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教育是对人的潜能和智慧的全面开发与引导。生命教育专注于开发和引导人们对生命自身有一种本质性的认识,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与意义。要正确把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规律,必须廓清生命教育本身的维度及其内涵。本文从形态论维度、意识论维度、认识论维度、本质论维度与境界论维度五大视阈对大学生生命教育内涵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及其它漠视生命的事件频发,亟需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具有三个维度,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需要树立生命教育理念,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浅析大学生生命教育——从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本身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开始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手,阐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若千问题,并指出从心理健康教育向生命教育的跨越,实施高校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本身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开始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手,阐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若干问题,并指出从心理健康教育向生命教育的跨越,实施高校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所谓语文教育的生命维度,就是把语文教育置于生命教育的关照之下,找回失落的人的生命,使教育重新回到它的原点。在此观念之下,需要对教育的基本要素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6.
出生在新时代的"90后"青少年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群体在生命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可以从社会、家庭、网络、个体四方面背景分析其特征及形成原因,并从意识建构、课程设计和环境建构三方面找到有效可行的生命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刻不容缓。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作为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因此本文从参与主体的四个维度出发,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科学分析并制定相应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是开展高校生命教育的主渠道,同时需要实证研究进行课程实效检验。以某985高校生命教育公共选修课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某班学生的课程反馈进行编码分类,考察学生实际收获情况和课程目标完成情况。结果表明该课堂能在认知、情感、意向和行为等方面带给学生实际收获,且符合课程设计的思政目标和具体目标。基于结果讨论和学生反馈的课程建议,对未来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实施提出优化策略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相应带来人们的精神富足,反而出现了"教育荒废"现象。日本对此开出了"生命教育"的药方。日本生命教育内涵丰富,我们可以从生死关系、身心健康、生存发展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能比较真实、清楚地展现其面貌。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生命教育具有以下四个维度:生命意识、伦理意识、和谐意识与责任意识.通过生命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捍卫生命尊严,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都是"预期的"、"未完成的课程"。只有高等学校课程成为"学生课程",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扬弃"和"自我超越",它才成为"完成的课程"。当高等学校课程成为"学生课程",每一个大学生都不仅仅有自己的学科与专业,更重要的是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课程体系,有了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文化视界、科学与人文精神、个人修养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穆尔关于远程教育的"三个相互作用"理论和特里·安德森博士关于远程教育隐性课程的四个"维度"的理论,研究远程教育中如何建设隐性课程的问题,并提出建设隐性课程的措施,如:继承物理校园的优点、使用人性化资源管理系统、构建远程教育校园.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哲学已从"科学理性主义"向"生活实践世界"转向背景下,基于"理性主义—学科逻辑"建构的、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西方主流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面临从理论到现实的诸多问题与困境。基于"生活世界—实践逻辑"建构的通识教育"四元四维"课程体系,从哲学基础、建构逻辑、要素结构、宗旨目的等诸多方面对西方经典"核心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解构和重构,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范式变革。"四元"指人的生存发展的四个主要领域或场域,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研究;"四维"指人的精神发展的四个维度或层次,即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和价值论。"四元"与"四维"之间有着深刻内涵与严密逻辑关联,即:学会做人—追求完美—价值论,学会做事—追求仁义—实践论,学会学习—追求至善—认识论,学会研究—追求真理—本体论,从而形成"四元四维"课程体系的"空间结构圆锥模型"和"逻辑结构矩阵模型"。"四元四维"课程体系,以"形而中"的人的生活世界为中介将"形而下"的物质生产的"科学世界"与"形而上"的人的精神发展的"理念世界"结合、贯通、统一起来,其最终目的、旨归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及"人的自由解放"的社会理想相契合。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是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科学地再现了典型的资本运动的历史和发展逻辑,包含有简单商品、单个资本运动、社会总资本运动三个阶段、一般与特殊两种过程、直接性与间接性两个层面、主导与从属两种主体这四个维度。其中主要的基本理论都有相应的规定,只有了解这些维度,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各种基本理论及其科学性条件。  相似文献   

15.
