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书馆主动参与学校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读书的志趣"、"读书的滋养"、"读书的毅力"、"读书的积累"化作"读书成为习惯"的书山小路,让学生沿着这条小路,朝着书山的颠峰,奋力攀登。  相似文献   

2.
读书     
读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读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南宋著名思想家)  相似文献   

3.
校长是大学文化的象征,理想的象征,人格的象征。校长又是读书人的首席,他亦应是会读书、爱读书的象征。因而,校长的读书具有特别的意义。担任了行政工作的校长对于读书之风盛开也具有更大的责任。一位好校长应当可以称为读书的校长。校长无论有多少事务,学校的读书也是头等事务。会教书,首先应是会读书的人;会领导教书人的人,更是懂得读书意义的人。  相似文献   

4.
<正>青少年阶段是阅读最佳的年龄段。如饥似渴地阅读,内心就像海绵吸水,高度饱和,湿润一生。同学们,请珍惜你现在拥有的宝贵时光!一个爱好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充满灵气,行动就会洋溢着朝气,生活起来就会多些生气。好读书,自然能体会到读书好;认识到读书好,也就能培养好读书的习惯。读书可以兴业,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伏尔泰说过:"生活的悲剧不在于你输了,而在于你差一点就赢了。"  相似文献   

5.
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徐文长有一副读书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此联看似怪异——上下联仅仅是一句话的重复,一时又很难理解其思想内容,但对联利用“好”字的多音多义特点,巧妙地构思成文,把上联第一、下联第二个“好”字读作hao,按“良好”的意思理解,其他的“好”读作hao,按“嗜好”的意思理解。年少时,父母一心一意供你读书,可你偏不爱好(喜欢)读书;等长大成人了,爱好读书了,可又要抚养儿女,杂事拖累,却已不是读书的最好时候了。这副对联可以说是徐文长对读书治学的深刻感悟和经验总结,是劝勉读书的妙联、警句。同学们,你们又正处于“读书的季节”,从小到大,你们都接触、读过哪些书籍?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和感想?对于“读书”,你们一定有很多故事和思考,有很多的话要说吧。下面我们选取不同体裁的6篇例文,供同学们阅读体会,希望你们能像热爱朋友一样去热爱读书。  相似文献   

6.
读书学习决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个人行为,而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党风好转、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也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从基本功的角度来要求,重点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怎样读书是一个涉及到学习方法的具体问题,暂且不谈,仅围绕前两个问题谈点心得体会,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好读书,就是对读书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好者,喜欢、酷爱之意也。所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道出了兴趣在…  相似文献   

7.
读书     
《中学生电脑》2009,(7):91-93
读书,是一个言说不尽的话题。 从读书人的角度看。有人爱书成癖.譬如诗人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据说他结婚那天.亲朋好友突然发现新郎不见了.东寻西找最后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当然,也有人视书为仇敌,有人依趣味读书.有人因实用读书.有人读书增进情趣,有人读书只为谈资。  相似文献   

8.
高伟叶 《中学文科》2007,(10):125-12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下面想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读书偶感     
读书于我.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一天不读书,就会有饥饿感、寒冷感、窒息感、憔悴感、孤独感。读书就是打通精神经脉的良药。一日不读书.自惭形秽:三日不读书,怅然若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读书随感     
巫洪金 《生活教育》2014,(22):67-68
正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差异不是遗传,不是智商,而是读书——读的书不如人多,不如人广,不如人深。读书的广度决定人生的跨度,读书的深度决定人生的力度,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为何读书有如此之大的作用?因为:读书是最好的德育。读好书,做好人;与经典为友,与大师为友,与文化为友,与真理为友。开展读书活动,能把人类优秀文化品格和精神品质根植在学生心中,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了多少代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  相似文献   

11.
黄轶 《文学教育(上)》2010,(17):124-124
读书是知识传承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读书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试从“读书之用”、“读书之乐”和“读书之业”三个方面,对读书文化作一番解读。  相似文献   

12.
读书贵有疑     
读书贵有疑○永宁县杨和中学徐生永古人读书提倡“审问之”、“慎思之”,就是要人们读书时应质疑、思索;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是要人们读书时应有一点怀疑精神。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从小培养质疑设问的读书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可见,读...  相似文献   

13.
论读书     
李俊峰 《考试周刊》2009,(52):220-2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把书读好,要对读书有兴趣,就必须先读书;只有在读书的活动中才能产生兴趣,并不是先有兴趣而后读书.  相似文献   

14.
我想读书     
在晨光熹微的清晨,在布谷鸟的轻鸣中,读书是诗情;在秋雨淅沥的黄昏、雨打芭蕉的窗边,读书是画意;在北风呼啸、飞雪飘零的冬日,读书是追求;在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湖边,读书是享受……读书真的是一件美事儿啊!  相似文献   

15.
读书趣事     
赵凯欣 《辅导员》2013,(17):57-57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我十分喜欢读书,读书给了我快乐。  相似文献   

16.
读书     
读书是什么?先以为是一种乐趣,又以为是一种荣光,再以为是一种信仰,现在我更相信读书是一种命运,命运注定你离不开书,你肯定逃不过那个“惑”字。于是,读书的行为便发生。读书是心灵的探险,思想的放牧,读书是心灵的对话,读书让灵魂向着陌生之路慢慢走向成熟。古人说:“每个人都是自身的设计师。”读书,可帮助我们设计人生。读书,可指引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书读得越多,我们离世界越近,我们的生活变得光明而有意义。每读一本书,我们就好像对生活开了一扇窗户,透进来的是新鲜空气。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秧,读书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首先就要知读书、会读书、爱读书,把读书作为教育生活的一部分.2007年,本刊曾登载一篇反映教师读书状况的文章,一位教育局老局长在谈及教师不读书、读书少的问题时颇为担忧.教师如果不想挤出时间读书、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又怎能培养学生读书、乐读书的良好习惯呢?  相似文献   

18.
读书     
读书与上学无关,那是另一码事:读——在校园以外,书——在课本以外,读书来自生命中某种神秘的动力,与现实利益无关。而阅读经验如一路灯光,照亮人生黑暗,黑暗尽头是一豆烛火,即读书  相似文献   

19.
读书是福     
张忠诚 《教育文汇》2006,(12):43-43
读书花费时间,常常同休息、消遣、休闲产生矛盾;读书需要勤思考,需要切己体察,需要自己深入进去,所以有人觉得读书太苦、太累,于是对读书产生越来越多的敬畏,有时甚至是恐惧。读书真的很苦吗?不,那是因为你没有体会到读书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读书乐     
读书乐,乐读书。一间陋室,一张书桌,这就是读书者赖以生存的空间,无丝竹之乱耳,无琐事之忙碌,终日浸在书中,自得其乐。读书乐,因为读书扩大了人的活动空间。有道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学习历史,你可了解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也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