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和《闲情赋》三篇辞赋来探讨和理解陶渊明退居的生活状态以及其时诗人的心理状态。笔者认为,陶渊明是作为一个深具儒者心怀的隐士而存在。相对比较而言,陶渊明不似庄子,而近于屈原;不似屈原,而归于一介儒者。  相似文献   

2.
《锦鞍赋》是温庭筠在成通元年(860)后、七年(866)前为女道士、诗人鱼玄机而作。这篇赋借锦鞍颂赞鱼玄机的美丽不凡,并寄有对她被李亿遗弃后的安慰之意。该作虽然从陶渊明《闲情赋》脱化而来,但是以锦鞍为赋,以词境、词法入赋,是前所未见的。南宋词人刘过《沁园春·美人足》选材、取意、以赋法写词,有取于《锦鞍赋》之处。  相似文献   

3.
<锦鞍赋>是温庭筠在成通元年(860)后、七年(866)前为女道士、诗人鱼玄机而作.这篇赋借锦鞵颂赞鱼玄机的美丽不凡,并寄有对她被李亿遗弃后的安慰之意.该作虽然从陶渊明<闲情赋>脱化而来,但是以锦鞵为赋,以词境、词法入赋,是前所未见的.南宋词人刘过<沁园春·美人足>选材、取意、以赋法写词,有取于<锦鞵赋>之处.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闲情赋》文采绮丽,荡人心魄。但关于其主旨历来却争论不休,笔者从《闲情赋》的内容本身入手,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认为《闲情赋》的主旨是对爱情的大胆歌颂,是一篇爱情的宣言。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陶渊明冲淡朴素风格背后隐藏在其内心深处的浪漫情韵,使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一个有血有肉的陶渊明,而不再是文学史上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的陶靖节。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闲情赋》文采绮丽,荡人心魄。但关于其主旨历来却争论不休,笔者从《闲情赋》的内容本身入手,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认为《闲情赋》的主旨是对爱情的大胆歌颂,是一篇爱情的宣言。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陶渊明冲淡朴素风格背后隐藏在其内心深处的浪漫情韵,使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一个有血有肉的陶渊明,而不再是文学史上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的陶靖节。  相似文献   

6.
历来评论者对陶渊明的诗作及《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文赋众口一辞,推崇备至;而对其力作《闲情赋》则不尽然。以肖统《陶渊明集序》中的贬笔为发端,嗣后褒贬纷呈。不少专著干脆对它不作深论。而今,我国学术界正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深入地讨论《闲情赋》,进而全面地认识陶渊明其人。笔者试呈浅论,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的《闲情赋》是一篇非常奇特的赋作,无论其主题内容、表现手法,还是艺术结构、艺术风格,都与多数人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有别。学界对该赋主题的理解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本文以为,《闲情赋》恰恰典型地展现了汉赋以来,赋体表现艺术上一贯的本质特征,即似讽似劝,亦讽亦劝,劝大于讽,呈现出"舛互式"的美学特质。《闲情赋》主题的多重性和矛盾性,正是赋家矛盾心态的形象展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历来研究成果的梳理和陶渊明作此赋的背景来看,历来饱受争议的《闲情赋》一赋,是陶渊明为追悼亡妻所作。这与陶渊明诗文总体上呈现的理想化倾向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王胜晓  刘芳 《文教资料》2009,(11):16-17
陶渊明的《闲情赋》在其作品中别具一格,其主旨历来也备受争议,“爱情说”和“比兴说”可视为对此赋主旨评论的两种不同观点。本文从《闲情赋》内容本身进行探究,认为其主旨重在“以礼闲情”;同时结合魏晋时期的时代特征,认为《闲情赋》言情的主旨不仅是陶渊明真率自然美好人格的展现,更是整个魏晋文人群体的自由心态的体现,而这种自由心态恰恰源于魏晋乱世造成的文人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分析陶渊明《闲情赋》与张衡《定情赋》的异同,认为《闲情赋》学习和模仿了《定情赋》的某些表现手法,但《闲情赋》艺术表现力高于《定情赋》,是同类作品中的一篇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1.
王英 《滁州学院学报》2005,7(3):13-14,36
陶渊明《闲情赋》的“闲”字应解释为“清闲”;此赋应创作于陶渊明归隐后之一两年的时间内;其主旨既不是表达爱情,也不是寄托政治寓意,而是作者在悠闲适意的田园生活中阅读前人之作的即兴之作。  相似文献   

