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当今社会,腐败的产生集中于中国的精英阶层。实现精英和民主的真正结合,才能促使精英阶层自觉认清社会腐败的本质,增强个人对社会腐败的免疫力,从而有效地抵制腐败。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交接的变革过程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腐败现象日益成为现实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惩治腐败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腐败产生的经济根源,内在动因和现实条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对当前存在的腐败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解决。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信用惩戒制度可以作为腐败治理的崭新机制引入治理体系,以全面优化“政商关系型”腐败治理机制短缺的问题。中国特色信用体系的制度构建,依循“金融诚信—商业诚信—社会诚信”的生成机理,信用惩戒已然具有市场经济规制机制的机能。信用惩戒引入我国腐败治理机制体系,能够突破传统腐败治理机制的瓶颈,促进腐败预防模式的代际更新与现实化。信用惩戒引入国家腐败治理机制体系的重点在于:(1)将“政商关系型”腐败作为信用惩戒治理的中心,聚焦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领域的腐败治理;(2)以升级“行贿黑名单”制度的治理功能、拓展数据化治理的范围作为信用惩戒机制建设的重点;(3)以企业合规制度体系的现实化推动信用惩戒腐败机制的落地应用。  相似文献   

4.
权力腐败是不正当地运用公共权力捞取个人好处的一种行为,也就是指为私人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当前,权力腐败在社会转型时期又有发展,主要表现为: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腐化堕落。它污染了社会风气,威胁着社会稳定。能否正确认识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关系到能否准确寻求消除权力腐败思路的方向性问题。笔者通过对权力腐败道德成因的分析,凸现道德反腐制腐的价值,指出要有效地遏制权力腐败,必须加大权力道德的治理,从根本上改善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状况。  相似文献   

5.
权力腐败是一个历史问题、世界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权力腐败的产生和泛滥,有它最一般的根源,还有我国特定的原因。消除权力腐败现象,必须针对其产生和泛滥的原因,结合经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采取一切有效的手段,包括政治、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教育的和舆论的手段,加大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6.
论宽容的社会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容的社会环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宽容内涵和宽容特征。实现宽容的社会治理对于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和创新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宽容的社会治理必须以宽容理念为原则处理好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之间的关系、治理目标和治理手段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社会治理和现代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莆田学院学报》2022,(1):97-102
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疏理有关明朝教育腐败和治理措施的研究文献,分析明朝教育腐败和治理状况。研究表明:明朝的教育腐败主要表现在官学领域;其主要原因是战争导致国家财政拮据、功名的诱惑驱使士子不择手段、统治者利用八股文禁锢思想、官吏凭借职权弄虚作假、党羽之争败坏教育风气和教育体制自身的缺陷;教育腐败导致生员泛滥、士风败坏、朋党之争加剧、教育空疏、读书人思想僵化、社会进步受阻;明朝采取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严格考试审核程序、谨慎选拔提学官、淘汰不合格生员、施行教育监察职能等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腐败不仅仅会对发生腐败的国家自身产生巨大危害,而且会破坏区域甚至全球的经济与政治秩序的和谐。因此,国际社会必须采取一致的步伐,全力合作共同治理腐败,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正好是这一思想的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9.
公共教育权力腐败是指掌握与行使公共教育权力的主体滥用公职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共教育权力腐败主要源于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这既表现为公共教育权力性质方面的"公共性"与"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表现为公共教育权力运作方面的"公众委托"与"私人使用"之间的矛盾.当前,对于公共教育权力腐败的治理,需要通过权力、社会、权利与道德等不同路径来综合执行与实施.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封闭性或开放性决定了社会治理的状况,在近代社会早期的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地域界限的突破,熟人社会转化为了陌生人社会,有限的开放性决定了社会治理需要依据规则进行。然而,工业社会是一个存在着知识霸权的社会,是一个排斥文化差异的社会,因而,社会治理仍然是一种半封闭、半开放的治理。工业社会的领域分化造成了人的身份与角色的二重化,也同时使社会治理分化为国家治理和组织治理两个部分,进而使社会治理陷入各种各样的矛盾与逻辑悖论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现了法治。作为法治基础的法律,具有公开性的特征,但是,当法律落实到社会治理过程中并以法治的形式出现时,却仍然具有封闭性的特征。不过,全球化、后工业化意味着人类社会治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此前一切"使动"与"被动"的社会治理响应机制都将终结,代之而起的将是为了人的共生共在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1.
转轨时期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学是从资源配置和效率来阐述对一切行为的判断准则。本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当前日益猖獗的腐败行为,对腐败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以及腐败治理提供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容易产生不良心态。不良心态的表现,主要有浮躁心态、郁闷心态、嫉妒心态、攀比心态和跟风心态。通过对不良心态的分析,提出矫治不良心态的措施,即改善心智模式、缓解心理压力、和谐人际关系和培养生活情趣。要树立起健康心态的目标:打造阳光心态,保持平和心态。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官与官出数字”本质上是政绩评估与被评估之间基于利益得失的考虑而进行的一种博弈过程。数字腐败出现的原因是“数字出官与官出数字”博弈过程中存在制度缺失。因此.要从樨本上杜绝数字腐败就必须从政绩评估体制与统计制度改革等方面入手.完善作为“数字出官与官出数字”博弈规则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中国学术腐败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经济学基本观点、原理和方法,对转型期学术腐败的发生从深层次进行了探讨,得出的结论是:转型期社会巨大的需求市场和供给源将使学术腐败愈演愈烈。并就此问题提出了治理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腐败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思想道德力量的失效,主要表现为行政道德失效和官本位的历史遗毒;二是权力监督力量的失效,主要表现在社会与政府的二元分化还没有完成,监督权威不够以及普遍存在崇圣意识的臣民心理、权力崇拜心理。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就必须加强思想道德的建设,加快以权限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加强行政道德立法,厉行法治,提高公务员素质。  相似文献   

16.
转型国家和地区的腐败与反腐败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情况的侧面反映。俄罗斯、韩国、台湾等转型国家和地区民主政治发展中腐败放量增加,既有腐败的一般性原因,更有转型期制度约束缺失下政治分权导致腐败切入点分散化、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下权力设租和寻租恶性循环、传统政治道德体系解体下公职人员从政心理发生裂变等特定因素的推助。我们必须看到导致腐败的因素会随着问题被暴露以及社会寻求完善的民主与法制而发生改变,民众的民主监督技能也会因民主的教育而大大提高。对于转型国家和地区民主化发展中不断上演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我们不能在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下固步自封,停止民主政治发展的探索,更不能背离民主。需要借鉴当代民主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民主实践的经验与教训,顺应本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垂正确制定未国臣章政治发展酌方略有莳揭制叔力腐败  相似文献   

17.
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现阶段,由于体制不完善、对外开放和监督机关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腐败。其主要表现为权力腐败、行业腐败和社会生活腐败。需要完善体制、加强监督、健全法制、加强干部的教育,才能防治腐败。  相似文献   

18.
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现阶段,由于体制不完善、对外开放和监督机关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腐败。其主要表现为权力腐败、行业腐败和社会生活腐败。需要完善体制、加强监督、健全法制、加强干部的教育,才能防治腐败。  相似文献   

19.
腐败犯罪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对于人性本善的假定,导致监督理念的阙如;一是家国同构的理念,使法律弱化,权力异化。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念在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折射出人的各个方面的矛盾和冲突。而对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价值本位的不稳定性使我们有必要再度对之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以尽量得出一个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类利益的社会价值本位的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