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河南科技大学衣学院为例,探讨了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科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人才培养改革中如何处理秉承和创新,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育人优势,全面提升农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中要突出地方性,打造“特色”,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11)
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在新农科建设中要坚持立德树人与区域特色紧密融合、坚持专业发展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紧密融合、坚持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特色和创新创业课程和教育体系,探索实现农科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新农科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农科教育要深化产学研协作,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新疆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新农科建设的新要求,成立了新疆新农科教育联盟,提供了农科育人机制新平台,制定了新农科教育联盟契约,为依规培养农科人才提供制度保障,确定了新农科教育联盟的工作机制,为农科人才高质量培养提供机制保障,在新农科教育联盟主体的选择上,采取理性最优的选择方式,选择涉农院校、涉农行业企业、涉科研院所、涉农政府主管部门四大主体协同育人,为新农科建设的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李甍  王天文 《科教文汇》2011,(21):39-40
本文介绍了研究型大学的概念,分析了研究型理工科大学的主要特征和人才培养要求,提出我国研究型理工科大学应成为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5.
农科大学生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希望。专业认同影响着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动力和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型学习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探索性为特征,可以激发和发展专业兴趣。本文拟通过分析研究型学习、专业兴趣、专业认同之间的关系,探讨通过研究型学习培养农科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农科大学生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希望。专业认同影响着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动力和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型学习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探索性为特征,可以激发和发展专业兴趣。本文拟通过分析研究型学习、专业兴趣、专业认同之间的关系,探讨通过研究型学习培养农科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分析了地方高校农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探讨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知识和能力为着力点开展农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完善创新创业保障与激励机制的做法,为地方高校农科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农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进行改革的措施,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有效举措。文章从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介绍了湖北工程学院农科类专业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研究型大学与跨国公司是技术创新的两个重要主体,本文从合作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了研究型大学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动因,阐述了研究型大学与跨国公司合作的三种具体模式:大学主导型合作模式、跨国公司主导型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型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梳理中国农业全产业链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农林业对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总结"新农科"背景下对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这3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保障机制进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3种类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建设设想,并对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若干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是:(1)"新农科"背景下,大多农林类院校对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未有明显区别且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农林类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应针对不同类型人才设计不同的培养模式及配套保障机制;(2)校企联合、产融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行是当前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的主要趋势,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政府、企业等力量创新培养模式,丰富培养内容,改进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提高所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愿;(3)部分农林类高校已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实践,且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新时代背景下农林业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积累了改革经验。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教育、农业部门以及全国农林类高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9,(10)
全国各省级电大都在积极探索建成开放大学而转型升级,开放大学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国家实现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进程。如何保证和提高开放大学办学质量,改革传统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代开放大学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也给广大开放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以培养出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电大的力量。将以吉林广播电视大学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21世纪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国内各所高校开始向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艺术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办学中的一个重要门类科学,由于其专业的独特性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与传统文理学科不同的培养模式。本文就艺术学科的发展背景,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才培养改革的几点建议对我国综合性大学艺术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志刚  李素丽 《大众科技》2009,(8):185-185,178
目前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科专业普遍受到弱化,农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操作;学生实践条件差,硬件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农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农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贾芳 《内江科技》2014,35(9):18-19
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职能之一便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这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职能正好契合。本文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研究重点,以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借鉴,提出了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农科研究型论文之主体--"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等部分的写作要求,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信息疏失现象,并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列举了如何进行编辑修正.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21,(1):6-7
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求为高等农林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农科类专业如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焦点。本文分析了高校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困境,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到农科专业的日常管理中,构建全方位的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全员参与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反馈机制,以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丁红星 《内江科技》2011,32(5):82-82
农业生产离不开科技创新,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亟待提升,本文分析了农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不足的成因,结合农科大学生的培养特点,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西部农科高校云南农业大学为例,对西部农科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路、模式、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西部农科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彰显办学特色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论述涉外企业对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基础上,探讨了武汉轻工大学的大学英语在设定教学目标、进行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及评估方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等方面来满足企业和社会对国际创新人才需求的举措,希望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