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货币供给量在通货膨胀时期能够灵敏地反映出社会总需求的宽松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但在紧缩时期则对社会总需求的宽松度缺乏灵敏性,因而并不适合继续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于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客观上要求央行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领先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对目前国内学者提出的中介目标的利弊进行分析之后,本文提出,在紧缩时期,央行可以使用产成品库存总额占消费总额的比率作为执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对此观点作了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下,存在着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过程的实践来看,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控模式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罗明华  田益祥 《预测》2012,31(4):63-68
利率变动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冲击是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管理层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定单流蕴含利率变动的跨市场信息含量,构建似不相关模型检验了利率变动的跨市场效应,建立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刻画了利率变动跨市场效应的时变特征。实证结果显示,利率变动引起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市场之间的投资转移以及国债市场和企业债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利率变动通过国债市场对股票市场产生了负向跨市场冲击,通过企业债市场对股票市场产生了正向跨市场冲击。国债市场和企业债市场是利率变动跨市场效应的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4.
余小玉 《今日科苑》2009,(16):152-153
本文借用标记理论分析人际称谓系统的主要特点,运用标记理论重点讨论了人际称谓系统中社会称谓的标记性现象时,总结了人际称谓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5.
彭佳颖  谢锐  赖明勇 《资源科学》2016,38(5):847-857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粮食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外粮食价格的关联性日益增强,然而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本文基于时变概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MS-TVTP)模型,实证分析在粮食市场的不同运行阶段下,中国的合成粮食价格以及小麦、大米、大豆、玉米四类粮食价格受到国际价格的非对称性影响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国际粮食价格通过贸易途径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效应,国内粮食价格倾向于对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时的波动产生过度反应,而对国际粮食价格下跌时的波动反应不足。大豆受到国际价格影响最为显著,其正向影响作用在国内大豆价格上涨阶段大于下跌阶段;小麦、大米、玉米受到的非对称性影响形式因贸易形势、自给率等决定的价格传递形式不同而呈现差异。大豆低自给率和较高外贸依存度要求政府需健全大豆市场的政策保障,合理利用国际大豆价格的影响,规避国际市场异常波动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王华  白延红  徐剑刚 《预测》2003,22(3):17-20
本文以泰国、韩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国或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在资本项目开放下,不同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资本项目开放下,实行更为灵活汇率制度的国家或地区享有更多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这对我国有参考意义:将来我国资本项目开放,若要享有更多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应实行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票据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票据市场传导机制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相量自回归(VAR)、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IRF)等方法,对2000年12月~2008年12月我国货币政策通过票据市场传导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进一步发挥票据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4,(1)
使用19802010年的季度数据,应用带通谱回归技术分两个阶段研究人民币汇率传递关于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传递存在关于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在汇率传递的第一阶段,繁荣时期的本币升值对进口价格的影响小于其他周期阶段的影响;在汇率传递的第二阶段,繁荣时期的进口价格上升对本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比其他周期阶段更强;此外,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波动在第一阶段的传递具有完全性,而在第二阶段的传递则为部分传递。鉴于汇率传递具有关于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操作要注意"冷热"有别,增强政策的灵活性与前瞻性。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将面临世界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利率市场化既是我国银行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适应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要求.及加入WTO后按国际通行规则管理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接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中的代表省份湖南省和广东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货币政策的内部与外部传导机制,实证检验并分析了统一货币政策在湘粤两省产生的不同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应考虑区域非均衡因素,提高政策工具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达到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IRF)、方差分解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本文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实际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本文认为,基础货币难以控制、货币乘数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是产生上述实证结论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企业基于利率互换的利率风险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少英  徐渝  何正文 《预测》2003,22(3):68-71
介绍了Goswami和Shrikhande的两个结论,总结了在不同条件下利率互换对利率风险的控制策略,用一个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的互换实例说明了策略的具体应用,为企业融资决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降息对居民存款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实证分析。从抑制存款增长幅度方面进行建模、回归、实证分析,并对回归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就降息对扩大内需作用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随机利率条件下影响企业可转换债券价值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兆本  范辛亭 《预测》2001,20(5):55-57,54
企业可转换债券既是是企业市场价值的或有债权,又是利率及其期限结构的或有债权。本文以随机利率条件下企业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为基础,探讨了5种因素对可转换债券价值的影响,这对投资者判断企业可转换债券价格的涨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汇率定价问题纳入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框架进行了一般均衡研究,提出并构建了两国货币政策的粘性均衡汇率效应模型,并开发建立了它的人民币兑美元模型。对1992至2000年的人民币粘性均衡汇率进行了定价,并对2001年的定价进行了预测。对1992至2001年的人民币汇率偏离与经常性项目的关系,进行了弹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定价及其预测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西方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剧了利率波动,增加了金融企业的利率风险,为此,国外学术界和实业界提出许多测度利率风险的方法.从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持续期缺口模型、凸度模型到含有违约风险的利率风险测度模型、收益率曲线非平行移动时的利率风险测度模型、含有隐含期权的利率风险测度模型,前提假定更符合现实情况,提高了对利率风险估计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无套利利率模型的台风巨灾债券定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  刘鹃 《预测》2010,29(1):49-53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应该充分发挥保险业分散巨灾风险和补偿经济损失的作用。巨灾债券作为国外保险发达市场的一项金融创新产品,成功地提高了保险公司对巨灾风险的承保能力。本文利用非寿险精算技术,对我国1990年来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台风损失以及次数分布进行拟舍,确定我国每年台风发生的总损失服从复合泊松-伽玛分布的聚合损失分布模型。随后结合无套利BDT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以及转移概率参数,来匹配未来利率的变化过程,建立了我国巨灾债券短期利率离散形式的动态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我国到期保证偿还型台风巨灾债券设计的定价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利率与汇率的动态相关关系:基于DCC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探讨利率与汇率的关系为切入点,运用DCC多元GARCH模型研究人民币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两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非常数,而是随时间变动;在汇率改革前,汇率和利率呈现正相关关系,而汇率改革后,两者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但相关关系波动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