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布尔迪厄的理论中,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可以互相转换。本文以此为理论工具,分析了在抖音的新闻场域中,不同行动者(参与者)依托其文化资本而争夺社会资本,并将其转换为经济资本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抖音的新闻场域完成了其自身的再生产。研究发现,在抖音的新闻场域中,主流媒体机构争夺用户注意力/社会资本,是为了进行舆论引导,通过强化主流价值观塑造社会共识;政府部门通过发布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履行社会服务的职能并塑造形象;MCN机构、网络大V和个体内容生产者(以下统称自媒体)在其中发布信息及评论则是为了积累粉丝人气并实现流量变现,也即社会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3.
意义阐释作为意义再生产的核心,与红色档案记忆再生产有着天然的逻辑关联,具有把红色档案记忆“重新现实化”、积聚释放红色记忆能量、推动红色档案经典化的时代价值。文章从政治、历史、思想、教育与文化五个维度分析红色档案记忆再生产中的意义阐释,并从抓准核心意义,合理规划布局;争取多维展现,增强阐释表现力;坚持持续性阐释,巩固延长成效三个方面提出加强红色档案记忆再生产中意义阐释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李玮 《新闻界》2014,(1):23-27
副文本,是由热奈特提出、经赵毅衡发展的一个概念,指那些显露在文本表层,散落在文本边缘,"积极参与文本意义构成"、"严重影响文本意义解释"的文本框架因素。本文分析了影响新闻文本意义收受与解释的副文本,并阐述了它们对新闻文本生产与解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新闻学界和业界一直将真实视为新闻的生命。众多的研究者从理论、实践以及哲学等视角对新闻真实性作出了许多探讨,也为我们提出了众多的关于新闻文本的真实建构的原则。本文运用经济学中"弹性"的概念,阐述新闻文本和客观事实之间存在的弹性,以及我们如何将这种弹性张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进而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真实性在读者接受的层面往往表现为真实感。新闻文本要让读者产生真实感,除了被报道的事实必须真实,记者要进行扎实的采访,还与他们在文本写作时运用的策略和技巧有关,如明确交代新闻来源、尽量少用全知叙述视角、考虑受众的期待视野等。  相似文献   

7.
以“三贴近”的方式做好主旋律宣传,才能使网络媒体既抓住了网民的眼,又贴近了网民的心,从而使主旋律的声音在网民中流行。而只有最大限度扩大丰流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上的声音,才能主动占领这个新阵地,抢占宣传舆论的制高点,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新闻敏感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修养,更是生命.它不仅是一个新闻工作者从业所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更是取决与其自身成败的关键.下面笔者就一些问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一下新闻记者对新闻敏感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与所接受文本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两者从彼此独立发展为受众对文本参与构建,这一变化不仅对“文化霸权”理论产生了颠覆作用,而且对菲斯克的“生产性文本理论”有了新的阐释,最终揭示了受众参与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与所接受文本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两者从彼此独立发展为受众对文本参与构建,这一变化不仅对“文化霸权”理论产生了颠覆作用,而且对菲斯克的“生产性文本理论”有新的阐释,最终揭示了受众参与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魏中辉 《新闻窗》2013,(5):47-47
一、新时期网民新闻评论的特点 网民新闻评论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新闻性和议论性。但相对于传统新闻媒体,其内容、功能有很大不同。正确掌握网民新闻评论的特点,对于促进网民新闻评论良性发展、实现网络传媒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主旨是新闻文本的灵魂,它始于社会生活,伴随文本建构主体的立意、表意,终于文本受众的解意。新闻文本的主旨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存在于文本建构主体意识之中,存在于再现客观生活和主观世界的文本之中,存在于文本受众的解读之中。  相似文献   

13.
日本漫画是体量巨大的文化产业,由于各种文化贸易和政策壁垒,中国读者很难获得正版的日漫书籍杂志.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中国读者可以在线免费阅读大量日漫作品.纸媒日漫与网媒日漫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十七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内地上网用户总数1.11亿。比2004年末增加了1700万,网民普及率达到8.5%,其中宽带上网网民数为6430万人,比2004年增加了2150万人,增长率为50.2%。而拨号上网网民人数、专线上网网民人数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带上网计算机数首次超拨号计算机数,  相似文献   

15.
当一则新闻从采写过程中产生,我们把它看作是围绕什么人(who)、什么事(what)、什么地方(where)、什么原因(why)、什么时候(when)这五个W的基本要求所构成的新闻文本。这一在作者经过价值判断、记述事件之后产生的新闻文本,内涵着作者对于新闻事件中客观存在的新闻价值的认同。当该新闻文本进入到媒介播发过程时,我们将其称作一则新闻报道。从受众决定新闻价值的观点理解,该新闻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由受众在完成对此报道的解读后实现。所以说,抵达受众一端的新闻报道与原先的新闻文本之间必然已经产生距离,而从新闻文本  相似文献   

16.
袁欣 《青年记者》2017,(26):37-38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思维带来媒介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尤其是自媒体、消费者生成媒体(CGM)和泛媒体涌现,新闻误读现象更加普遍.陈力丹指出,专业新闻媒体和用户都在制造新闻被误读的机会,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增多了新闻误读.本文以人民日报客户端的热点新闻跟评为文本,随机选取了2017年3月27日至2017年4月2日一周的442篇新闻跟评样本进行观察,梳理网民误读情况.  相似文献   

17.
柳小龙 《新闻世界》2013,(8):304-306
“前理解”是解释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传播者是新闻文本意义生成过程的逻辑起点,受众是新闻文本意义生成的落脚点,两者的前理解对新闻文本意义的生成有着重要作用。前理解作为“此在”的一部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动态过程中的前理解与新闻文本意义的生成,是一个相互推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今天,媒体报道中的语言贫乏、文本单调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这都影响着媒体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感染力。特别是在与微博等新媒体的竞争中,传统媒体的文本优势应该引起媒体人的重视。当前新闻文本存在问题是媒体人报道思  相似文献   

19.
王雄伟 《报刊之友》2013,(8):141-142
新闻报道以文本群的形式出现是一种常见现象,在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这一现象更为普遍。本文就其存在原因及其互动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指出新闻媒体的性质、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主要原因,而同类主题文本间无意识互动和同类主题文本间有意识互动是其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廖建国 《新闻界》2013,(15):45-49
众声喧哗的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介叙事文本的内部结构一致性,存有差异甚至相互冲突的多个事实复写文本增加了网民的信息来源,扩展了网民的信息视界。这种多文本性特征激发了网民符号解读的主动性,有助于网民完成自我启蒙,提升自我信息获取、解读、反思等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网民信息处理的负担,导致信息异化,削弱建构生存意义系统的信心,增强生存焦虑感,甚至极化现代个体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