是前两所学校让我感受到的是教育的幸福,而后两所学校让我领悟的却是教育的艰难与责任。然而无论在哪里,恰恰是与特殊学生共同成长的日子坚定了我的教育理想与信念,让我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教育情怀:因为要面对特别的学生,我的教育生活总是充满了挑战;也因为对这些特别的学  相似文献   

20.
林其凛 《广东教育》2006,(12):65-65
1999年师范院校毕业后,我带着对教师这份崇高职业的无限憧憬,回到了老家的一所乡镇中学任教。国家在1997年就开始全面推广素质教育了,可这里的学校还是一如既往地大搞应试教育,学校评价老师与学生的标准还是完完全全取决于学生考试的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