当代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正在发生有意义的变化,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及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刻。在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从注重认知层面的学习转换到注重联通层面的学习,构建开放的学习社区和课程圈,对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台湾生命教育到华人生命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源生于一所天主教中学的伦理教育和宗教教育,具有深厚的西化倾向和宗教色彩,倘若普及推广于各地华人社会,有可能出现不相应状况,有待进行本土转化扩充与在地落实扎根。台湾生命教育偶然走上以哲学为核心学问的道路是其特色,转化后的“华人生命教育”将据此发展以中国人生哲学与生死哲学为中心价值的生命学问。这种“生命的学问”反映出传统儒道思想与民俗信仰的智能结晶,具有“后科学、非宗教、安生死”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着力把握好课程思政建设的定位、体系、课程、考评这四个维度,要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实现导向上的同一性;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协同育人体系;要提高教师政治素养,转变教师育人理念,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形成有思政导向的课程;要构建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实现定性考评与定量考核的有机统一,形成真正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18.
The article begins by drawing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concepts of “curriculum” and “programme of study”, and goes on to show that curriculum reform involves much more than simply rewriting programmes of study. The reforms that are presently sweeping across education systems throughout the world qualify, in many cases, as true paradigm revolutions, given the magnitude of the transition from an objectives-based to a competency-based pedagogy.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complex nature of a situated approach to competence by exploring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a number of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situated action/cognition, distributed cognition/intelligence,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and enaction. The value of a situated approach to competence is that it goes beyond an objectives-based pedagogy,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ncorporating the best of what it has to offer. Original language: French Philippe Jonnaert (Belgium) Doctoral degree in educational studies from the Université de Mons; formerly,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é de Louvain-la-Neuve in Belgium and the University of Sherbrooke in Canada; a visiting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é René Descartes, Paris 5-Sorbonne; he is currently a full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é du Québec à Montréal (UQàM); director of the Observatoire des réformes en education (ORé); and consultant to variou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n issues related t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mail: philippejonnaert@yahoo.ca Domenico Masciotra (Canada) Doctorate in educational studies from UQáM and completed post-doctoral studies at the Massachus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 is a researcher for ORé and consultant to the 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du loisir et du sport (MELS) of Quebec. E-mail: masciotra.domenico@videotron.ca Johanne Barrette (Canada) A graduate student in a doctoral programme of educational studies at UQáM; her dissertation concerns informal and tacit learning acquired through practice in business settings. She has worked as an educational consultant for adult education in the workplace; as an adult education teacher; as a project manager in charge of a number of Quebec-based and international proj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encies in the workplace; and is currently a researcher at ORé. E-mail: barsav@sympatico.ca Denise Morel (Canada) Denise Morel holds two master’s degrees: in philosophy (McGill University, Montreal) and in Applied Linguistics (Concordia University, Montreal); has worked as a teacher, educational consultant and analyst for the English Montreal School Board, and as a part-time lecturer at Concordia University; has participated in several programme development projects for the MELS of Quebec, and collaborates with ORé. E-mail: dmorel@emsb.qc.ca Yaya Mane (Canada) Holds a doctorate in educational studies from the Université Montréal; has taught at the Institut supérieur des sciences de l’éducation de Guinée (ISSEG); he is presently a lecturer in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é Montréal;, a research officer at the Centre interdisciplinaire de la formation de la profession enseignante (CRIFPE) at the Université Montréal;, and a researcher at ORé. E-mail: yaya.mane@umontreal.ca  相似文献   

19.
德育:从无视生命到激扬生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育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其真义在于“使人作为人成为人”。德育具有生命性,生命既是德育的原点,亦是德育的终点,德育是直面生命的活动;当代德育无视生命:漠视生命的尊严,压抑生命的自主,忽视生命的体验,曲解生命的意义;时代要求德育激扬生命,即尊重生命的逻辑,引导生命的建构,体验生命的律动,提升生命的意义,从而回归德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20.
郭思乐 《教育研究》2004,25(12):3-10,38
教育内部惯习性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外在性及权威性,方式的可比性,功能的控制性等特征,由于教育內部惯习性评价被普遍采用,使教育文化蜕变为可视性的教育亚文化。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挖掘教育內部惯习性评价的根源,正确看待教育干预和教育的非外视性的关系,走出教育评价的误区,以适应教育的生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