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劳动锄草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同学带的锄头都容易松动,经常掉下来,基至有的同学在洗锄头时,还把锄头掉到池塘里了。这样,不仅劳动效率低,浪费时间,还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于是,我萌发了发明锄头紧固器的念头。怎样才能使锄头不易松脱呢?开始,我想从锄头"库"穿过一根螺杆,在螺杆两端各用螺帽拧紧。做成后,不得。为什么呢?因为穿过一根镙杆后锄头把力用大了就会受力开裂,我又想了其它几个办法,都行不通。于是,我请教了辅导老师,他告诉我,这锄头之所以多年来没有改进,是因为它的力学原理非常好,轻微的改动都会破坏它。在…  相似文献   

2.
张欣 《科学中国人》2012,(19):52-53
"在跟他学习的千余农民眼中,是个不断创造奇迹的科学家!"浙江日报这样评论。"一个把中国的农业科技至少提早了10年的人。"中国农科院教授李虎山说。"我也要和师傅一样,做一个不背锄头的农民。"他的学生刘洪宇说。"给我3亩土地,就可以为5万人提供食物。"他自己这样说。他就是浙江省丽水市农科院农业智能化快繁中心主任徐伟忠。他没有很高的学历,但发明的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是(光自养)微繁技术的发展,是世界植物育苗技术的一次革命;他不是学科  相似文献   

3.
<正>课文再现: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相似文献   

4.
趣味科普     
考古学家考古学家最懂得如何养脑健身的书生。他大约一半时间在书房里度过,另一半的时间扛着锄头远足野外当体力劳动者。他是历史学家的兄弟,遗嘱里写明:遗产均由历史学家继承。他这样做是因为歉疚:他经常使煞有介事的历史学家尴尬窘迫,丢人现眼。后悔莫及“对于考古学家来说, 100年不过是极短的一段时间。”“啊!我的上帝,昨天,我刚借给一位考古学家2000法郎。”文 物一位考古学家高兴地对自己的朋友说:“今天是我大喜的日子!在我今天收到的文物资料中,有一封拿破仑的亲笔信!”“有意思,他都跟你写了些什么?”建造遗址一位考古学家向一位…  相似文献   

5.
小鹭鹭听了专利爷爷的一番话 ,她着急地说 :专利爷爷 ,我的发明能够获得专利权吗 ?如果……专利局不给我呢 ?”她“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别哭 ,别哭 ,让我告诉你——一项发明创造要想获得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 ,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所谓“新颖性”,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是这样规定的 :“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 ,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就是说 ,一项…  相似文献   

6.
不论做什么事,都是先想了之后再去做,预则立,而不是相反。发明创造也是这样,发明者先想到了要发明,之后才去搞发明,发明从“想”开始。有人把头脑中的“想”,比喻为是一切发明创造活动的“精髓”和“基石”,此话不虚。首先,“想”是抓住发明机遇的前提。机遇,随机而遇,可遇而不  相似文献   

7.
安徽电视台有个“金点子行动”节目,每个星期四晚上播出,很受欢迎。“金点子行动”节目,请几个发明人登台,介绍各自的发明,还要接受现场观众的提问,经过一系列的挑战,最后,由其中一个发明人获得冠军。我几乎每期都看,但由于我在私营企业打工,经常累得臭死,所以即使看了,也无法将每个发明都详细地分析一番,尽管我想这样做。故而,我只把一些印象较深的发明做一些描述,和大家一起分享发明带来的快乐。1.防盗窨井盖窨井,就是便于维修下水道的井状物。大街上,经常有窨井盖被偷了,以至于行人都绕着走,诚惶诚恐的。陈源先生发…  相似文献   

