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际主体的人格特征是信任关系的重要维度,而学界对这一方面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本文基于人际信任关系模型,结合语料,考察交往主体的人格特征如何动态影响人际信任关系建构。研究发现,主体的人格特征和信任倾向影响交际双方的信任关系协商策略,不仅左右信任方对被信任方的可信性评估,也是被信任方可资利用的资源要素,即针对信任方的主观特性在信任建构和修复过程中采取因应之道。本研究在凸显信任关系双向性的同时,强调交际主体人格特征这一情感维度对可信性判断、信任协商的作用,力求更为全面均衡地揭示信任关系建构的图景。  相似文献   

2.
刘勇 《武陵学刊》2024,(1):63-72
信任是慈善组织的灵魂,慈善组织信任违背事件发生后一般都会采取一系列信任修复措施以实现公众信任修复。情感修复策略是慈善组织信任修复的重要策略,对公众信任修复具有显著影响,但是这一影响主要通过公众感知等心理因素间接施加;公众的收入支出水平、价值导向以及情感涉入程度不同,修复策略对信任修复的影响机制也存在差异。因此,信任违背条件下,慈善组织应该制定完整的情感修复策略促进公众信任修复,尤其要注重对公众心理的疏导,提高策略的针对性,提升情感修复策略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儿童、青少年人际信任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际信任成为国内外社会科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社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多种学科中都有大量研究成果。该文主要概述了心理学领域内有关人际信任概念界定的分歧与共识、信任建立的理论基础、测量方法,重点述评了人格特征、关系属性、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人际信任的影响以及信任与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认为信任与人们的一些特定人格特点相关;信任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表明它可以促进风险情景下的合作;低信任者和高信任者在合作倾向以及乐观性等方面都存在可观察的差异;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倾向于人际信任;性别与文化因素对人们的信任有显著影响。而信任的决策过程、神经生理机制等关键问题目前却还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诸多影响人际信任的因素中 ,考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不仅对于改善高职大学生的人格状况、提高其应对策略、增强其人际交往技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可以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干预依据。  相似文献   

6.
祁娟 《新课程研究》2012,(7):184-186
父母的信任教育也对幼儿的人际信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大班幼儿的信任水平是受信任对象和他人和自己的关系影响;父母的信任教育总体水平相对较高;母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较少提及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让孩子感觉到环境相对值得信任;年龄越大的母亲,提供给孩子的信任教育就越多;父母的信任教育可能影响儿童对陌生小朋友的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社会信任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和地缘之上的人格信任,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封建儒家思想体系是其确立的基础前提,其特殊主义的道德信任模式不仅对中国的过去,而且对当代社会的运行实践仍然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日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先行研究的理论和研究结果,对中日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和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信任水平。研究采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分别在日本以及昆明的几所大学收集数据。调查内容的设计把信任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信任的事件联系起来,考察人们封不同交往对象的信任程度。结果发现,中日大学生在封直系亲属的信任程度上没有显着差异。中国大学生的信任是随着亲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变化的。其次,中国大学生比日本大学生更强调关系的实用性。研究结果从中日文化背景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下级信任上级的信任合理边界的含义、形态、确定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着手,结合非典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出台分析探讨在领导活动中如何远离信任与不信任的临界,使下级对上级的信任状况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与现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较同龄人高,特殊信任年级差异显著(F=5.164,P〈0.01),普遍信任专业差异显著(F=3.551,P〈0.01);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女生的E、P分高于常模(P〈0.01),L分低于常模(P〈0,01);男生的P分高于常模(P〈0.01),N分高于常模(P〈0.05),L分低于常模(p〈0.01);神经质维度与人际信任有显著正相关,掩饰性、内外向维度与人际信任有显著负相关。高校要客观看待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格和人际信任的特点,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信任问卷》对658名体育院系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体育专业大学生信任的专业类别、年级特征和性别特征。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感情信任、道德信任维度,性别的主效应非常显著,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在人际信任、法制信任、系统信任、信任总分方面,专业的主效应较为显著,并且存在专业与年级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信任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生存至关重要,而信任危机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事实,信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该文从信任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信任与不信任的合理性及重建信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目前分布式计算安全领域涉及到信任模型和信任管理技术研究中的不足,重点对信任模型的描述能力,信任关系量化的形式和影响信任关系的因素等进行研究.力求加大信任模型对信任关系的动态性、主观性和多属性建模的支持,改善信任评估的准确性和动态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人格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环境、人格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在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且人际信任在性别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家庭环境、人格特征是大学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定义人际信任的基础上,对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安全、信誉等概念做了区别,指出依赖性、善意性、风险性是人际信任的主要特征,并详细介绍了Rotenberg的3×2×2框架理论和社会认知模型。在文献的基础上,从信任者的特征、被信任者的特征、第三方的影响和双方的关系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人际信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呈现了农民工信任结构的现状,并从人口结构特征、社会交往和政府支持角度考察了不同信任范畴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对不同对象的信任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社会信任、政府信任和市场信任,总体上呈现出以“家”为核心往外推及的差序格局特征,但政府信任呈现出“逆差序格局”特征.性别对各种信任都有显著影响.两代农民工在以社会关系为载体的社会信任范畴中并无差别,但新生代农民工对政府的信任度要显著低于其父辈.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越倾向于市场信任和社会信任,而文化程度越低越倾向于政府信任.农民工的职业地位越高,其市场信任和政府信任度越高;越低则倾向于社会信任.政府对农民工的支持和帮助越多,获得的信任度也越高.而社会交往的对象与农民工信任的对象具有明显的叠合效应.  相似文献   

17.
农民的社会关系结构及其特征对其参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有重要影响。以对陕西省和山东省1456个被访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均值分析、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社会互动和信任理论视角分析了农民参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民的社会互动和信任呈现差序格局的形态。社会互动和信任对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正向影响是独立的,二者对农民参与行为的影响都是通过弱关系实现的。本文的研究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提供了一个政策视角,政府应该制定措施利用社会互动与信任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大学生为对象,对人际信任问题作了多角度的考察,分析了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低于中学生,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特别表现在对社会角色和现象的信任上。理科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高于文科大学生,并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没有性别差异。人际信任与人格因素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并能反映出一定的人格类型和个人的专业成就性。个人的人际信任度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CGSS2005调查数据,我们对媒体与城市居民的信任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居民网络媒体的总体性使用对他们社会信任的影响是消极的,但报纸媒体、电视媒体的总体性使用以及居民的媒介新闻性使用对他们社会信任的影响则不显著。我们还立足于中国传媒语境对相关的发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信任是促进在线学习者交互,增加在线学习社区信息流动和知识共享的重要推动力。为了更进一步探索在线学习社区中信任与知识共享的关系,文章将在线学习社区中的信任划分为技术信任、经济信任和情感信任3种类型,通过理论及文献分析,建立了假设模型,使用回归方程对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技术信任、经济信任和情感信任均显著影响在线学习者的知识共享行为;知识共享行为显著影响信任的水平;知识共享经历在信任和知识共享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上述基础上,从经济收益、情感氛围、关注预期结果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在线学习者知识共享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