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为有效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对语言交际必须提出准确、规范的要求。如果语言的运用出现交际失误,即语病问题,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传递和接收信息的任务。所以,忽视语病问题,不利于语言规范化工作,并有损于人际交流甚至汉语教学的效果。那么,何为语病呢?对其进行定位分析与认识,以树立科学的语病观,这不仅对把握语言规范的认识在理论上具有研究意义,同时对人们交际的行为进行规范具有实践上的引导作用。所谓“语病”,人们一般是指在用词造句等方面出现错误的句子,即影响了表达的准确、规范,使人们产生歧义与模糊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辨析语病是检测学生语言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各地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语病题大多是复句形式,关联词语应该是最先关注的。近年笔者在引导学生高考复习时,对高考题中语病辨析题作了一些探讨,尤其对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因关联词语使用不当造成的语病作了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语病总是是规范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应用语言学的课题之一,我们应该重视语病问题的理论研究,确立正确的语病观,并以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的语病分析为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语病体系的科学性,语病界定的准确性,有关训练的有效笥等语病观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语病问题是规范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应用语言学的课题之一,我们应该重视语病问题的理论研究,确立正确的语病观,并以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的语病分析为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语病体系的科学性,语病界定的准确性,有关训练的有效性等语病观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为有效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对语言交际必须提出准确、规范的要求.如果语言的运用出现交际失误,即语病问题,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传递和接收信息的任务.所以,忽视语病问题,不利于语言规范化工作,并有损于人际交流甚至汉语教学的效果.那么,何为语病呢?对其进行定位分析与认识,以树立科学的语病观,这不仅对把握语言规范的认识在理论上具有研究意义,同时对人们交际的行为进行规范具有实践上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辨析句子是否存在语病的时候,除了运用辨析语病的方法外,我们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语感来判断,感觉句子是否拗口、别扭,是否符合语言习惯,然后再从语法等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这样辨识往往简捷准确。语感的培养除了平常多测读积累外.还应该对容易出现语病的某些关键处和结点认真对待。广大考生应该在平常的学习中努力培养语言敏感度,牢固建立语言敏感区域,巧解语病辨析题。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04年第12期之王闰吉先生撰写的《〈天山景物记〉语病分析》一文,指出当代著名作家碧野先生的《天山景物记》中的“多处美中不足”,并对其“优美的语言里遮掩着不少语病”处进行了细致的评改,着实让人佩服。不过,为了使这最早见于《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中,也是迄今难得的少见的描写天山这样“庞然大物”,却又写得如此“绘形绘色”“形神俱备、文质兼美”的“经纬交织、点面呼应、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的立体‘长卷’”的“成功范例”(详见原统编必修教材课文“预习提示”),不至于“微瑕掩玉”,久居天山牧…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作文中,为什么会出现形形色色的语病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语感不强。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书面符号)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也是把人和语言联系起来的纽带。如果学生缺乏语感,他就会对词语理解不透,对句子语法规则模糊不清.那么在“因字生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时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病。而一个人的语感强了。他写作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就提高了,从而使作文中的语病减少了。  相似文献   

9.
辨析语病是检测学生语言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高考的重点。然而在平时语文学习中,不少教师花的力气不少。但学生掌握的效果不佳,常常令师生头痛。近年笔者在引导学生高考复习时,对高考题中语病辨析题作了一些探讨。觉得要提高辨析语病题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报纸、刊物是宣传的工具、舆论的喉舌,也是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信息的传播阵地.报刊文章的语言规范化程度不仅关涉语言信息传递准确与否,而且影响人们的语言使用.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广大作者和报刊编辑人员对汉语规范化的认识不断提高,在写作和文稿编审的过程中力求语言规范,刊出的文章语病有所减少;但是,报刊文章的语病并未根绝,时  相似文献   

11.
语病是语言运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有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语言知识缺乏、民族语言习俗作用等。中学阶段是语病出现相对集中的阶段,出现频率相当高,并表现出独特性。仔细分析,这些语病的产生,固然有这一时期中学生的语言知识不丰富因素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现象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它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学生大都是处于11、12岁——17、18岁这个年龄阶段,各方面都还没有成熟,可塑性很强。他们的心理状态,思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都处在一个急速的变化发展时期。中学生心理活动的这种特点,会影响他们语言能力的形成和运用,导致他们在语言活动中产生大量的语病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一 辨析语病与修改病句历来是语文教学和考核中的重要内容,大学现代汉语教材一般都有专门章节讲解常见语病和病句修改。但一直以来在辨析语句时抽象、孤立地看待语言,脱离文本,对语句做静态分析,在我们的语言研究和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各种辨析语病和病句修改的文章、著作中所举的例句都是静止状态,独立在上下文语境和现实语境之外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作文时常出现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语意重复、用词不当等语病,怎样减少语病发生呢?我的做法是:一、学习课文规范语言课文中的语言是规范的语言,所选课文一般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些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在口头上、书面上逐渐习惯课文里的用...  相似文献   

14.
语病是语言运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中学阶段是语病出现相对集中的阶段,它的类型是多样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中学生处于特殊年龄阶段,心理状态、思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都对其语言表达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不同程度的语病出现。认识这些,能帮助教师正确地对待和分析中学生出现的语病,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严景东 《学语文》2008,(3):32-32
一、客观题 安徽卷“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这两年共有4道客观题,07年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连贯(排序)”,06年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得体”。全国卷也是4道题,06年考的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连贯(衔接)”,05年考了“错别字、字音、成语、语病、词语辨析(实词)和语意明确(歧义)”(共3套卷子,安徽用的是“错别字、成语、语病和语意明确[歧义]”)。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交际中,时有披上“迷彩服”的重复语病,使人见错不怪。连续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尤其注重对此类语病的考查,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就“迷彩型”重复语病进行分类透视矫正。  相似文献   

17.
在语病的分析中,无论是原因、还是类型,常见的多是从词汇、语法等方面去进行的,诸如:生造词语、词性误用、成分残缺等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这样一个语病产生相对集中、出现频率相当高的阶段,所进行的分析也是如此。然而,通过教学实践,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这些语病的产生,固然有这一时期中学生的语言知识不够  相似文献   

18.
语词修养     
在高考语言知识和运用的考查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语病现象,即由于并列短语运用不当而造成语病。这种语病现象在高考试题中几乎历年都要出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列短语语病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并列短语同有关成分不完全搭配  相似文献   

19.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回顾】2004~2006年考点分布【解说】由上表可知,湖南卷近年来的语言知识题越来越注重语境:语音题多考查常见的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字形的辨别逐渐转入到放在语境中考查;2006年的词语题由前两年的近义虚、实词的选用,变成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词语的用法,并淡化了对成语、俗语的考查;语病题由原来选择没有语病的项转为选择有语病的项,降低了难度。  相似文献   

20.
语病摭谈     
语病辨析、修改是语文中考常见试题之一。产生病句的原因大多是属于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另有一部分是属于不符合修辞、逻辑、语言习惯等。修改病句首先要分析语病,正确辨别病句类型,然后对症下药,这是病句修改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