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而且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即教材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师之心与作家之心、学生之心,达到心心相印、情情相通,教学场景呈现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这时候,学生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头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过程,而且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即课文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师之心与作者之心、学生之心彼此灵犀互通,教学场景呈现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这时候,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思想高度集中,头脑清醒,思维灵活,记忆深刻,创造思维的火花在“共振共鸣“中进发,教学中以情激情,教学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即作者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对话、沟通、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师的心与作家的心、学生的心达到心心相印、情情相通,教学场景呈现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还记得我在教《乡愁》一课之前,早已被余光中的《乡愁》深深地感染,我的胸中涌动着作者对大陆的思念、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尤其是我们国家相继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我也和全国人民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台湾同胞,所以我与作者的心早有了共鸣,那么…  相似文献   

4.
王道敏 《现代语文》2010,(10):36-37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而且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即教材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师之心与作者之心、学生之心,达到心心相印、情情相通。在此,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而且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即教材所表露的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如若教师之心与作家之心、学生之心,达到心心相印,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  相似文献   

6.
张玉芹  郇磊  关莹 《课外阅读》2010,(7):131-131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者,或创设情境,或教师激情,或师生情感共鸣,或学生情感投注,或寓教于情之谓也。语文教学不只是感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过程,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如今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下因功利心的驱使,仍然凸现了知识与技能而凹陷了情感,狭隘地理解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把掌握知识只视为获取利益的铺路石,忽视学生情、作品情、教师情的融合,没有建立一个互动的平台。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和教师对学生主观情感的冷落。  相似文献   

7.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者,或创设情境、或教师激情、或师生情感共鸣、或学生情感投注、或寓教于情之谓也。语文教学不只是感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过程。如今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  相似文献   

8.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应当是师生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交融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实施情感教育,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以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要把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语文教学,实现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下,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学习语文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养成自由精神、养成独立人格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就会情动辞发,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教材的情感是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点。我们知道,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的佳作。这些文章或表达人与人…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而且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即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三者的沟通,使教师之心与作家之心、学生之心,达到心心相通。这时候,学生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头脑清醒,思维灵活,能够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情感对立性、情境性和感染性等特征,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以及积极向上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一、要善于抓住学生情…  相似文献   

13.
李小平 《考试周刊》2009,(40):68-68
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的互动活动,既进行知识传授,又进行情感交流。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行之有效的。本文阐述通过激发学生喜爱之心、激发学生想象之意、激发学生感悟之情。来激发学生情感,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努力创设情感场景,精心启发,诱引学生进入教材,入情入境,激发情感,使教材、教师和学生三情合一,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充分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情感是灵魂,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好课堂,教之以情,激发共鸣。就语文教学中抓语言的情味,实施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感,铸造学生美好心灵,陶冶学生高尚情感方面的方法进行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之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中,我们应当捕捉课文的情感,在读悟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将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课文的情三者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受感染、受熏陶、受教育,进而以言表情、以声传睛,让浓浓的情意充盈我们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落实2011版新课程标准时,合理运用有效的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行为和习惯,使语文课堂教学既快乐又规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交流艺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说是在师生交流情感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交流情感。情感是语文教学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语文教学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陶冶学生。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学中不仅有动力功能,而且有消除疲劳,激活创造力的作用。语文教学要善于凭借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营造互动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讲,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把一堂课当作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通过自己丰富的情感再现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共鸣,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入耳,理之达心,知之人脑,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作为一个主要的目标,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语文语言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悟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