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品物性学》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能对食品的物理特性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为了达到对《食品物性学》课程有效教学的目的,本文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方面围绕食品物性学课程有效教学进行了实践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劳动法学课程是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段的统设必修课。课内54学时,3个学分。基本教材为李景森、贾俊玲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法学》一书。《劳动法学》是我们学习本课程的文字依据,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本课程还有中央电大音像出版社录制的9学时《劳动法学》录音课,以及电视直播课堂。CAI网络课件等其他教学媒体。以上多种教学媒体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指导和考试复习指导。 本《练习题》因刊物篇幅所限,其内容仅仅是《劳动法学》中的一部分,大家不要误认是考试的范围。考试应以《劳动法学考试说明》和《劳动法学复习提要》为依据。本《练习题》是为大家提供一个练习和自测的方式,以便检查学习和复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出发,指出高职教育现行考核方式中存在如考试目的不明确、考试内容片面、考试方式单一、考试重结果而轻过程、对学生考核单一等很多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对课程考核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并以《家畜繁殖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为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肖立 《教育教学论坛》2014,(25):208-209
本文分析了《市场营销学》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进行了一些考试改革探索,从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考试改革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和声学》是高师音乐专业一门基础技术理论课。这门课程的设置,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所谓的必修课,指的是《和声学》共同课。所谓选修课,指的是《和声学》提高课,要求学生必须修毕《和声学》教程的全部内容。要想培养出适应中等师范专业所需要的合乎规格的音乐理论教师,必须把《和声学》选修课学好。必须制定《和声学》选修的教学规格。只有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规格,才能完成培养中等师范专业音乐理论教师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剖析了高职园艺专业《花卉栽培》课程现行考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分析该课程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制度,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试的评价和促学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战指挥学》是指挥型工程硕士军事核心课程。分析了指挥型工程硕士的特点,对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考试方式的改革创新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指挥型工程硕士的课程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大学计算机教育的起始阶段,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帮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而在该课程考试的时候采用统一随机抽题上机考试的形式,该考试形式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考试的公平性,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公平、公开"的教学思想。本文探索了在计算机公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中进行这种上机考试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海藻与海藻栽培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由原专业基础课《海藻学》与原专业课《海藻栽培学》合并而成。当前该课程的考试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几乎丧失了考试的功用。本文改革闭卷式考试手段,对计算机化考试模式进行探索,并成功实践,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全球生态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理论性强,内容涉及面广且繁杂,利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很难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结合该课程特点,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媒体与板书教学相结合、不同时空上案例和实例结合和改革考试形式、加强师生沟通等视角,对如何提高《全球生态学》的教学质量、开展《全球生态学》的教学改革提出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6.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7.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台湾问题有国内和国际两大因素,台湾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出发。本文主要是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对台湾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强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