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素质培养教育提出若干思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入手,阐述了高校图书馆转变观念、普及图书情报知识、开展形式多样服务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论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大学生英语文化素质的现状,着重指出了目前英语教学中大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知识的缺乏。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英语氛围,培养大学生英语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艺术修养的现状,指出提高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必要性,并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研讨素质教育的涵义,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对策和途径。综合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不仅要重视知识教育,还要重视能力、个性、文化素质、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遗憾——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十五载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15年来取得一系列可视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文化建设和大学生全面发展;但相对于形式的繁荣而言,在无形的大学生文明素质和精神世界层面,其成效并不显著。本文在探讨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瓶颈的现状与原因基础上,探索通过经典研习的课程设置落实文化素质教育宗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及途径,并说明开展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连生 《教育探索》2000,(12):18-20
1999年元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内蒙古大学时指出:文化素质教育很重要,应当好好抓,理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人文方面的知识,文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江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内容。毋庸置疑,强调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件大事。特别是自1995年在教育部直接领导下开始的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以来,众多高等学校多方探索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相应的理论研究也有了长足进步。当然,面临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人数逐渐增多,但是当前的大学教育中,高校忽视了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甚至任其自由发展,降低了高等院校国家责任意识。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及各民族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十分不利。因此,本文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特定研究对象.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研究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因素,探讨构建国家认同的教育新途径,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激的民族认同倾向,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积极作用,对于我国现阶段促进民族稳定、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对于素质教育、时代发展、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意义,介绍了我国目前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两大新途径,即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期望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传媒在文化生存发展中的作用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身处信息环境中,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主体是否能进行有效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在新传播秩序中的地位和将来的状况。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主体中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媒介素养的亚群体,除直接承担着传播少数民族文化职责外,在人际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提升了整个文化传播主体的整体媒介素养。因此。从信息社会民族地方文化传播需求入手,着眼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特征,并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群体进行文化自我表述的意义,论述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媒介素养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潜在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推进广东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广东省推行"文化强省"战略,文章探讨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与广东"文化强省"战略的契合度,阐述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对广东"文化强省"战略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结合广东"文化强省"战略目标,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措施:重视岭南文化,在大学校园传承岭南精神,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完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让大学生感受广东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3.
谈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素质教育的涵义文化素质指的是大学生一般的文化养成 ,相对于专业素质而言 ,主要强调的是让大学生在专业教育以外 ,受到广泛的文化陶冶 ,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 ,活跃大学生的思维 ,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从而升华大学生的人格 ,提高整体素质。从内容上讲 ,文化素质教育应当包括人文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两部分内容。所以 ,在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时 ,决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的传授 ,而要从人的全面发展加快社会整体进步的高度 ,把知识传授和精神熏陶、道德的修养结合起来 ,从全面塑造人的角度出发 ,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所以 ,文化素质教…  相似文献   

14.
大力提高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围绕着经济建设中心,通过脱贫致富来实现;当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制约的时候,应该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摆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这是振兴民族的当务之急和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云南、四川等少数民族占较高比例的大学进行创新精神培养现状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精神水平总体呈正态分布;少数民族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显著强于其他类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理工科类少数民族大学生显著强于文科类。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应高度重视反思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大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弘扬本民族特色文化培养其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因而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是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具有多元民族文化背景的民族院校进行跨文化学习和生活,文化适应能力成为其信息素养构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借助文化适应理论,依据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问卷调查和个体深度访谈的数据分析结果,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构建中的态度倾向、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建构与其文化适应意识、能力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前的信息素养文化资本较弱,入学后普遍对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呈现积极态度;民族院校开设的信息技术等公共必修基础课程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提供了重要帮助,校园网络、在线网络课程、同伴间的互相学习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适应和信息素养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民族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亟待完善。最后,本研究基于文化适应的学习环境,提出提升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1)在意识观念上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教育;(2)在技术知识上不断完善民族院校的信息素养教学改革;(3)在组织管理上加强民族院校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职学院学生全面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分析目前高职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现状入手,探讨了如何针对实际,加强学生全面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广西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前沿,不仅要发展11个世居少数民族的本土文化,而且要面对东盟十国的多元文化。为了确保广西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的有利文化地位,抵御文化垃圾和文化帝国主义的侵袭,维护广西本土民族文化安全,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观,坚持以生为本,加强广西地方院校大学生多元文化素质教育,增强其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全面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才能、鉴别力所构成的文化造诣或素养的一般体现。高校教育中所传授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只是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方面,若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应注重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当前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就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提出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一)从总体情况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呈现积极、健康、务实的特点。1.政治态度端正。少数民族大学生当前思想走势与社会发展的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