8.
就是这样,谭迪熬一头扎进去,与学生共渡难关。“锄头紧固器”、“装订式报夹”、“封闭式分液器”、“畸步校正鞋”等等,哪一项发明后面没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哪一项发明没有凝聚着谭迪熬的心血?谭迪熬明白,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除了靠活动课、劳技课、科技课外,还必须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谭迪熬向学校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赞成。长沙市九中开始在全校进行创造性学科教学。谭迪熬设计几种教学法,如“原理规律发现过程启示教学法”、“知识点实际应用教学法”、“创新教学过程熏陶教学法”、“形象联想情节扩…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本贵社刊物,立刻被吸引住。但苦于身居农村,所订刊物十之七八被丢损,曾一度中断。今借邮购之便,重续我与《发明与革新》之缘。我也是位发明爱好者。十年前取得了两项专利。但由于身为农民,经济条件的限制,专业知识的匮乏,使得我如井底之蛙一样,原地徘徊至今。其间,又产生多项发明构思及方案,但仍在“立此存照”状态,并未向前迈进。为打破这种困盹局面,我将目光投向贵刊。我知道《发明与革新》是广大发明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尤其我这样的艰难跋涉者,一定会从她那里,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长信心!在这里,把我长期受困扰…  相似文献   

10.
处处有机遇     
去年 ,经人介绍 ,我谈了一位女友。她在广东打工 ,做衣服的。年底 ,她回来看我。一次 ,我拿起她的手 ,发现她的大拇指和食指上 ,生满了老茧。我便心疼地问她 :“这是怎么回事 ?”她说 :“是拉线拉的。”我又问 :“怎么不用剪刀剪 ?”她接着说 :“有拿剪刀的时间 ,可以多车一件衣服。那线有多难拉 ,一拉 ,手上便是一条痕迹。”她像是在向我诉苦。对发明比较感兴趣的我 ,听了这句话 ,很受启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项新的创意便在我脑海里闪烁。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 ,我终于发明了“制衣切线器”。第一次 ,制作的“切线器”十分简单 ,只是在…  相似文献   

11.
忘不了你     
回顾与老黄、老廖的接.触和合作,应该说是愉快的、默契的,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为人为文以及事业方面的东西。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他们是我的良师和益友。”在他们身上体现一种“发明与革新”的精神,这就是:执着的追求和不折不挠的努力。 平心而论,在短短的十年里,《发明与革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知名度不怎么高到现在成为全国优秀期刊,发行到世界诸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与他们的主观努力分不开的。切望“发明与革新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2.
小鹭鹭听了发明、专利的讲述后 ,越发对他们好奇起来 :“您们有多大年龄 ?您怎么住在这里 ?还有 ,还有……”“别急 ,别急 !我们会慢慢告诉你的。专利有 70 0多岁了 ,发明有多少岁 ,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了 ,大概有好几千岁吧。我们是兄弟。我给你讲一讲——讲到发明 ,可以这么说 ,有了我们人类就有了发明。钻木取火就是一项发明。正是人类的不断发明创造 ,才有了今天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一些重大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人的观念 ,所以说 ,发明是“老爷爷”,具有悠久的历史。说发明与专利是“兄弟”,是因为专利制度是随着科技发展而逐步形…  相似文献   

13.
雷蕾 《发明与创新》2006,(12):32-33
核心提示:当前,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创新、崇尚发明创造,发明创新被认为是科技进步、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也被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但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仍然有一群以自己单薄的力量,一直在从事发明创造的人群正为他们自己的发明所累。他们通常被称为“非职务发明人”。用百度搜索这个关键词,一下就能跳出23900多个相关链接“,贫困群体”“、新丐帮”“、占专利申请总数60%”“、群体尴尬”等字眼频繁出现。非职务发明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大量专利证书,有着巨大的创新能力,但其中很多人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一群…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永川农民冉福全发明的不用电池的电视机遥控器和便携式手机充电器问世后,随即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和众多热心造飞机的农民相比,冉福全无疑是个幸运者。搞发明难,农民搞发明尤其难。其中的一难,就是舆论不支持,甚至有讽刺挖苦的。农民搞发明多半是以摸索方式进行的,缺少必要的技术资料,一般也没有实验装备。这就不可避免地要走很多弯路;再加上缺少资金,缺这缺那,结果是要多吃很多苦头。如果舆论再不支持鼓励,农民搞发明要坚持下去难上又难。舆论是人才成长的软环境,也是技术发明的软环境。人在困难的时候,舆论扶上一把,给他们以鼓…  相似文献   

