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风的一切,对于知识分子毕竟是很重要的,对胡风进行理性重评,不能不在知识分子心中激起波澜。80年代中,有的知识分子,早已想到自己的良知责任,例如巴金所写的《怀念胡风》,就襟怀坦白地承认自己良知上欠了胡风的债,他写怀念的文章,是为了还债而写的。  相似文献   

2.
王欣 《采.写.编》2020,(2):167-168
《汉宫秋》流传至今,作为一部脍炙人口的有影响力的戏剧佳作,从传播角度看,它的广泛传播既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既有一定的外部因素,也有一定的内部条件。首先王昭君形象的社会关注度极高。二是昭君题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三是《汉宫秋》自身杰出的艺术成就。最后《汉宫秋》深刻的现实内涵也促进了该剧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罗丽丽 《出版广角》2017,(24):91-93
法国作家蕾拉·斯利玛尼的《温柔之歌》斩获了2016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并接连在几十个国家出版发行.作者用独具特色的洞察力将一个保姆渐渐走入深渊的过程刻画得惟妙惟肖,展现了当代西方社会人性的孤独、女性生存的压力、种族阶级的矛盾以及家庭教育的复杂性等一系列问题,扣人心弦,引人深思,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与出版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将地区特色文化与《古代汉语》教学结合起来,是西南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周及徐教授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古代汉语》(以下简称《新编》),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该书在系统传授古代汉语知识、培养学生古籍阅读能力的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感悟西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提高语言文化修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铁窗英魂》是一曲催人泪下的历史悲歌,更是一曲激越高昂的时代壮歌。因为方志敏无论在监狱中还是刑场上,他都坚守信念,拒绝投降,一身正气,笑对死亡,慷慨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可贵的革命气节和英雄本色,给我们竖立了一尊不朽的历史雕像。 方志敏虽然只有36年的短暂人生,但其革命经历还是丰富曲折的,然而剧作家却没有历时性地描写他的革命人生的全过程,正如剧名所示,作品截取的仅是方志敏铁窗斗争生活的几个片断,也是他短暂人生的最后时刻。因为这是方志敏最富光彩、最为亮丽的人生景观。在狱中,无论方志敏坚强…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将地区特色文化与《古代汉语》教学结合起来,是西南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周及徐教授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古代汉语》(以下简称《新编》),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该书在系统传授古代汉语知识、培养学生古籍阅读能力的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感悟西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提高语言文化修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揭开历史面纱展示人性激情──读《音乐的故事》凌晨光在一些人眼里,历史可能是冷冰冰的编年数字和朝代更替,是已逝去事件的文字再现,而在另一些人眼里,历史则可以是活生生的人间故事,是人类灵魂的聚居地。因此历史也就会有多种写法,它既可以是沉静客观、条理清晰的...  相似文献   

