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6,(6):12-16
唐代梅县水车窑,最早于20世纪70-80年代的梅县畲江、水车、南口等地的墓葬和窑址中被发现,后来在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等国陆上或水下的考古发掘中又不断被发现,而且从泰国克拉地峡出土和印尼黑石号沉船出水的研究表明,在9-10世纪时,梅县水车窑就与我国古代的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等名窑,同时出现在世界贸易的舞台上,产品远销到了印度洋贸易圈范围,并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第一个高峰时期的到来。所以,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证明梅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2.
寒信峡"水菩萨"庙会灯彩民俗体育活动是有着优秀民间文化内涵的民间仪式性体育展演,这类民间仪式性体育展演,是乡村社会强化、约束民众行为的重要手段;是乡村社会权威的主要载体,是"草根力量"的自我价值体现;是乡村社交活动的重要媒介;是乡村人文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补充.对构建和谐乡村,促进乡村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货膨胀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较激烈的问题之一。通常人们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过多造成的。但通过对汉、唐时期通货膨胀现象的研究,说明了金属货币流通中同样也会发生通货膨胀问题,因而可从汉、唐时期的经济思想中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制度开始在三明辖境推行,但成效甚微,三明辖境唐代有信史可据的进士只有大中十年(856年)宁化人伍愿(伍正己)一人.举业不兴的原因有二:一是三明辖境唐时经济、文化较之中原显著落后;二是唐朝不同于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及官吏选任制度.  相似文献   

5.
侯艳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9):115-120
佛教崇尚光明,认为佛的身体有种种光明,佛光在佛像中以背光的形式表现出来。佛像背光的宗教内涵与艺术价值都值得深入研究,我国魏晋到隋唐这段时间佛像背光的创作非常发达,通过对其发展演变的整理研究可以管窥佛教的像教意义及我国佛像制作发展的艺术历程。但目前对此尚无成系统的专门论述,选取此阶段有代表性的一些佛像背光进行比较分析,述其流变轨迹,以见其由最初的依据佛经为得福报而造背光,到以背光雕刻来扩大宗教宣传的影响,再到后来成为装饰性的纯艺术作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中,月亮始终是一个神秘的星体,极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至唐代逐渐形成一种月亮文化.当时上自帝王下到平民,人们对月亮普遍有一种崇拜、喜爱之情.帝王举行月亮祭祀,民间广泛流传着月亮神话,文人学士们则大兴赏月玩月之风.形成了浓郁的关于月亮文化的氛围.  相似文献   

7.
唐代官员常服在继承前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等级规范,品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品色制度和章服制度上。为维护该体系正常运转,唐廷不断下达服色令,强调服色尊卑有别,虽然时至唐末仍有僭越现象,但总的来讲,紫、绯、绿、青的常服制度已经确立。其制度化的实现,归根到底是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文明大交会的直接反映,是大唐帝国继承传统,并结合自身要求内部调整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唐代陵令亦称陵署令或陵台令,其品秩依陵寝地位高低,从五品至从八品下不等。陵令不仅要率属官及陵户守卫山陵,而且负责陵寝的日常供奉与进献。陵令的隶属,在唐代中期从太常寺转移到宗正寺。陵令具有中央与地方官双重性质,因此行政中经常需要与县令通力合作,并且经常为县令所兼任。  相似文献   

9.
和亲是唐朝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其和亲范围、涉及面、人数、持续时间、效果、影响皆超过了前代.唐与回纥和亲始自安史之乱,前后共8次.以公主身份正式出嫁的宁国公主、崇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和亲回纥的事迹不仅在历史典籍中得以记载,在文坛上亦留下了些许痕迹.通过对有关诗歌背景和意义的阐释,剖析唐朝与回纥的关系发展史,探寻中唐诗坛的风气和诗人的心理趋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以色彩为一条主线,针对唐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出现的建筑、服装、化妆、陶瓷、壁画等与色彩有关的应用色彩领域展开分析,并归纳出各个领域的常用色彩,并从此时期美学思想的角度上分析出这些色彩普遍存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在台州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临海,一个是临海县,一个是临海郡,均为三国时孙吴设立。至隋郡县合并后,合为一个临海,唐时数次合分,从而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疑问。其实,孙吴临海和唐以后的临海不是同一个县,吴临海县就是唐永宁县,即黄岩县。  相似文献   

12.
《河西学院学报》2015,(4):29-35
探索历史时期特定区域的药材分布与特点是历史药材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药材产地之分布变迁主要是通过药材品种和道地药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损益和变化体现出来。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蕴含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基于此,文章拟从唐至清代黑河流域药材资源分布和变迁等方面着手,探讨七世纪至十九世纪西北干旱区中药材资源的分布与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