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讲究写环境,尤其是把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结合起来,对典型的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那么,新闻报道中要不要写环境呢?实践的回答也是肯定的。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写道:“人要有现实观存在,就必须有一个周围的世界,正如神像不能没有一座庙宇安顿一样。”举一反三,联系到新闻写作,也不可忽视这一点。众所周知,新闻事件一般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新闻人物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战斗更离不开周围的环境.所以,在新闻报道中注意写出这个人或这件事的具体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它一则可以使报道的事或人真实可信;二则可以使新闻报道写得生动可读;三则可以使新闻写作“借境”说话。有的新闻中写出典型的环境,尽管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悟”性的重要。 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同志年纪并不大,学历并不高,“报龄”并不长,经验并不丰富,但是写出了不少有影响的作品;而有的同志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较长的新闻工作经历,工作也很努力,作风也很深入,却苦于写不出比较满意的作品。出现这种反差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有一个一直被人忽视的原因,就是缺乏悟性。平时,我们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各种“性”:党性、原则性、战斗性、群众性、知识性、科学性,等等。这些“性”,无疑都非常重要,可是不大讲悟性,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  相似文献   

3.
有些初学写作者,总想寻找一种文学创作的固定格式,以为掌握了这种格式,就可以驾轻就熟地去写.比如,有的人喜欢套用别人已经采用过的形式,甚至是几十年前的老形式,再加进一些新的内容,就成了一篇“新创作”.我们不妨把这种“手法”称作“旧瓶装新酒”、这样的“作品”,我们在报刊上极少看到,可是在来稿中却经常碰见. 文学创作总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新事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悟”性的重要。 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同志年纪并不大,学历并不高,“报龄”并不长,经验并不丰富,但是写出了不少有影响的作品;而有的同志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较长的新闻工作经历,工作也很努力,作风也很深入,却苦于写不出比较满意的作品。出现这种反差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有一个一  相似文献   

5.
郭红 《新闻窗》2006,(2):65-65
迷恋于动画片、电脑游戏、影视中的角色,把自己想象成其中一位。有的少年儿童不能自拔,有的走火入魔,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这种发生在少年儿童身上的新的心理疾病,心理医生称之为“角色病毒”,是由于少年儿童陷入了虚幻的角色中,这种病毒是直接入侵少年儿童的心灵,从而导致少年儿童的心理偏差和精神异常。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曾把“细节的真实”列为现实主义文学的要素之一.可见,细节描写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象人体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那样,文学作品则往往是由一系列细节描写而构成.因而,细节便成为作家在描写社会环境、展现事态进程的同时,用以突出人物性格的最基本的手法。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是对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物作细膩逼真、具体生动的描写,赋予人物以真实感和形象性,进而“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性格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勇敢,有的怯懦;有的慷慨,有的吝啬;有的善良,有的残暴;有的率直。有的狡黠…….就每一个人而言,性格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但作为性格  相似文献   

7.
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大学生社团组织中,有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大学生记者团。 提起这个记者团,该院的不少师生员工对她称赞不已。有的说它是学院通讯报道工作中的一支生力军,有的说它是活跃在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和学习生活中的“土记者”;而学院领导则誉称它为“素质教育中绽放的花朵”。 当你展开《郑州航院报》阅读时,你总会看到署有“大学生记者XXX”字样的文章。那一篇篇记述着郑州航院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教学、科研的新成果,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所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毕业生分配就…  相似文献   

8.
兔子通常比乌龟跑得快。但“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胜利的并不总是兔子。在新闻界,有的记者采写作风像兔子,出稿很快;有的记者则似乌龟,慢思熟虑,不轻易下笔,甚至给人不出活儿的感觉。一般而言,新闻采写忌缓讳慢而尚快,尤其是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传递速度越快越好,这样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各种想知道的事情,由于“兔子”式的记者可以充分满足读者的这种需求,所以,“兔子”式的记者在各媒体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但快也往往有快的缺憾。因为快,因为匆忙,“兔子”  相似文献   

9.
现在,我们读书学习的环境条件和战争年代、动乱时期相比,不知好了多少倍。战争年代,烽火连天,人民逃难;动乱时期,武斗不停,国无宁日。在此种情况之下,人民的财产生命都得不到保障,何谈读书学习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多年来,安定团结,改革开放,百业振兴,生活水平提高,给读书学习带来了良好的环境。好的环境,来之不易,应当珍惜! 读书,学习,做学问,有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当然好。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好的环境条件。就说环境条件差一些吧,但只要有志气,有决心,有毅力,把读书、学习、研究看成是时代的需要,是振兴中华的需要,就会有历史责任感,排除干扰,发奋读书、学习、研究,最后取得成就。这样的例子是不难找到的;在古代,“凿壁偷光”、“焚膏继晷”、“断齑划粥”这些古人刻苦读书的佳话,更为人们所熟知。  相似文献   

10.
在编辑工作中为什么要做研究工作? 研究工作,实际上每个认真工作的编辑都是在做着的。在编辑部里,所谓研究,并不是专门的一种工作。它是整个编辑工作的一部分。不过,有的人做得多一些,有的人做得少些;有的人做得质量高一些,有的人做得质量差一些;有的人采取这种形式来做,有些人采取那种形式来做。我们党报的编辑是党的工具;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一种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的工具。这种工具在工作中间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机械的动作,不是简单地把已有的材料堆积起来,而是要不断地创造和增加新的精种财富。这种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大小,是同研究工作做得多少成正比的。所谓编辑工作,包括一些什么内容呢? 最基本的就是“辑”和“编”。“辑”,就是把群众的劳动、斗争、生活和思想的各种材料收集起来;“编”,就是把从群众中来的各种材料加以选择、组织、加工,把它们提高一步,再通过报纸或其它新闻工具把它们传播到  相似文献   

