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恶之花》出版之初,遭到了评论界普遍的猛烈抨击,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好奇。多少年以来,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及其代表作《恶之花》被包裹在一片危险甚至邪恶的气氛中,本文旨在分析波德莱尔其人及其代表作《恶之花》,透过诗人看似邪恶的诗歌触摸到一种名叫责任和道德的特别救赎方式。  相似文献   

3.
龚馨雅 《现代语文》2009,(11):116-117
《腐尸》是诗人波德莱尔献给他的爱人让娜·迪瓦尔的一首情诗。诗歌以差度极大的意象进行对照,表现了诗人想从对美的追求和爱情的陶醉中排除内心的忧郁,最终陷入无限的惆怅和虚空中。诗歌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引发了现代人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洋洋洒洒的《醉翁亭记》,把一个自传性的醉翁形象鲜明而又生动的表现了出来.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脍炙人口不在话下.醉翁之意意在何处,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对《醉翁亭记》中的醉、乐之美的研究,会对现在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异质性糅合使波德莱尔《恶之花》组诗在叙事建构上形成异质性。《恶之花》的异质性糅合主要表现在称谓、用典、意象三方面。异质性糅合构成了诗歌元素在内容与结构层面上的关联,加强了意象间的内在联系,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管亚平 《语文天地》2014,(10):18-19
悲愁是李清照词作中常见的情感,但她对这种情感的表达则有着内敛与疏放之别,这内敛与疏放的背后隐藏着词人不同的处境与心境。从《醉花阴》到《声声慢》再到《永遇乐》,深浅不同的悲愁与不同的表达形式,让我们清晰地感知到一颗敏感的心灵在经历人生种种苦难之后的变化。其中别离相思的放肆夸张、坎坷际遇的奔放倾泻、孤苦人生的隐忍克制则是李清照上述词作悲愁情感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醉”阐述了一种大度,一种心灵的愉悦,一种理想的追求,美不胜收。“醉”美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时空变化景物美;二是神形兼备人物美,描写的人物是“至美至乐”的,这里有歌唱生活的劳动美,有尊老爱幼的“德馨”美,有与民同乐的理想美;三是野趣野味野宴美,而“野”美美在哪里?四是由俗到雅追求美,从低俗的酒醉美到一般的山水陶醉美,再到高雅的“与民同乐”美,“醉”美的内涵在一层层变化着,追求着。读《醉翁亭记》还能品读到欧阳修的人生:一种心灵的畅达,一种理想的追求。总之,“醉”是美的。  相似文献   

8.
依然有人不完全沉浸在电视里。书,还是有人看;文章,还是有人读。但现在的人选择性很强,读他必须读的书,看他喜欢看的文章。他的兴趣有赖于文字的拉动。你的文字清新隽永,语言如行云流水;你的文字妙语连珠,思维敏捷又明白如话,机智幽默哲理深沉。一开始就把读者抓住了,并且让他无法不往下看,这就是拉动。读《刘墉作品集》,篇篇妙品,刘墉就得力于他的语言。刘墉的语言将说话理论生动地注入了他的生活,让我  相似文献   

9.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相似文献   

10.
据《苏轼年谱》,元丰八年(1085)八月下旬,苏轼从常州赴知登州任途中经过扬州时,杨康功献醉道士石请苏轼赋诗。在次年九月,苏轼在大风淮口舟中写下《醉道士石》诗。由此看来,苏轼作此诗时,他只是凭他的记忆写,石仍然为杨所藏,这就排除了苏轼在石上自书的可能性,现存于山东青州博物馆里的醉道士石上的苏轼的《醉道士石》诗并非苏自书,当是后代好事者所为。  相似文献   

11.
1957年7月,陈敬容在《译文》杂志发表的九首波德莱尔译诗对中国诗坛产生了极大影响。然而,当她将这九首译诗收入1984年出版的《图像与花朵》时,却对文字进行了大幅修改,改动最大的是《忧郁病》一诗。陈敬容1957年的译文以意译为主,使用自然贴切的口语,在基本与原诗对应的前提下适当加入了自己的改造,凭借着一个诗人的语言敏感实现了译诗成诗的目标。1984年的译文则与法语原文的文义对应更严谨了些,但语言风格上更为生涩。力求“符合原作”的自我要求和对译文的不自信,可能是主导了她此番修改的隐秘动机,但效果却不如人意。如何在“符合原作”的基础上,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译诗成诗,而不是成为原作亦步亦趋的准确附庸,是陈敬容此次译文改动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沈佳 《考试》2009,(1):111-111
波德莱尔的《忧郁之四》让人读后有一种压抑、郁闷、沉重的感觉,有如如来佛祖的五指山压在身上动弹不得。也许刘老根在被骗之后、发疯之前的感受就是这样吧——憋闷,好像有无数金丝缠在身上,捆住手脚,不能挣脱。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以“酒”为线,感知其情,通过知人论世、体会声韵之美.把握意象意境等方式,理解李清照三首词的不同情感,感知其人生轨迹与人生境态。(重点)2.学习诗词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掌握抓情感关键词、抓意象意境、抓事件典故﹑抓修辞手法抓节奏韵律等读懂诗歌的技巧方法。  相似文献   

14.
温庭筠(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他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是唐文人中第一个致力填词的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梦江南》在众多花间词中显得别具一格,清新自然。词人抓住闺妇等候夫君不至的心理变化,通过外在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闺妇由希望到失望最终绝望伤心的过程。“梳洗罢”,闺妇想象夫君即将归来,心中是那样喜欢莫名,是那般紧张无措。“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打扮,左右对镜,深怕有半点差池。梳  相似文献   

15.
据《元史·耶律楚材传》记载,耶律铸一生大部分时间随宪宗、世祖征战,因此对朔方、西蜀、漠北的边塞征战生活极为熟悉。其《双溪醉隐集》存有大量反映边塞生活的征战诗,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攻城略地、占据中原、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本文对其中关于军旅、阵营及盟约名称的特称术语略加考释,为勾勒十三世纪边地的语言风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17.
《丝衣》、《楚茨》、《既醉》、《凫鹥》四首祭祀诗中对待祭尸之礼,尤其是对于公尸的崇高礼敬与殷勤献祭等情形,表明周代人文提升已相当可贵,而非肤浅之表面化。  相似文献   

18.
词界女王,非李清照莫属,这是公论。李清照是闺情词中第一位抒自我之情的大家。是词国第一位专门致力于抒自我之情的女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所选的《醉花阴》和《声声慢》,就是她抒自我之情的代表词作。她写的虽是狭小的一己之情,但却因为具有普遍的共性,而使千百年来的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动。那份爱情,那份离愁,那份痛苦,虽是她一时一瞬、一朝一夕的感觉,然而却有着强大的时空穿透力,成为滋养当时和后世大众心灵的精神养分。  相似文献   

19.
20.
诗言志,词言愁。词是由各种各样的"愁"堆砌起来的。以"愁"为切入点和学习点,能直达词的内核。选修教材开放性很强,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选择和开发空间。选择写"愁"的经典单篇,可以举一反三;选择以"愁"为标准重组篇目,更贴近学生的理解实际;选择以"愁"为延伸内容,拓展空间可以大到无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