8.
初读《马科斯夫人庭审闹剧》一文,觉得轻松有趣,通篇报道脉络清楚,明快流畅。再一琢磨,不由得佩服作者的报道技巧。在这篇急就章似的现场特写中,作者不仅把一个引人瞩目的复杂案件的关键问题简洁明快地抖落清楚,而且以近似白描的简炼笔触,传神地把这场闹剧的现场气氛呈现在读者面前。尽管它对人物着墨不多,但几个主要人物还是给人留下了相当鲜明的印象,在他们的那些真真假假的表演中所构成的滑稽场景,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9.
城市人总是满怀着无限的优越行走在高楼大厦下的熙熙人流中的。尤其在物质文明并不十分丰裕的中国,这种优越已经转化为一种忘乎一切的狂妄与睥睨。城市文化人已经习惯用“你们”来称呼一切非城市人的群落。在一声“你们”之中蕴含了多少的矜持与踌躇,那也是可想而知的。城市文化人剩下的唯有零零碎碎的同情与高贵的硬币去布施一切非城市人了。但是,吴亮似乎开始在自己放逐自己了。他似乎已经重返那个充满狰狞的时代,那个他还蓄着几根黄毛的人生段,据说那时他常常充满恐惧地躲在城市一隅去窥探来来往往的城市人。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了一本好书,叫做《名人和书的故事》。之所以称之为好书,是因为过去对名人有所闻,对名人创作的书亦有所了解,惟独对名人与书之间的事情很少知道。这本书刚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书中谈到了名人与书之间的许多感人故事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种想法、感慨。这里,我只是谈谈自己印象比较深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正>自从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以来,我认真学习了善洲书记的先进事迹,深受教育。最近,又研读了唐似亮创作的《大道健行》一书,对杨善洲的标杆作用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道健行》生动、朴实地再现了杨善洲平凡、伟大、崇高的一生,催人泪下,振奋人心。他六十年如一日,坚守着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以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丁宁 《出版参考》2005,(5):29-30
报告文学《老年悲歌》是一部传达了百姓心底的声音的书。不知不觉中,中国己悄悄步入老龄化社会,在老龄社会里怎样才能避免失落、怎样才能活得快乐?不要说老年人,就是不少即将步入老年的中年人心中也没底。面对躁动于社会潜意识层中的这份不安,女作家曲兰的《老年悲歌》,紧紧扣住如何能让老人在享有尊严和爱的慰藉中走向死亡,而不是在经历漫长的冷漠、孤独和歧视之后结束生命这个主题,撰写了这部报告文学。这本书也是青年朋友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13.
黄伊先后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文学编辑,《编辑的故事》写的就是他几十年问的所见所闻,该书在金城出版社出版以后,许多总编主编、作家翻译家纷纷给黄伊写信,畅谈他们读了谊书的一些感受,现摘要发表其中几篇。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本叙说编辑工作的故事,讲故事的人,是一位做了半个世纪编辑工作的老人。他的故事极为平淡,都是些“稗官野史、逸文趣事”,却折射出一位可敬的编辑的精神世界。作者黄伊以“敬业和奉献,开拓与创新,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为题开篇,是耐人寻味的。作者在书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人大中文系的一位应届毕业生来出版社实习,编辑室主任委托他接待。此时的黄伊,已是从业四十多年的资深编辑,有着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但是,他没有向大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却对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讲述自己用半生心血换得的深切体会:当编辑最要紧的一条,是要…  相似文献   

15.
本栏刊登的文章,都是上海市1990年“火炬杯”职工业余书评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读过这些文章,犹如置身于瀑布前清新湿润的空气中,精神为之一振。两千字左右的短文,哪一篇也没有拼凑若干条理由,全面肯定或否定哪一本书。一篇是讲《新编》新在哪里,再一篇是用对话形式回答如何看待一部题材重大又有新鲜观点、材料的著作,另一篇批评一部普及读物在编写思想方面不够全面之处。大约由于作者都身在基层、熟悉群众语言、了解职工读书思想脉搏的原因吧,文章都使人感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深度。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组织这项征文活动已历三届,这里发表的不过是去年六百余篇应征文章中的三篇。预祝他们在来年纪念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开展十周年之际,能在书评辅导工作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清风——重读于光三则《故事新编》四川自贡教育学院卢从义编者按:于光同志在新四军时期就从事新闻工作,不幸于去年病逝。最近,她的女儿在清理她遗物时,发现了一份“文革”中批判她的材料,于是请她的老同事卢从义同志写下此文。本刊发表此文并附“批判材料”,一为...  相似文献   

17.
学术圈里的恩恩怨怨是很有些情场意味的,研究者之于被研究对象,每每因情有独钟而流于论多独断以至于独尊。唐德刚教授是深受胡适器重的“最好的好后学”,他自己也素以胡适研究专家自居,由他来为胡先生  相似文献   

18.
一万年的历史:一万年的战争,在混浊的地球上空,飞机满载着炸弹沉沉飞过。有时,我们可以看见一条条公路和铁路,都细如丝线。或者是块类似灰斑的东西,由成千万个小立方体聚合面成,仿佛一块霉点沿着峡谷延展开来。这是一桩人类的故事。持续了数  相似文献   

19.
记录历史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史书的,一是史诗的。即便是后者,20世纪以前的史学家们也认为,史家并不那么重要。谁会在乎《江格儿》的作者是谁呢?荷马也不过是一个集体性的笔名。对此,19世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富斯特尔曾有一个经典性的说法,他说:在史时,“说话的不是我,而是历史通过我说话。”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上半叶,人类曾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梦魔虽已过去,但世界仍不平静。重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对我们满怀信心地走向新世纪,将有极大的教益。《当代10:界风云》(安徽教育出版出版)一书写法、同于一般的历史教科书。作者别具格地截取历史的横断面,精心选抒能够总体勾同近半个世纪地出的五十个重大事件,向我们展示厂这一时期的世界风云变幻。作者一面叙述史实,一面穿插一些有史可考的人物典故、逐闻趣事,使人谈起来轻松愉快,如同听故事一般。这是本书的最大特色。对于普及性国际政治历史读物,如何吸引读者,使公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