11.
前一阵子,有关“口不离”的“瓜子风波”的报道见诸报端后,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显然,就怎样对待在改革中有失误和偏差的人这个问题,在报纸上展开讨论,对更新观念,推进改革的深入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细读有关的报道、言论,却发现有的并不符合实际。比如,有的报道说“风靡一时的瓜子销声匿迹了”,“瓜子厂生产下降、一蹶不振”等等,而事实是,这种瓜子在上海市场虽有缩小,但在  相似文献   

12.
毫无疑问,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具有其他新闻单位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然而必须清醒的是:“优越”不等于“优势”。优越条件仅仅提供了形成报道优势的可能,就像撑杆跳高那样,有了手中助跳撑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飞越那高高的横杆,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党的十四大,不同于人代会、政协会,因而在报道的公开程度上的要求也不一样。会前,十四大新闻报道组明确  相似文献   

13.
有人用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来比喻新闻记者这个职业的最大特点。我们姑且不论这个比喻是否周全、妥贴,但它却道出了新闻报道贵在创新,不甘平庸,不步人后尘,不写千人一面的大路货,要多写“人无我有”的独家新闻。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中获二等奖的述评消息《国庆放长假,消费掀热浪》,就是一篇视角独特,“人无我有”、发人深思的独家报道。生活是经济报道的源泉。日常的经济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新闻线索。可许多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有的人不以为然,让新闻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过去了;有的人却从中看出了“门道”,写…  相似文献   

14.
时尚与文风     
时下文风不正的现象,似有蔓延的趋势。在不少报刊和书籍、文件中,均可见这种不正的文风。其主要表现一为“文革”遗风“假、大、空”的局部回潮,当然其表现形式与以前已有所不同;二为在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下滋生的带明显实用色彩。功利色彩的文字的泛滥。 只要留神就不难发现,现在报刊上假的东西为数不少:有的产品质量本来不好,有人却硬说它性能优异无比;有的单位其实工作并不出色,却有人把它写得完美无缺;有的人明明群众意见很多,却被说成了群众拥戴的带头人;更有甚  相似文献   

15.
一谈起记者,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记者应具备的“三勤”——口勤、腿勤、手勤。而笔者认为,要做一名优秀记者,光有这“三勤”还不够,还应具备“三心”,即细心、恒心、责任心。细心工作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类现象,生活、工作在同样的环境里,有的记者可以写出许多好作品,而有的记者却碌碌无为。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前者的新闻敏感性强。而决定新闻敏感性高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记者细心与否。  相似文献   

16.
说“稿”     
“稿”,“禾”、“高”也。有“禾”又“高”才能成“稿”。“禾”,先须有种子。种子,种类繁多,单就小麦来说,就不可胜数。有的产量高耐水肥,有的产量不高却适宜山岗薄地;有的宜寒,有的耐热;有的抗倒伏,有的防锈病,各有所长。就一个地区来说,人们喜爱,土质适应,就可把它种上。要使“禾”长“高”,需要肥沃的土壤,足够的水分,优质的肥料,充沛的阳光等优越的自然条件。还需要人们精耕细作、锄草治虫,防灾防害等许多艰辛的劳动。“禾”要长“高”这么难,写稿  相似文献   

17.
对于理论的学习与宣传,长时期以来,总有种种议论,什么“低谷”、“沉寂”、“困惑”、“淡漠”,甚至“脱离实际”、“不解决问题”等说法。总之对理论宣传不感兴趣,有的对理论宣传的认识存有偏见。上述种种认识并不完全在于读者,更多的则在于宣传者本身。当然,理论宣传有待进一步改进之处,但这种状况并不说明人们对理论真的疏远了,更不能认  相似文献   

18.
每逢年底,各出版社照例要提出下一年的出书计划。然而同是计划却可以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印象:有的是下了功夫制订出来的。从计划上可以鲜明地看出这家出版社出书的目的性;有的,给人的印象就不怎么清楚,象是拼凑而成的“大杂烩”。这种情况说明,出书计划尽管年年在做,但是,一些出版社并不太重视这项工作,或不很善于以它来促进出书质量的提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经过调查研究制订好出书规划,是加强出版工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撰文说:我曾在不同的场合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有悟性。这是我在几十年的新闻生涯(特别是在担任新闻单位领导职务的一段时间)中的一点感悟。我看到,有的同志年纪并不大.学历并不高,“报龄”并不长,经验并不丰富,但写出了不少有影响的好作品;而有的同志虽具有较高的学历,较长的新闻工作经历,工作也很努力,作风也很深入,却苦于长期写不出比较满意的作品。出现这个反差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有一个一直被人忽视的原因,就是缺乏悟性。平时,我们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各种“性”;党性、原则性、战斗性、群众性、…  相似文献   

20.
去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门”事件,至今仍未停歇,“捐款门”、“兽兽门”、“日记门”、“公交胸照门”、“C语言门”等等,这些“门”,有的确有其事,有的为无聊炒作,还有的是子虚鸟有,有的是恶意传播。无论哪种情况,都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发生的现象,关注它并不奇怪,有网民企图通过网络予以宣传或者扩大影响,也可以理解。问题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