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科学论坛》2010,(1):71-76
以“跻身教育的‘精神贵族’之路”作为访谈文本的主标题,事先并未征得查有梁教授的同意。查有梁教授是我国教育研究的先锋,是不断学习、锐意创新和无私奉献的楷模。解读他,似乎只有借用“精神贵族”一词才足以概括他精神的强盛和富有。作为传承和推进人类文明的研究者、教育者,做一个精神贵族,难道不是人生的至高追求?  相似文献   

2.
查有梁教授在《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一文提出了《对话》里的“八个误导”,指出这些误导表现出了西方后现代理论在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思潮,因此得出课程改革需“软着陆”。本文认为,查有梁教授对新课改“突变式”、“运动式”、“大跃进式”的非难,对新课改成果悲观的寿法有待商榷。本文就“误导”涉及的关于教育基本价值取向、基础学力观和知识观、课程实施观和教师角色转型、课程改革立足点与次展趋势等问题与查有梁教授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查有梁教授在《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一文提出了《对话》里的“八个误导”,指出这些误导表现出了西方后现代理论在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思潮,因此得出课程改革需“软着陆”。查文对新课改“突变式”、“运动式”、“大跃进式”的非难,对新课改成果悲观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因此有必要就“误导”涉及的关于教育基本价值取向、基础学力观和知识观、课程实施观和教师角色转型、课程改革立足点与发展趋势等问题与查有梁教授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4.
“课改呼唤文化力挺”。是笔者基于课改行进艰难的体验和思考所形成的认识。这种思考与认识.系查有梁教授《十年课程改革的理论分析》一文所引发。笔者以拙文呈现思考轨迹并兼与查有梁教授商榷。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和邓小平教育思想之比较查有梁 系统科学中的整体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系统只有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邓小平强调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他说:“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刺思想,而...  相似文献   

6.
夏璐 《高教论坛》2001,(2):96-97,42
《教育建模》 ,查有梁著 ,31万字 ,广西教育出版社 1 998年 1 1月版 ,2 0 0 0年再版。责任编辑 :卢少  关于各学科的建模以及有关教育理论 ,国内外的学者研究颇多 ,但尚未有一本“教育建模”。查有梁先生在经过 30年的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之后 ,发表了很多论文和专著 ,而其新作《教育建模》 ,是从“怎样构建教育模式”的角度撰写的一本有理论、有模式、有案例的新著。该书在系统科学原理的基础上 ,深入地研究了一般模式论 ,探讨了教育建模的理论 ,提出了教育模式三原理和教育建模三原理 ,并把这些原理贯串于教育建模的研究之中。概而言之…  相似文献   

7.
“教育模式建构的理论” 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查有梁新著《教育建模》是这一课题研究的成果.这本专著的突出特点是创新.第一,作者提出一般的模式理论,提出  相似文献   

8.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金生铉认为,获得承认是人性中的自然倾向。教育中的交往结构是一种相互承认的关系结构。儿童作为完整的人,其精神品格是通过教育对他的“特殊性”的承认获得发展的。教育承认包括了爱与关怀、权利的尊重、社会重视以及完整发展的内涵。在这种承认的教育关系中,  相似文献   

9.
查有梁先生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理论组成员,先后在成都七中、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他在全国各地讲学“课堂教学审美设计新探”“教师教育的有效模式”“40年教学的20条经验”等贴近一线的教学内容专题,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欢迎。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教育内容,基本上都是属于道德范围以内的。孔子的道德观在当时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在中国伦理学说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儒家伦理学说影响尤为突出。他放弃传统的宗教性、贵族性的道德规范,代之以社会性、一般性的新精神。他不把道德看成是奴隶主贵族的专利品,而是把它普及到民间来,把不下庶人的“礼”下庶人,把道德作为一般“君子”的行为规范。他不把道德作为侍奉上帝鬼神的手段,而是  相似文献   

11.
九载辛勤耕耘 今朝硕果累累——主体教育实验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3月 2 9日至 4月 1日 ,“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鉴定会暨主体教育实验第五届年会在成都召开 ,黄济、王英杰、卓晴君、潘仲茗、吕达、查有梁等教育界知名专家以及来自全国中小学第一线的 30 0多名教师代表与会 ,实验研究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在会上作主题发言。至此 ,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已整整走过了九年艰辛历程。作为“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这项实验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并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广泛赞誉。  一、主体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一 )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2.
科南特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体现了当前世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他在提出强化教师教育学术性的同时,注重教育专业学科的发展;主张大学与中小学紧密合作来做好未来教师的教学实习。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科南特提出了“教育临床教授”的实习指导方案,它是其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和特征。他还主张将教育实习作为检定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认为负责指导教育实习的教师必须是精通教育专业理论和中小学教学实践的专家。“教育临床教授”是他在否定部分教育专业课程之后对教育学教授的安排,也是对传统教师教育模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教育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代名学和教育家,李大钊的教育思想也是很丰富的。他强调教育对国家和社会进步具有“培根固本”的重要作用,凸显出“科教兴国”的战略远见。他在普及国民教育、规范培养目标、力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的主张,映透着他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和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李大钊的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中国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劳动人民着想,办劳动人民需要的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家中,首推陶行知。1891年10月,陶行知生于安徽省歙县,191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191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国,担任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教授。1926年,开始倡导乡村教育运动。1946年7月,陶行知在争取和平、民主运动高潮时,在上海逝世。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说他“是一个毫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今年10月是陶行知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他,我们要学习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崇高师德和进步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成长     
约翰·杜威是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任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论述教育的本质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主要著作有《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和《哲学的改造》等。被誉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他一生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金富 《教书育人》2011,(12):68-6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倡导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打破了当时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教育走向大众化。提炼孔子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刘宗岐 《快乐阅读》2013,(12):84-84
有人问杨正宁教授: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相比孰优孰劣?他回答说:不能笼统地说,应该是各有优劣,他最后概括了一句话:“中国教育给了我严谨,美国教育给了我创新。”杨振宁教授的这句话清晰地反映了出了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中国的教育比较模式化,而西方的教育则比较自由化,就是说不像我们的教学那样死,可能比较鼓励敢于创新。严谨是优势,我们不能丢掉,但创新精神不够,应该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隐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是面向心灵成长的活动,是师生精神生活的过程。精神的神秘性和不可言说性,使得对于作为精神成长的教育过程的言说,只能言近而旨远,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关于“教育”的表达,基本上只能是隐喻性的。所谓隐喻,作为比喻的一种,不用“如”、“像”、“似”、“好像”等比喻词,  相似文献   

19.
与古希腊信奉的纯粹理性不同的是 ,中国原儒信奉的是一种人文理性 ,即从古代礼乐文化而来的精神力量。正是由此出发 ,孔子以“仁”释礼 ,从礼乐中寻找到道德和情感的依据 ,以积极入仕的方法贯彻他的理念。当他个人的入仕遭到挫折以后 ,他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到培育弟子中去。以古代贵族才能掌握的六艺为教材 ,以“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将贵族文化传播到民间 ,从而在根本上扭转了传统学术文化的行进方向。他的教育使原来“君子”的概念由世袭贵族变为道德贵族 ,继而由“血”而优则仕变为“学而优则仕”。孔子以德行释君子 ,就是要通过道德精英的培养 ,以精英引导一般人 ,从而使整个社会精神水平提升 ,从而实现“天下归仁”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20.
全国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典型和代表。高校聘请全国劳动模范担任特聘教授,开展“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有助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制度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丰富发展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推进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实现、形塑社会劳动新风尚。推动“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成为高校劳动育人普遍化的有效教育模式,需要统筹推进“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将劳模育人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