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这部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处处流露着宗教意味.杨宪益夫妇秉承着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进行翻译,尽可能多地保留中国文化的独有风味.在处理宗教文化相关之处时,采用了与其他译本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手段.文章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探讨杨氏对章回目录、专有名词以及诗歌的翻译,欣赏其翻译作品,揭示杨氏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胡璟艺 《海外英语》2012,(13):147-149
电影片名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国入世以来,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大片映入人们视线。中国内地、香港与台湾三地由于文化背景、翻译习惯以及审美价值的区别,对进口电影片名的汉译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对两岸三地电影片名翻译区别以及特色的探讨,有助于两岸三地影视翻译经验更进一步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亲属称谓一直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因为不同的亲属称谓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差异.只有搞清楚中国与英美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汉英亲属称谓的特点,我们才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亲属称谓,进而提高我们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理论联系实际是翻译教学的根本途径,要在翻译理论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激发教学对象的兴趣,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各种不同的翻译理论。释道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系统讨论翻译的第一人,本文对其"五失本,三不易"作了重新解读并以课堂教学为案例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翻译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5.
刘半农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之一.他主张通过翻译输入西方的诗体,推动中国新诗的发展.在诗歌翻译与创作中,刘半农践行了他的诗学观点,积极地翻译并尝试西方不同的诗体如散文诗,小诗,自由诗,十四行诗等等.由于他的翻译与借鉴,许多西方诗体为中国读者所接受.他也因此对中国新诗的建构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张希萌 《文教资料》2014,(22):27-29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使得中国政治文献翻译越发重要。政治文献翻译是中国进行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而因为汉英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的不同,导致该类翻译异常困难。本文通过分析政治文献翻译的特点、标准、难点及相关研究成就,提出了具体翻译实践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民生词汇的丰富程度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在全球化的今天,通过民生词的翻译可以及时地向世界传达中国的新信息,让其他民族更准确地了解中国的民情和社会发展动态。从语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以及民生词翻译成英语时可能面临的障碍出发,在把握"语义与文化并重"的方向上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使用直译、意译、注释等微观具体的翻译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文学翻译策略的相互运用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在21世纪,文化交流作为文学翻译的重要历史使命推进着文化发展的进程,从而要求我们采取更有利的翻译策略,而这一策略需要更好的把语言和文化相结合,运用好顺畅的汉语,更好地译意外国文化。本文通过对翻译策略的叙述,用动态和辩证的观点对文学翻译中策略的选择做分析,得出:不同环境下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是与文化、语言、翻译目的、读者、译者等因素相结合的,也只有把这些因素相结合才能达到文学翻译真正的目的,即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中国、朝鲜各自撰有本国的翻译史,翻看中国的翻译史,我们很难看到有关韩汉或汉韩翻译的史料,而翻开朝鲜的翻译史,我们能很容易地找到大量的韩汉或汉韩翻译的史料.而且朝汉翻译活动受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各个时期显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从几个不同的时期对朝汉翻译活动及其特点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0.
国情词语的翻译为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汉英词典对同一国情词语的翻译不尽相同,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时期汉英词典中国情词语译文的变化,归纳出适用于国情词语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批评是翻译批评中的热门之一,传统的以文本为中心的语言学和诗学批评路径维度单一,纯文本分析多,描述性弱。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批评应该打破文本的束缚,在传统的以文本批评为主的语言学、诗学批评基础上,充分参照基于不同翻译目的、不同诗学理念、不同翻译策略、不同目标读者群的译者,不同阅读目的的读者,以及产生不同社会文化价值的社会等超文本因素,探究文本批评与超文本批评相结合的多维批评路径,发挥翻译批评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趋向良性循环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2.
作为最早的文学艺术形式,诗歌高度集中地概括和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诗歌的研究和翻译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而诗歌的翻译又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翻译活动,应更多考虑其美学价值。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美学价值的体现应从翻译要素及相互关系、诗歌语言的比较与使用、不同文化的比较与转换等诸多方面入手,方可保持诗歌原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  相似文献   

13.
综观中国翻译史,译者对翻译的标准各有所感,由此催生了直译、意译、改编、编译等不同形式的翻译方式。不论何种翻译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叛逆"。只有把握好"适度"原则,译作才能更为广泛地为人接受。试从哲学"度"的角度,通过分析翻译中的两类相对对立现象:"直译"和"改写",浅谈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是另类的忠实。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习语携带着大量的该语言使用国家的文化与风俗信息,因此不同语言的习语内容有着千差万别。在翻译英语习语的过程中,有一些典型的翻译案例,恰恰能够说明英语国家与中国的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对这些翻译方法及翻译结果的研究,更深入地认识、理解及欣赏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张锦 《考试周刊》2015,(32):14-15
梁启超与蒋百里分别在《翻译文学与佛典》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翻译事业之先例》中几乎同时预见性地描述了中国翻译实践中翻译文体的历史沿革轨迹,即直译→意译→直译→直译加意译。二人的参照点不同,但异趣同归。本文认为这一预见性观点首先由梁氏提出,而蒋氏只是受到启发,换了一个参照点而已。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是关于文化之间传承、进化与变异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模仿。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活动,因而翻译理论遵循着模因论的发展轨迹。翻译模因论为中国旅游文本的英译引入了信息复制的模式,打破了不同译论之间的壁垒,为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翻译模因论为基础,从基因型翻译模因和表现型翻译模因两个方面研究了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旨在忠实、地道地译介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化差异与亲属称谓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称谓一直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因为不同的亲属称谓体现了水同国家、不同民族、水同化的差异。只有搞清楚中国与英美国之间存在的化差异和汉英亲属称谓的特点,我们才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亲属称谓,进而提高我们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翻译不仅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与载体,也是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背景下,翻译与中国海外形象塑造之间的关联是翻译学界的关注焦点之一。本专栏所选取的四篇文章,分别从翻译与政府形象塑造、翻译与国家海外媒体形象塑造、翻译与中国文学形象塑造、外宣翻译等不同的角度探讨翻译在中国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9.
倪晓丽 《英语广场》2023,(22):46-50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饮食文化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菜名翻译在中国饮食文化对外交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菜名翻译需要综合使用归化与异化策略。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译者更加规范地翻译中国菜名,从而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形成基本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古代翻译理论、近代翻译理论、现代翻译理论、当代翻译理论。本文对中国翻译理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的不同观点进行总结,展望了解中国翻译理论的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