12.
宋玉赋中的女性形象以《高唐赋》、《神女赋》为代表可分为奔女和神女两大系统。奔女赋快速消亡,奔女形象融入诗歌;神女赋则形成了系列。正统系列以曹植的《洛神赋》为代表,分支系列以陶渊明的《闲情赋》为代表。唐前神女赋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发展轨迹,除时代风尚的变化、作者的个人特点等因素外,其以刻画女性形象为主体,追求人生信念和终极理想以及对因求而不得而感慨伤怀加以唯美表达的特质是起了主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自古至今,有关陶渊明《闲情赋》主题的争论不断,本文对其中方家之论做一纵向梳理,并提出一己之见:《闲情赋》作于陶渊明彭泽归隐时期,主题与爱情无涉,且与《感士不遇赋》互为生发,是两篇交相辉映的述怀之作。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闲情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最初昭明在编《文选》时没有选它,而在其编的《陶渊明集序》中却又进行高度评价,这非昭明之矛盾,而是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所致。  相似文献   

15.
关于陶渊明《闲情赋》的主题问题,学术界没有进行过集中讨论,散见于各种论著中的意见,大体上有3种:一、政治理想说;二、守礼说;三、爱情说。这些观点,从南朝梁代萧统至清末即已存在。明代张自烈、清代邱嘉穗的所谓寄托论,即与政治理想说同属一宗。守礼说是根据赋序而确认的。爱情说从梁代至清代,许多学者都有同一看法,所不同的是:苏轼与萧统在有无讽谏作用上有争论,又有东方树与苏轼在淫亵与不淫上的分歧。古今学者对《闲情赋》主题及其社会意义的讨论,不单纯是对一篇文章的评价问题,实际上关系到如何理解陶渊明的思想发展并对其作出新的认识问题。因此,重新评估3种主题说之得失,或许对进一步讨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闲情赋》,历来解说纷纭。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整个诗文创作可以看出,《闲情赋》中的"美人"有象征意义,她寄托了陶渊明少年的"猛志"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以及在晚年的生活潦倒中,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力守田园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儒家思想动摇,是赋在艺术上进行探索和向抒情化转变的时代.建安时代赋作重视人自身,注重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进取精神突出.曹丕代魏之际,赋作缺乏建安风骨,但在题材、构思与语言方面都作了很大努力.赋至西晋,其特征表现为内容的情感化和语言的美化,赋的功用有所拓展.至东晋时代,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作家大多避害远祸,高谈玄虚,赋作也多缺乏社会内容,而山水赋则于此时兴起.而后陶渊明的出现则为东晋辞赋史写下了光辉的末页.  相似文献   

18.
韩国良 《天中学刊》2013,28(2):56-60
对于陶渊明《闲情赋》"曲终奏雅"给其行文带来的矛盾,前人给出了多种解释。在这众多解释中,由于没有能将重点放在联系包括汉大赋在内的辞赋文本所共有的特征来考察,因而对于《闲情赋》以"曲终奏雅"为掩护,以行其宣情、骋辞之实的审美趣尚,探析仍然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闲情赋》难归“闲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闲情赋》是一篇奇特的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与人们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不同。关于其命意,前人有爱情和比兴 即以美人比史故主或同调之人二种说话。事实上,在《闲情赋》的一开始,诗人就用惊叹的语言,满怀感情地描绘出一位超群的女子;诗人心潮翻涌、激动难宁,生出了一个个胆新奇的幻想,这就是著名的“十愿”。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此赋的绝大部分篇幅实际上是“荡以思虑”,写诗人对爱情的大胆热烈追求;而“终归闲正”只是一种障眼法。最早责难《闲情赋》的是昭明太子萧统。责难者主要是从正统观念出发,认为陶渊明一生清白,不该作此赋玷污名声。《闲情赋》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浓郁浪漫的感情和丰富奇异的想象力上。鲁迅先生对于《闲情赋》的独特价值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闲情赋>的系年历来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本文在辨析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闲情赋>系年作进一步分析考证,提出此赋的写作时间应为陶渊明彭泽辞官之前的母丧居忧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