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校企合作中企业的选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教师能力、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新工科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进行了探索,为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3.
高校人才培养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不可回避的一个新问题,校企合作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理念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创新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组织机制、制度机制、管理机制及保障机制,有效对接社会人才需求目标、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促进高校、社会和企业三赢,全面推广校企协同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推动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当前我国地方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现状,以某省某地方高校和企业为调查对象,积极借鉴和发扬已取得的发展成效,但同时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培养载体与企业配合不密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脱节、校内师资缺乏实践经历等,进行改善和调整,以创新育人机制为统领,分别从教育层次机制创新、教育形式机制创新以及教育功能机制创新等三个方面,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发展、新创造。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存在教学资源有限、课堂模式单一、与市场脱轨等诸多问题,导致学习者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校企协同育人是当前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文章提出"显性传授+隐性塑造"的双核模式,以此构筑四位一体的校企协同育人因子链,构建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类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基于协同理论,剖析了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参与者的需求,明确各方主体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责任,力争参与各方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从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优势和作用,解决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利益需求冲突。在校企合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长效运行机制下,高职院校可以持续向企业输送符合行业标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断为企业储备后备人力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一线技术技能大师到校兼职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保障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提供实训设备、实习基地充实学校实习实训条件,助推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校企协同共赢长效合作机制有助于扩大校企合作各参与主体的利益交集面,强化协同共赢机制,促进多方价值实现;优化合作运行机制,达成融合协同目标;完善合作保障机制,激励合作长效共赢,使教育、人才和产业链彼此交融,价值取向趋同。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应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应用型特点与国际特色,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符合市场需求、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研究概述了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立德树人的内涵,分析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困境,并从构建多维协同的立德树人育人模式、专业课教师价值引领、企业导师以身为范、依托实践共同体、创新评价机制等方面,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管理学中的协同理论应用于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规格,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探索从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建课程体系和实践基地、共建共享特色教学资源、双导师制班级管理、校企联合打造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六个方面,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深化校企合作,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为后续的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在强化学生个体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综合能力提升。作为职业院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接轨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能够融合企业的生产资源与学校的教学工作,通过顶岗实习和教学实训相结合的形式,完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企业快速发展所需的实用型人才。校企合作不仅能够迅速拓宽双方的合作广度,还能逐步加深双方合作培养人才的深度。企业为大学生提供生产实习机会,让学生掌握更为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在拓宽其视野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0.
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力量,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适应产业变革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就必须要与当下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相结合,数字化思维能力、数字技能和数据管理能力、数字化服务能力都是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校企协同育人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坚持不懈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坚实推进数字经济引领创新人才培养,围绕产业变革新导向,探索更加多元、开放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构建高等教育体系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现状,从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双师型队伍、实施创新人才的国际化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旨在为江苏省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深入贯彻和实施提供实践经验,为全省其他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显然是一条有效路径,育人中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着眼点更具有现实意义。而大多数独立学院校企协同育人却面临制度建设、主体职能、师资力量和资金保障无法完全匹配和落实的尴尬。因此,为更好地推动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和发展,应该加强校企双方合作的内容机制、沟通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校企合作的健康氛围,最终实现学生的职业目标。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存在低水平重复问题,资源配制主体在合作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和形式的焦虑表现,运用焦虑理论构建资源配制模型图,能够较好地阐明校企资源配制运行机制,剖析资源配制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制设计理论为视角,审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发现其存在信息沟通效率较低、议价成本较高等信息效率较低的问题,以及企业"免费搭便车"、行业协会"作用弱化"等利益相关者激励不足的问题。为此,提出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策略:一是提高校企合作的信息效率,包括搭建校企合作沟通与协调机制、健全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制度;二是构建校企合作的激励相容机制,包括构建选择性激励机制和不完全劳动力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5.
破解企业人才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窘境,在于回归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实施产学合作育人模式。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完善、企业人才招聘与岗位培训,大学生专业填报与职业选择,都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坚持“人职匹配”理性选择,适应职业需求和自身条件,立足专业岗位成就事业。  相似文献   

16.
工程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与社会资源共同作用下的育人环节,需要充分融合和协同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北京科技大学提出了建立宽广的社会接触面、开放的资源孵化平台、广泛的资源共享途径的卓越工程师协同教育理念,按照"四面向"和"四协同"的思路,构建了以一支师资队伍和四个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支撑点的"校企融合协同、校际协同、校内资源融合协同、国际力量协同"的基于资源的工程教育协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将合作教育作为其办学品牌和最具标志性的特征.经过63年的发展实践,滑铁卢大学的合作教育已经形成自己特有的运行机制,包括职前开展职业发展培训课程,职中学校雇主双重监督指导,职后学生和雇主分别提交工作报告和学生表现评估表,最后学生将反馈经验交给合作学生经验项目组,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共同促进合作教育周而复始、...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技术创新模式,使教育和科技创新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从主体协同、资源协同等方面着手构建协同机制,促进高校、企业、政府等主体之间以及相关资源之间产生协同效应,确保产学研合作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对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应逐步从"专人"走向"人人",实现"三全"育人,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辅导员与导师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两支最重要的队伍,两支队伍在育人上各有优劣势,通过取长补短,各司其职,进而探索高校辅导员与导师协同育人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0.
依据校企合作程度,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教育大致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合作关系。在这些不同的校企合作关系中,都存在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管理还不够深入、教学计划的制订与管理制度不适应校企合作教育的需求等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在教学计划与课程管理、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