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漉 《文教资料》2011,(29):64-65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重范文轻下水。本文提出了作文改革的几项措施: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相似文献   

2.
其一,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业务课教师去做学生思想工作是不务正业;其二,专业方面的论文算科研成果,研究学生思想方面的文章不算;其三,重科研轻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以上三种偏见是把教书与育人人为地割裂开来,违背了教育规律。但目前这种偏向仍压抑着那些在教学过程中自觉育人的教师的积极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仍面临着重教书轻育人、重科研轻教学、思政课"单兵作战"等问题的困扰。为此,必须进行思想上的彻底革新,确立"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建立科学的职称评定机制,引导教师真正回归教书育人的"本分";打破思政课"单兵作战"的现状,构建"大思政"新格局,以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着重育人轻育己、重形式轻实质、教师教育日渐弱化、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带有明显的非专业性、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简单化等若干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有:由育人转向育己、由重形式转向重实质、改造教师教育、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达成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科学化等。  相似文献   

5.
曾萍 《教育与职业》2012,(15):46-48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仍然存在着德育课程重教育性轻职业性、德育过程重片面性轻系统性、师资队伍建设重形式轻建设等问题。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要采用"三全"育人,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全课程育人,教学者与管理者、学校与企业全员育人,学习、生活、实训和实习全过程育人。  相似文献   

6.
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也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而是"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为此,必须改变高职数学教学中重教书、轻育人的现状,加强高职数学教师的育人意识,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形成合力育人与系统育人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引导、激励和参照等作用,可促进教师的反思与行动。但在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中依然出现很多问题:重规划轻践行;重个人轻组织;重静态轻动态;重抽象轻具体;重学科专业轻基础性素养;重条件依赖轻自我更新。因此,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进行理性反思,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更好地促进教师自主、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传统思想政治课呈现重认知轻体验、重教条轻引导、重理论轻实践等特征,与现实生活世界相脱离特征明显。在马克思生活世界观视域下,按照"从生活世界中来,到生活世界中去"的根本原则,围绕思想政治课回归人性化、生活化、系统化,以E校"茶叙"主题思政课为例,探究如何从主体参与、路径优化、过程建构等维度来打造"三位一体"大思政课程育人共同体。为此,要完善"以人为本"全员育人格局,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思政课的政治引领作用;推行"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全方位育人模式,深化"魅力德育"时代内涵,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树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时空育人理念,将思政课综合育人功能拓展到现实生活世界中去。  相似文献   

9.
在倡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注重专业伦理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一种范式转换。当前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重制度和规范发布,轻信念和心灵培育;重教师正规学习,轻教师非正规学习;重个体经验成长,轻学习发展共同体文化建设;重政治化,轻专业化;重约束,轻激励;重道德理想,轻道德实践等。为提高教师的专业伦理决策水平和能力,在制度保障上,应落实教师专业组织的学术权力;在操作实践上,应内化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在动力系统上,应注重对教师的心灵培育。  相似文献   

10.
一、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首要资源,而高尚的师德则是高素质师资队伍的第一要素,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根本保证。当前,绝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六重六轻”上。即:重功利,轻政治;重专长,轻思想;重谋财,轻敬业:重教学,轻育人;重竞争,轻合作;重自我,轻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