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学文本与普通文本的区别,在于言语与语境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反讽。池莉通过意识形态话语的跨时代挪移,揭示庄严背后的荒诞;通过言语与行为的抵牾,描述"文革"时期的人格分裂,这一切都要依赖"反讽"。"上下文"构建了语境,语境又赋予具体言词和语句以言外之意,言语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之间因此发生错位,产生张力,这就形成了"反讽"。  相似文献   

2.
《阿芒提拉多酒桶》的反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具有哥特色彩的著名恐怖短篇小说《阿芒提拉多酒桶》有效地运用了反讽的叙述手法;通过文本分析,笔者在这篇小说中发现了言语反讽、情景反讽、结构反讽三种反讽类型。这三种反讽的运用产生了显著的美学效果,有效地揭示了爱伦·坡惯于描写的复仇、恐怖、死亡等哥特主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言语行为理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研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哈姆雷特》。从微观言语和宏观言语两个方面剖析作品里的言语反讽,揭示作品的反讽主题。  相似文献   

4.
反讽作为文学批评术语具有多义性和难解性,从反讽的角度解读鲁迅的小说,在鲁迅研究界只初见端倪。作为鲁迅讽刺艺术经典之作的《肥皂》,可以依据反讽所具有的双重意义结构,从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总体反讽三个层面上进行观照。  相似文献   

5.
反讽:现代小说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小说区别于古代小说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叙事方式的改变。其中,反讽叙事,就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在反讽叙事文本中,作者运用设置超叙述层、启用不可信叙述者、以及隐含作者与叙述者演双簧等表现手法,使故事表层叙述与深层内涵构成强烈的反讽,有效地扩张了文本的意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这是一般叙事方式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为叙事性文本,《最后的常春藤叶》成功运用叙事反讽艺术,通过绝望/希望、绝情/温情、道德/艺术等悖论元素形成了强大的叙事张力,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为艺术而生"之艺术精神的无比崇尚。从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三个层面深入分析文本,读者能够比较清晰地透视作者隐藏于文本深处的叙事意图。  相似文献   

7.
王甜 《海外英语》2014,(12):182-183
情境反讽旨在追求一种立意于主题、情节和叙事所共同营造和孕育出来的一种内在的冲突和矛盾所形成的张力。情景反讽被巧妙地融入了奥斯丁小说的结构中,在细微之处体现出了作品的价值观与当时流行的社会观念和公认的行为准则的悖逆性和冲突性,达到了反讽的艺术创作效果。  相似文献   

8.
反讽叙事是叶圣陶小说形式方面的主要特征,而这又突出表现在其小说文本中言语反讽和性格反讽。言语反讽是在文本的某一局部,叙述者表面上陈述一种意思,作者的真正意图却含而不表;性格反讽是对知识分子委琐、怯弱、自私、动摇、麻木的灵魂进行反讽。  相似文献   

9.
乔伊斯在“死者》中采用大量爱尔兰音乐素材,与小说文本具有互丈性。这是乔伊斯刻画人物、展现主题的重要手段。解读其互丈性,有助于挖掘和阐释音乐与文本间的互动和互涉意义、理解人物性格及作品主题。本文试图解读“死者》中音乐与文本的互文性。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当代小说的反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讽是人类文化发展中自我反思的必然结果 ,传统的文化逻辑与现代文化意识猛烈冲撞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当代小说反讽形式的勃发。当代小说所普遍存在的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与结构性反讽等方式 ,构筑了多重反讽视境 ,从而促成了当代小说叙事艺术的超越性位移  相似文献   

11.
反讽作为一种文学技巧,主要分为言语反讽、情景反讽、结构反讽和模式反讽四种类型。在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不同类型的反讽灵活地运用于四桩婚姻大事之中,以评判当时以追求金钱为目的的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12.
《黛西·米拉》是亨利·詹姆斯早期创作的“国际题材”短篇小说。它主题鲜明 ,含义深远 ,尤以叙事技巧见长。在叙事技巧中 ,叙事视角作为文本的一部分 ,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它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3.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当代杰出的作家和诗人,其《救赎》一文中记述了“我”在快到13岁的时候获得“救赎”的经过,线索单纯,内容简单。它之所以会勾起人们对之持久的热情,主要得益于作家休斯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反讽艺术。这种反讽在作品中表现为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浪漫反讽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活跃于五、六十年代美国文坛的作家,她的创作观深受新批评大师的影响,强调形式对意义的重要性。《善良的乡下人》的主题正是通过视角切换所产生的文体效果凸现的。本文试从视角切换着手,指出这一手法不仅产生了延宕和陌生化的效果,而且使文本呈现“结构性对比”,同时导致了文本中多层次的反讽。  相似文献   

15.
《巨型收音机》是美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约翰·契弗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这篇作品中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以探讨作家这一叙事技巧在表现主题和体现作品的艺术价值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黑暗的心》是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写的经典小说。小说讲述主人公逆刚果河而上前往非洲腹地之旅。小说笔法复杂多样,主题深刘。本文以具体实例分析小说中反讽手法的应用,从而加深读者对帝国主义的虚伪本质这一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浪漫主义反讽是由弗·施莱格尔基于哲学思考提出而后进入美学的.施莱格尔把反讽作为解决有限与无限、绝对的需要把握与不可把握这两组矛盾的手段.对反讽的这种哲学之思进入美学后,文艺创作上表现出三个特点:一,就创作主体而言,反讽赋予艺术家无限的自由;二,就创作主题而言,反讽表现的是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对立和超越;三,就创作方式而言,反讽以残缺代替完整.浪漫主义反讽的极端主观性虽遭到许多诟病,但不应忽视其中蕴含的辩证因素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人为文,作家孙犁都是一个相当复杂深厚的主体存在,他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争议,而今却经久弥香,风情益增,成为当代文学尤其是“十七年”文学中一个奇异的存在。通过细读文本及相关评论,能更深一步地探寻作家在不同文化“成规”规约下形成的多重、复杂的深层思想体系和精神构成在《铁木前传》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