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前科学概念指的是与科学概念的内涵、外延不一致的个体概念,包括错误概念、相异概念、锚概念、前概念等。狭义的"前概念"指教学前概念,广义的"前概念"指前科学概念。错误概念并不是内涵完全错误的概念。"错误概念"、"相异概念"都具有否定的内涵;"前科学概念"是一个比较准确和相对完整的术语。前科学概念是一种值得教育者注意和利用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初中生物学"人的生殖"前科学概念及其来源,并提出转化前科学概念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儿童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会产生前概念。但儿童在科学领域中的前概念往往与真正的科学概念不一致。教师应在课堂中多提一些高质量的、有思维价值的、值得儿童争论的问题,激发儿童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4.
前科学概念不一定都是错误的概念,它和“错误概念”相比,否定的意味要少些,也可能是对事物含糊的、不完善的认知。“学习者拥有的前科学概念最终会把学习者引导到当前的科学概念上来”,而这也成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实施教学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儿童科学概念的发展既是儿童科学素养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小学阶段“水的液气相变”概念为依托,探寻小学一至六年级儿童科学前概念的内容、类型和基本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的科学前概念有空壳、条件缺失、不完整、异质性、正确五种类型,同时小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具有情境依赖性、概念间相互矛盾、概念呈结构化体系等特征。改进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宜设立“儿童科学前概念内容库”和“科学前概念测试量表”;根据儿童概念认知水平和概念认知路径设计课程;甄别儿童科学前概念类型,针对儿童科学前概念类型使用相应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水的浮力”单元教学为例,从学生所具备的前科学概念入手,挖掘学生存在的三种前科学概念,提出了针对性促进方法;结合过程性评价,逐步强化并优化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科学学习过程就是将错误或模糊不清的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从前概念的"此岸"到达科学概念的"彼岸",教师要通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利用类比方法,为学生搭建通往科学概念的"桥"。  相似文献   

8.
所谓概念转变,是指学生原有概念改变、发展和重建,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有关概念转变学习理论大都来自建构主义思想。近年来,以促进学生概念转变为目标的科学教学探索,成为科学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然而,从当前情况看,概念转变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科学课学习之前,在其脑海里已经对一些问题形成了他的前概念,这些前概念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模糊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而那些错误的前概念恰恰是最难改变。科学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暴露错误前概念,认识错误概念,建构新概念模型,形成新的科学概念,只有充分认识学生的前概念,帮助教学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60):1-2
科学概念作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已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很难达成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重点在于执教者对学生相关前概念的理解上不到位,转化上不妥当。让前概念这座无形的思维冰山遮住了看清科学真相的双眸,挡住了通往科学真理的康庄大道。对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系统性地提出了挖掘爆破重组完善等四大策略,并详细阐明了从挖掘前概念到达成科学概念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其涵盖了物理、地理、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内容,且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具备较强的联系.随着小学生经历生活事件和参与学习活动,其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感知更加敏锐,且形成属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但小学生在该种情况形成的是前概念而不是科学概念,帮助小学生完成科学概念构建,成为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工作.文章先...  相似文献   

12.
对儿童的自然认识的研究事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文虹 《学科教育》2000,(9):44-44,F003
通过介绍80年代初新西兰的研究者对儿童的自然认识的研究事例,从中了解国外的研究者对儿童或学生的前科学认识的一般性研究手法和研究过程。对儿童的自然认识的研究,需要预先观察了解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前科学认识类型,然后作成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一定规模的取样调查,从而得到带普遍性的认识实态。了解学生的认识状态可以促使教师方面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认识存在矛盾,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72):1-2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概念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科学探究活动对这四个领域衍生的科学概念又有什么作用呢?文章以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为线索,展开对构建科学概念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查找文献、问卷调查、因素分析法。基于一线的任教经验,用真实的案例解释科学探究活动对促进学生概念构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空气”是小学科学课程“物质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湘版三年级《科学》教材的一个重要单元。儿童对于“空气”的认识究竟怎样?处于怎样的认识阶段?我们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对空气概念的理解和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就开始对儿童在科学领域内的表征进行研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对于儿童的表征内容、方式和特点的认识往往来源于一线教师的经验或印象,缺少调查的数据支持。笔者针对6~7岁儿童,即一年级儿童,开展了对科学探究和科学概念的表征调查。  相似文献   

16.
科学和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前就已经有了一些生活认知经验。通常把这些认知经验称为"前概念",当学生正式接触课堂学习之后,会发现这些认知经验有偏差。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把握学生的认知经验,通过这些"前概念"教学的精准化,促使学生展开高效的科学学习。  相似文献   

17.
龚汉平 《科学课》2008,(10):1-1
科学概念与前科学概念,两者只有一字之差,本质上却有显著的区别。我们先对一个人形成概念(科学概念与前科学概念的合称)的途径进行剖析,通过剖析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18.
科学概念与前科学概念,两者只有一字之差,本质上却有显著的区别。我们先对一个人形成概念(科学概念与前科学概念的合称)的途径进行剖析,通过剖析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科学课也不例外,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课堂设计、同样的教师、同样的实验体验,为什么却得不到同样的设计结果?原因是小学生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科学前概念大多是不完整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这种前概念常根深蒂固地留在小学生脑中,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由此可见,对小学生科学前概念的研究,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模拟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建立或选择一种与研究对象类似的模型,借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不仅可以把学生陌生的、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直观的模型,使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和特征。以《风的形成》为例,针对实际教学中模拟实验存在的问题,引领学生从模拟走向真实,主动建构起风的形成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