15.
房子是一层的面积、二层的功能,平房的造价、楼房的标准,不用烧煤,不用空调,冬暖夏凉。这是辽宁阜新一个农民发明的“多功能组合式太阳能住房”,他让祖祖辈辈生活在烟熏火燎当中的农民,从此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典型张玉祥     
有记者问刘德华,你为什么要做南极人的形象代言人?刘德华的回答是:“我对我的事业和前途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我也发现他们对产品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因此我觉得这是蛮配合的一件事情。我之所以做南极人的形象代言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之间很单纯,单纯的原因在哪里呢?我是一个单纯的艺人,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给所有的人带来快乐。他们也很单纯,他们是要温暖所有购买他们产品的人。就这样我成了南极人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日先后翻阅了今年第1期《发明与革新》“成功之路”载韩如摘《农民棋手陈南星发明旋弈象棋》、第2期《发明与革新》“成功之路”载王林延的《张子恭和他的新象棋战法》,报道两位农民棋手先后发明“三人象棋”与“四人象棋”的过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不禁联想到在中国象棋嬗变史上曾出现并流行过的“三人象棋”与“七人象棋”的一段史话,现在整理出来,以飨读者。“三人象棋”,见于近代著名学者徐珂著《清稗类钞》卷七十一《艺术类》“三国象棋”的记载:清时,安徽桐城光律元布政聪谐家中,曾有一副“三国象棋”,由三人对弈,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对贵刊2003年第11期的“高效转换功能机械”一文,我有一些不同的见解。真太·郭元琨先生在他的上述文章中这样写道:“重物的上升(或下降)被转化为水平移动,对重物所做的功仅为克服平面摩擦力所做的功,从而实现省力又省功的目的”。我怀疑,真太先生没有做过试验,可能连模拟实验也没有做过。如果该机械真的像真太先生所说的那样,他可以成为一位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一定能够得到诺贝尔奖金,因为他已创造了人类几千年都没有实现的“永动机”的大发明。根据真太先生文章中图2的原理,好像是将提升运动改变成水平运动,这真是个诱人的设想。可惜真…  相似文献   

19.
我从小学到中学发明了几件作品,这无不归功于缤纷多彩的生活给了我启示,我的小发明处女作品是“轻松发梳”,那时我读小学三年级。有一次妈妈出差了,爸爸给我梳头发,痛得我哇哇直叫,于是他轻轻抖动梳子往下梳,我的感觉顿时轻松多了。这时,我的创造灵感突然闪现。我想起家里有个袖珍型振动按摩器,把它装在梳子上,振动着梳头发不是能轻松梳发了吗?于是在爸爸的指导下,用强力胶把两者合二为一,经过使用效果不错。就这样小小一件生活琐事给了我发明创造的机会。“轻松发梳”也先后获得市、区的多项青少年发明竞赛奖励。  相似文献   

20.
一次,跟上幼儿园的小外甥玩,孩子提出来让我给做一个“骑马玩具”。当我答应了之后,却犯了难:目前市场上的“骑马玩具”并不多见,参照什么做呢?如果不给孩子做,又有失承诺和尊严。我左考虑,右考虑,想起了“骑马式健身器”,可是,目前的“骑马式健身器”,虽然是“马”,却都是固定不走的,而且是专为成年人进行操作而设计的,不能拿来当玩具。看来,这“骑马玩具”必须自己设计才行。在阅读《发明与创新》杂志的时候,一些介绍创造技法的文章让人很受启发,特别是人们常用的联想法、组合法等等,给我的印象很深。在酝酿思考的日子里,我把“骑马式健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