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流动儿童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入,流动儿童教育边缘化问题不容忽视,由于制度政策障碍、公办学校积极性不高和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质量不高等原因,城市流动儿童在城市不能享受良好教育,采取相关对策有效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是体现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城市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公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中的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公办学校的各种学校因素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中探索与顺应、整合与融入两个阶段都有积极促进作用,除学校安置因素外,流动儿童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同样影响家长对两类学校的选择,也影响着流动儿童在两类学校的城市适应。  相似文献   

3.
王彦平 《成才之路》2021,(1):100-101
留守儿童在心理、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教师要关注留守儿童,注重观察、沟通与引导,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文章从留守儿童的共性问题、如何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的优化策略三个方面具体阐述留守儿童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福特基金会课题组2008年初对北京市流动儿童教育状况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概率选择模型考察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流动儿童转学次数的增加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特别是对女童、初中阶段和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负面影响更大。分性别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只对男童有积极的影响,说明流动儿童家庭可能更倾向于增加男童的教育投入;在分教育阶段模型中,家庭生活状况只在初中有显著正影响;在分学校类型模型中,家庭经济状况在公立学校和有证打工子弟学校有显著正影响。研究建议减少公立学校接受流动儿童的限制,规范收费制度,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流动儿童特别是女童和高年级的学生提供经济资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责任的明晰,城市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下文统称“公办学校”)接纳流动儿童的进程逐渐加快,但由于政府资金投入有限、学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公办学校数量有限以及教师缺编等原因,公办学校的现状并不能实现完全接纳流动儿童入校,也不能真正解决所有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而且,随着借读费的取消和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政策的不断落实,  相似文献   

6.
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学龄人口的流动率较高,美国学者对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许多研究表明,学龄人口频繁的流动既不利于流动儿童自身的学习,也会对学校甚至学区的教育产生影响.为此,美国通过完善立法、利用网络传递流动学生信息、帮助贫困的流动家庭、加强学校(社区)与流动儿童家庭的联系等措施,力图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些研究与实践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0,(9):31-32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与之相对的流动人口也不断增多,而流动儿童教育的问题也愈发凸显,时至今日,已成为社会的重点关注对象。正如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中的流动儿童,因"城镇化建设""沿江大开发"的加快开展,使得港城镇经济快速增长,吸引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形成了一批流动的"民工潮",因而导致每学期都有一批流动儿童随父母工作调动而转进我校,他们的到来,让我们认识到当今流动儿童教育发展,也是从他们的学习行为特征上深刻感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给予他们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流动儿童的学习行为特征及优化策略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流动儿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而出现。流动儿童学校融入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产生的原因有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方面。需要通过政府部门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加强流动儿童学校的办学管理,重视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帮助流动儿童积极、主动地实现融合等办法解决流动儿童学校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引发城市流动人口剧增,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受其特殊文化背景的影响,在融入城市教育过程中面临诸多不适状况。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力量,提高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对于促进少数民族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术界在应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问题中存在缺陷和不足,社区、学校和家庭层面忽略对流动儿童的本质关注。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提出尊重人的本体价值,提倡以关爱的实际行为受益于被关爱者,并在长期道德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包括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4个相互制约的过程。其关怀教育理论与方法恰如一缕清风,为研究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问题带来新的启发:在社区文化中认可流动儿童价值、在学校教育中树立教师榜样作用、在家庭互动中加强父母与流动儿童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下,流入地政府、公办学校、打工子弟学校和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等多元主体间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这种格局导致现有政策措施的有效性明显不足、义务教育相关主体间的利益难以真正平衡。