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生主体性自我教育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有效可行的大学生主体性自我教育模式,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本文首先介绍了大学生主体性自我教育这一问题研究的背景,接着结合对红河学院400名在校大一、大二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独立性、主体主动性、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基本的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许涛 《教育与职业》2006,(26):63-64
自我教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它具有由其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一般过程和特征。实施自我教育必须以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为前提,正确处理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勤工助学不仅是解决贫因生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贫困生成人成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重点针对勤工助学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了当前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研究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研究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及研究生德育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充分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作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探讨了积极开展以研究生为主体、以研究生自我教育为核心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自我教育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育技术中的媒体技术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使得自我教育更具有可操作性.文章就媒体技术在自我教育的四个环节--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实践、自我评价中起到的作用进行论述,分析了媒体技术对自我教育的促进,并尝试从自我教育的角度观察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党员在自我教育方面存在目的缺乏明确性、内容缺乏全面性、过程缺乏持久性等主体性缺失问题.通过"慎独"精神教育,有益于学生党员树立道德人格、健全道德规范、提高道德认知、增强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加强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主体性主要体现为在"慎诚"、"慎隐"、"慎微"、"慎恒"四个方面努力践行"慎独"精神.  相似文献   

7.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他人管理只是外部条件,自我管理才是根本和保障。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应该是现代学校学生管理的主要任务。多年来,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站在主体教育、自主育人的高度,着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放在核心位置,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参与自我管理,以达到提高德育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提出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育观点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教育者加强自我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自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出发,依据自我教育的规律性和原则,结合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和经验,提出了通过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开展大学生自我管理,是自我教育的培养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激励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大学生自我教育有了较大的内在动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很好地把社会公共行为准则,通过具体、生动的形式,影响教育大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着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我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教育有利于巩固外部教育的成果,调动个体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自我训练、激励、校园环境、第二课堂是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讲述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涵和现状,并结合班级建设论述了其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主体性德育与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德性是自主建构和主动发展的。实施主体性德育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实施主体性德育就必须创新德育理念,创建主体性德育模式,变革德育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德育自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现象学是当代欧陆人文主义哲学的最重要的思潮,可以说构成了当代大陆哲学的内在视野和方法论基础。现象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建构,现象学凭借着对主体的精妙构造和对主体生活的深刻体验,建立了他们的主观人文世界,体现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4.
一、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道德教育的任务是把客观外在的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认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习惯。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就是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对象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通过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原则。1.坚持主体性原则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道德注重的是觉悟,强调的是自律,道德的维持主要是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传统习惯、社会舆论等只能起辅助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课程改革已被提到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日程 ,并取得不少成果。但不能不看到 ,当前真正动起来认真进行课改的学校并不多 ,即或是一些开展课改实验的学校 ,其课改也多停留在一般层面上。问题出在哪里 ?笔者认为 ,主要出在认识上。不少校长和教师认为 ,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革、教材编写 ,是国家和地方的事 ,是那些有课改实验任务和有校本课程改革任务的学校的事。至于一些承担课改实验任务的学校的不少校长和教师则认为 ,课改是上边的事 ,上边让我们怎么改我们就怎么改。显然 ,当前应明确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正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学中的“理解”和“对话”,已经成为推动面向21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自我教育: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介绍学界部分学者对德育范畴自我教育的界定,强调了德育领域中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从德育范畴的自我教育和智育范畴自我教育的区别出发,提出了德育范畴的自我教育具有教育目标的自我取向、教育内容的自我选择、教育方法的自我践履、教育过程的自我调控、教育效果的自我评价等五个具体特征;从道德的本质、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发展水平、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目标追求等角度论证自我教育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最后提出了如何在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中让大学生走向自我教育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学校的德育课程中,充分发挥受教育主体——大学生的作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受教育主体作用的内涵,探索高校德育课程主体能动实践,激发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十分必要并且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道德内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将外在的道德规范、社会准则、传统习俗等内化为青少年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道德自觉的过程。在道德内化过程中,青少年要接受道德知识、进行道德判断、形成道德人格,这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发挥。应从道德内化与主体性角度出发,分析青少年主体性在道德内化中的重要作用,探究提升青少年道德主体性、促进道德内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一、体育主体性学习的基本内涵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尊重个性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教学受到了充分重视,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谓主体性学习,是指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学科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