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在过程上迅速制造被规训的肉体和灵魂,通过诱惑的手段迫使学生接受规训,营造了"为了你好"的话语氛围支持规训。在这样的进程中,"差生"不断被制造出来。规训导致学生受到巨大伤害。教育要超越规训,就要摒弃"成人想象",尊重"个体想象";改变"理性人"的假设,恢复"完整人"的真实;规避消极体验,累积积极受教育经历。  相似文献   

2.
加强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志向,使中小学生从内心深处构筑起抵御违法犯罪的思想防线和坚固堡垒,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要对中小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科学精神。要通过生活小事、日常琐事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正确面对金钱、权力和荣誉,使学生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把握好人生航向。学校要使法制教育进课堂,经常开展社会法制教育,要通过典型案例、新闻宣传、建设法制教育基地等措施,加大社会普法宣传的教育力度。增强中小学生的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3.
蒲玉秀 《甘肃教育》2007,(5S):14-14
加强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志向,使中小学生从内心深处构筑起抵御违法犯罪的思想防线和坚固堡垒,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要对中小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科学精神。要通过生活小事、日常琐事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正确面对金钱、权力和荣誉,  相似文献   

4.
王澍  杨进 《中学教育》2010,(4):31-34
纪律之于人的发展十分重要,是学校教育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任务;学校一般在知、情、行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然而其中却存在着通过灌输、诱惑、惩罚等手段规训学生,混淆纪律教育和规训的现象。因此,必须对纪律教育和规训进行区分,通过引导学生建立规则、累积学生的积极情感经历和扭转对学生的人性假设,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纪律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 :“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 ,校内校外 ,课内课外 ,都要抓紧 ,一点放松不得。”这一重要谈话为我们在新时期做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指明了方向 ,为我们探索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开辟了广阔前景。芦溪县这几年在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开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竞赛活动 ,形成学生思想道德良好品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最基本、最实际的要求 ,是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好的教材。所以 ,我们把中小学生日常行…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发生与其在儿童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的规训有关。康德认为的规训是把动物性转化为人性,这种规训既不束缚儿童自由和个性的发展,又不允许儿童随其心性、放纵自流,而是为了人类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规训的教育价值体现在规训符合人类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提出尊重学生的自由和权利、教师要以身作则、寻求家庭教育的配合等一些基本策略,以达到良好的规训效果。  相似文献   

7.
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独辟蹊径,其规训权力在教育中的蔓延,使得规训教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特征。规训教育在学校中的成功运作显然应归功于规训技术的隐性实施。规训教育的内隐化、扩大化及其劣根性注定学校教育要向教化性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8.
班级场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领地.班级是由学生构成的独特的社会组织,教师以局外人的身份涉入班级组织.规训现象在班级场域中已然泛化,教育的本真诉求被掩盖.班级场域中的规训主要体现为偏控制性的规训.从对身体的摆布和监视、对言语的设置和控制、对精神的干预和规训三个维度揭示班级场域中存在的对学生的控制与规训现象,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继而进一步指出矫正性的理想教育构型.  相似文献   

9.
美国历来极为重视中小学生公民教育。自1971年起,美国开始对中小学生公民教育进行全国性教育成就评价,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美国公民教育由四个主要的评价目标组成:评价学生储备的公民知识和公民技能;评价学生对美国民主的核心价值、原则、观念的理解;评价社区和学校中影响学生公民教育的因素;评价要避免歧视,提供有效信息。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素质。极大地引导了中小学公民教育,促进了中小学生公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应借鉴美国中小学生公民教育评价中的有益经验,促进我国中小学生公民教育评价改革:如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教学与评价分离;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价要贴近学生实际;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价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规训是对人进行生产、规格化和标准化的权力技术。规训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与泛滥导致教育的规训化,后果是人被物化。影响学生的和谐发展,造成师生关系疏离冷漠,导致教育环境的浮躁,与教育的本意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1.
学校纪律是为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和自由权利的实现而制订的学校规范、规则和规章。学校纪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实践中存在混淆纪律教育与规训的现象。纪律教育不同于规训,学校在纪律教育实践中,应树立正确的纪律教育观念,克服"管理主义"倾向,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避免纪律教育异化为规训。  相似文献   

12.
"规训"与"身体规训"是两个含义丰富的概念,需要重新梳理和界定。身体规训与体罚、自由、尊重、养成教育等相关问题存在着内在联系与区别。身体规训不同于体罚,它们在实施目的和实施手段方面都有着本质差异;身体规训与自由之间存在必然的张力,它是人类真正实现自由的平衡砝码;身体规训与尊重必须保持辩证统一,只有两者相互限制,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身体规训与养成教育是外在强化与自我内化的完美结合,它们需要在教育中相互结合、共同发展。身体规训的合理性因素体现在以下方面:身体规训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身体规训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蕴藏着身体规训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13.
对宜昌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学习态度普遍较为积极,但有部分学生由于压力过大引起了躯体化反应,"学业不佳"排在心理困扰之首,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很大。因此,要建立适应中小学生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学生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加强学习心理...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中的表扬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行为和认知的赞扬和肯定,更是一种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手段,如果他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由,就会表现为一种标准化和生产性的规训方式。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知识和权力“共生”关系在教育中的运作载体,这也为表扬的“规训化”提供了环境基础。这种规训的形式主要通过“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等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工程教育按照科学教育的体系来构建,并且脱离工程实践与产业需求,是目前工程教育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从学科规训的视角来对科学教育体系进行分析,可以对科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如何影响着工程教育、工程教育的实践性是如何被遮蔽,以及工程教育是如何在学科规训中走上了科学化的人才培养道路等问题作出更为深层次的解读。工程教育要回归到工程自身,就必须打破纯科学学科体系中以理论逻辑为中心的学科规训制度,重构应用学科以实践逻辑为中心的学科规训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师养成的教育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16.
规训是对人进行生产、规格化和标准化的权力技术。规训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与泛滥导致教育的规训化,后果是人被物化。影响学生的和谐发展,造成师生关系疏离冷漠,导致教育环境的浮躁,与教育的本意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7.
福柯认为规训是对人进行生产、规格化和标准化的权力技术,规训在教育中的普及与泛滥导致教育的规训化,后果是人被异化。福柯的规训理论有助于增强对现实教育问题的理解。当前,学校对学生的身体规训承载了太多文化的、社会的意义,学校教育在追求客观性、共同性、规范性,追求效率的同时,忽视了个体的主动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忽视了人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8.
校外学习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和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我国中小学生的校外学习场所包括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其中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在校外培训机构接受学科补习。但由于校外教育在教育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对中小学生校外学习效果的认可度均较低。要真正发挥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协同互补作用,需要从多方面引导社会和家长正确认识校外学习,并对校外教育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9.
熊永峰 《教育教学论坛》2012,(16):235-236,220
国家教委在《中小学德育纲要.》指出的重要精神,强调思想品德教育要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所以开展中小学生德育工程建设是当今的教学大计。本文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结合我校现状对于如何进行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自然科学范式和学科规训制度的滥用,在规范教育学的操作与陈述形式的同时,却放逐了教育学的价值和人文关怀,在形式和内涵上对教育学均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教育要成学,但并非一定要成自然科学之学;也未必一定要成学科规训之学.今天的教育学要寻找更为合理和恰当的表达方式,同时为明天的教育学留下足够的发展与言说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