要顺利解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必须以制度公正为原则,综合权衡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对弱势人群进行补偿或适用逆向歧视策略才能帮助流动儿童获取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2.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教育安置方式的比较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流动儿童接受教育有两种不同的安置方式:公办学校安置方式和简易学校安置方式。公办学校中的流动儿童在行为问题和受歧视感上要好于简易学校中的流动儿童,公办学校中的流动儿童在学习成绩、社交焦虑和友谊三个方面并不比简易学校中的流动儿童差,在自我概念和孤独两个方面则存在不一致的差异。因此,公办学校的安置方式优于简易学校的安置方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凸显,起点公平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多的流动儿童在教育起点上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本文通过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教育起点上的对比.剖析不公平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从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学校及家庭层面提出促进流动儿童教育起点公平的措施,为流动儿童教育起点公平的合理实施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流动儿童教育财政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两为主"流动儿童教育政策面临诸多财政困境,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积极性都不高,主要因为:(1)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不足,流入地政府无法承担流动儿童巨额的义务教育费用。(2)以户籍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划拨方式不合理,流动儿童离开户籍所在地以后,客观上减轻了流出地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负担,而流入地政府并没有得到流动儿童相应的义务教育财政经费。(3)流入地公办学校规模有限,经费不足,无法满足所有流动儿童上学需要。(4)各种民办学校尽管承担了相当数量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财政支持。本文通过对公共财政基本理论的分析,提出解决流动儿童教育财政困境的基本思路:加大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明确各级政府财政分担责任;适时引入"教育券"制度;公平对待各类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15.
对3714名流动儿童城市就读学校进行了调查,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流动儿童城市就读学校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家庭背景因素后,流动儿童城市就读学校民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效能之间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其中有7.14%的学校效能差异来自于这种组间差异,而且城市民工子弟学校效能的组内差异要明显大于公办学校,这反映了流动儿童的学业成就低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学校层面因素的影响;而在考虑学校层面与班级层面的因素后,学生的性别因素、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家庭教育支出水平以及学生个体满意程度对流动儿童城市就读学校效能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改善流动儿童个体及其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是提高流动儿童城市就读学校效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教育旨在创设一种开放、多元、尊重、包容的人文环境,为弱势人群提供有质量的教育。在我国社会分层日益加快的背景下,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对流动儿童在民办学校中的生活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流动儿童对友谊、自由、家庭、学校、环境基本满意,对学业不满意;父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对流动儿童生活满意度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母亲文化程度、年级对其生活满意度影响差异显著。为了提高流动儿童生活满意度,应该鼓励民间办学,规范流动儿童的入学途径;增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能力,保证流动儿童的教育质量;建设民办学校校园文化,为流动儿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7.
教师对流动儿童入读公办学校的态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关于教师对流动儿童入读公办学校的态度还未见有经验的研究。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问卷,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教师在五个方面的态度进行研究:对办公学校招收流动儿童的总体态度,招收流动儿童对班级教学的影响,招收流动儿童时教师的影响,对流动儿童单独编班的态度,对教育教学改变的态度。对196名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关于公办学校招收流动儿童的总体态度是积极的,但教师对流动儿童入读对教学和自身的影响持消极的态度,对单独编班和教学改变持中立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迁,相比于本地儿童,流动儿童更难融入到学校生活中。家庭沟通与关怀不足、同伴关系不良等使得流动儿童面临学校适应困难,易卷入到校园欺凌事件当中。分析了流动儿童易卷入校园欺凌的原因,并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防范与教育对策,以期帮助流动儿童走出校园欺凌的困境,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办好孤独症儿童教育,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法保障孤独症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举措,是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法定职责。要坚持育人为本,实现从机械僵化的康复、个训为主的医学模式向素养导向的素质教育模式转型,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德智体美劳整体教育,促进孤独症儿童全面发展。要强化学习支持、辅助技术支持、心理支持等专业支持,促进孤独症儿童教育质量提升,助力孤独症儿童充分平等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20.
论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化的策略——文化资本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文化资本是影响儿童学业的重要因素。农民工三种类型的文化资本均十分薄弱,对流动儿童学业产生不平等性影响。要促进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化,必须采取以下策略:推进社会公平,促进农民工家庭文化资本建设;从教育方面为流动儿童提供非家庭的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