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人们讨论比较多的技术是物联网与云计算。经过对两种架构的比较学习,讨论物联网与云计算这两者之间的结合方式和建设运用需求,谈论基于物联网云的网络体系架构应用,最后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云图书馆”架构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探索,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云图书馆"的架构模型,探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云图书馆"的特征,分析其关键技术,指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云图书馆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二维码云服务在物联网上应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最佳途径。本文对二维码云服务物联网的涵义,二维码云服务在物联网上应用的意义、现状及风险防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模型对用水系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对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供水、用水机制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开发的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权衡关系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云技术的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以期实现水资源更加合理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已知的线性模型中,考虑加权最小二乘估计与线性无偏最小方差估计的结果的差异。发现在两种条件下,加权最小二乘估计与线性无偏最小方差估计的结果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
针对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估现状,从化工园区应急管理过程出发构建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云重心评价法,建立基于云重心评价法的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估模型,运用加权偏离度衡量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解决定性概念与定量值之间的转换问题,用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估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物联网数据融合算法的土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田土壤环境的数据采集,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分批估计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算法首先对单个传感节点一段时间内所采集的数据根据容许函数的阈值剔除误差较大的数据,然后对该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分批估计得出该节点某一段时间内的最优估计值,以此得到该区域所有传感节点最优估计值后,依据权值最优分配原则对每组传感器数据进行组内自适应加权融合,从而计算得到该时刻土壤的环境精确值。实验验证: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改进算法数据融合易于实现,融合值相对误差值更低,稳健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伍岳  应沈静  胡梦露  陶骏 《科技风》2021,(1):86-88,96
提出了一个轻型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架构,在舍弃了工作量证明(POW)特性后,其适合用物联网的技术应用,使用此方法构建了一种企业物联网,其包括三个层次:云存储、覆盖网络和企业局域网.深入研究并概述了企业物联网中各种核心组件以及功能,通过对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深入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物联网框架系统...  相似文献   

9.
10.
吕永卫  孙西生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8):218-221,258
针对供应链外部企业进入供应链内部筛选信息时将存在行业壁垒问题。以物联网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在不考虑时间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借助排队理论,以费用最少为目标建立模型,确定合适的信息筛选端口数目。从而可以保证平台为供应链内外部企业提供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考虑该方法求解的端口数目可能不唯一,应用SGA方法对等待和服务时间进行重新确定;通过minimax估计原理,对排队理论模型进行优化,求得最佳的平台信息端口数目,进而实现供应链内外部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于洋 《中国科技纵横》2010,(11):52-52,222
本文基于对被控对象传递函数的估计,提出了一种闭环PID参数整定方法。通过实时采集被控对象的输入输出数据,采用平均相关系数法估计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然后采用时域受限二次型目标函数寻优PID参数。最后用工业应用实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无线定位领域中,基于脉冲超宽带的定位技术由于其窄脉冲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到达时间估计(TOA)能够充分发挥IR-UWB的优势,成为了定位技术的首选。通过对系统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统计参数的门限估计方法。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一步估计的情况下,达到比较好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3.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数据具有来源多、类型复杂和数据量庞大等特点,需要建立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利用。本文基于物联网与数据中台技术,构建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要素数据中心、物联网中心和模型云中心三大模块,实现了从传感器终端到数据中台、模型云的自动数据传输和互联共享,以及数值分析、加工和综合应用,达到了可视化效果。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