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湘菜美食旅游的发展急需在旅游专业院校中开发《湘菜美食旅游》课程,加强对湘菜美食旅游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研究。《湘菜美食旅游》课程对应的基本技能有:能准确了解游客对湘菜美食的需求,能知悉湘菜美食及文化(知),能从"色、香、味、型、器、养"品评湘菜美食(品),引导游客赏析、审美湘菜美食(赏),能向游客解说湘菜美食(讲),能向不同类型的游客推荐湘菜美食经典及品尝地(荐),能设计湘菜美食旅游线路并将它推向市场(开发)。  相似文献   

2.
美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食为主题的美食旅游也早已兴起发展。杭州拥有许多特色饮食文化资源,而这些饮食文化资源并没能在杭州的旅游开发中很好地展现出来。杭州美食在网络上遭到游客非议,同时还存在着体验性不足、缺乏重量级IP等问题。在“百县千碗”工程之后,亚运会到来之际,针对杭州开发美食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建立标准化、规范产业、开发美食体验产品和美食IP等方式,促进杭州美食旅游开发,为亚运游客提供更多样的旅游产品,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将杭州打造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派特色湘菜美食旅游是湘菜饮食文化与旅游高度结合的专项旅游,是文化消费的高级形式,是体验旅游的重要类型。当前,洞庭湖派特色湘菜美食旅游存在观念落后、信息密度低、分散开发和参与性体验不足等问题,应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实行"高瞻远瞩、瞄准方向和营销制胜"策略。在未来,洞庭湖派特色湘菜美食旅游新形态将不断涌现、旅游消费者群体将不断扩大,其社会功能将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会宁县饮食文化别具一格,基于旅游者对旅游美食越来越注重地方文化特色的背景下,通过研究会宁县美食旅游的现状,分析其发展美食旅游所具有的优势,深层次探究其所存在问题,建议要发展会宁的美食旅游应转变观念,与其他形式的旅游产品形成联动、设计推出会宁饮食文化的专项旅游路线、加大会宁美食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进而提出关于会宁美食旅游商品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熊继红 《文教资料》2011,(18):204-205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是旅游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认真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旅游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阐述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及要求:最后重点提出了该课程几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以期对该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食旅游具有其他旅游产品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开发美食旅游应具备特有条件,主要表现在:美食品种繁多,美食内涵丰富,美食基础雄厚,美食旅游区位优越,美食旅游客源市场充足,美食旅游产业链雄厚,政府积极推动美食旅游发展等。根据上述条件综合分析,可知佛山具备美食旅游开发条件,可将其打造成城市旅游名片。  相似文献   

7.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从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入手,综合运用案例-总结法、课堂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考核方法,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契合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是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参照公共课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流程,笔者尝试开发了这门课程。对这门课程重新进行定位,确定学习目标和内容,选定了恰当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上海注重对美食旅游资源的开发,其开发主要通过美食街、美食节和美食频道模式,这三种模式促进了上海美食旅游业的开发。然而在上海美食旅游的开发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缺乏平价美食街,新兴旅游区域缺乏知名美食街,上海菜的口味不易被国内大部分地区游客所接受。由此提出上海市美食旅游开发应注重美食、美景、美食文化相结合,高中低价位餐饮相结合以及针对不同目标客户群进行宣传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康忠慧 《广西教育》2014,(11):76-77
分析广西节庆旅游课程开发的背景,探讨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课程概念的逻辑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始于20世纪初。一百多年来,“不同课程学者又按照各自不同的‘课程’价值观来解释什么是‘课程’”,因此就表现出课程概念的多义性特征。据美国学者鲁尔统计,目前课程这一概念至少有119种定义。正是由于这种起点和着眼点的不同而产生的众说纷纭的现象,导致了“‘课程’概念扑朔迷离,越来越难以把握”。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职旅英专业《涉外模拟导游》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笔者认为在打造精品的过程中还应特别加强如下环节: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紧紧围绕岗位能力选取课程内容;2.采用三结合(讲练结合、模导结合、教-学-做结合)教学法;3.充分利用多维的教学手段;4.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5.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对知识性教学的抛弃,而是要求从工作任务出发,对知识性教学内容加以甄别,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就导游职业教育而言,通过田野调查,在明确旅游行业对导游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梳理出相应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体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内容采用差异性的项目课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派纳论“概念重构”和理解课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派纳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提出的“概念重构”和“理解课程”教育理论,从教育哲学、学校教育实践、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等多个侧面批评了传统教育和现实教育中的弊端,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在课程论诞生尚不足百年的历史中,目标模式、结构模式、实践模式、过程模式、情境模式、批判模式的不断提出与系统建构,不仅预示着课程研究由"课程开发"到"课程理解"的话题转变,而且表征了课程研究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到"实践兴趣"乃至"解放兴趣"的价值转向。现代课程模式演化中所蕴含的课程精神对于全面理解与实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制度与方法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有论者主张要像新中国教育的早期建设、学习前苏联教育学那样,来开展"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同时宣称,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科学"汲取的是前苏联教育科学的糟粕——凯洛夫教育学",它应该并已经被"抛弃"。这是否具有充分的事实和科学根据?值得认真研究。课程教学论当前面临这个现实重大课题。这两件事情或两个"运动"不能等量齐观,不可同日而语.很难相提并论。凯洛夫教育学反映了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定性,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教育实践规范,是现代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成果。虽然它本身有局限和缺陷并时过境迁,但具有基本合理性,至今仍有意义。"新课程理念"反映了对现代学校教育局限性的忧虑和改革设想,有一定思想启发性和积极成分。但是它矫枉过正,本质上不符合现代学校教育基本规律,且思想驳杂,含混模糊,缺乏实践操作性,不能指导课程改革。基于理论和实践品格、意义和历史命运的强烈反差,两者在中国的境遇也截然不同:建国初学习凯洛夫教育学过程中虽有缺点,但主要产生了积极正面效应;"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并采取"大破大立"的激烈方式,不符合教育改革特点。因而时间或短或长,代价或小或大,人们终究不会完全接受。其理论是非和对实践的消极影响需要严肃反思检讨。  相似文献   

17.
项目教学法强调项目的现场性、知识的综合性和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结合校本课程《区域导游》项目教学的构建,探索适合职业学校旅游类专业课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李灿佳 《教育导刊》2002,(11):22-24
课程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实践表明,任何成功的教育改革,必然把课程改革摆在核心的地位.因为,课程是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施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施工蓝图,是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这就是说,课程改革必然带动和推进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的调整和变革,把学校教育引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理论中基本概念的不清晰导致教学实践出现问题.对"课程"与"教学"、"教育性"与"教学性"、"发展"与"重建"等基本概念需要进行辨误式分析.只有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改革理论对教学现实的指导作用.同时,新课程改革的理想也遭到教学现实的拷问.秉持实事求是的改革精神,反思实践、修正理论是消弭改革理想和教学现实之间距离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