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浩 《教育教学论坛》2014,(37):214-215
《海洋环流动力学》是培养涉海专业人才的一门重要理论课,本文就该课程的设置意义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措施,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高校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海洋建设人才的重任,也肩负着提升大学生海洋意识的重任。从理论维度、价值维度、内容维度、实践维度四个维度去了解海洋、认知海洋和经略海洋,提出探索海洋意识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路径。根据不同思政课程的特点进行合理设计,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实践载体,在思政课教学中促使海洋类素材的综合运用,实现由"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国内部分高校开出海洋教育通识课程的情况和大学生海洋意识调查问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海洋生态学》的教学内容应坚持教学内容与海洋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坚持与新闻热点、社会关注相结合;与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常识相结合;坚持学生参与教学的互动,参与有关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调查活动,参与有关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坚持开展课外小组活动。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海洋强国战略是我国中华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高校海洋史观通识课程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从课程教学论的角度来看,诸多实践经验已表明,当代高校海洋史观通识课程既有一般通识课程育才育人过程中的普遍教学规范性,又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兼具若干自身内在要求与特点,从而彰显出该课程教学实践方法论的双重取向特征。深刻理解并着力把握好这两个面向,理应成为新时代打造一门高质量海洋史观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普通气象学课程是气象海洋类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核心课程。课程教学团队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点聚焦一体化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的具体教学实施、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等方面。实践表明,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学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6.
改进物理海洋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应海洋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对于我校海洋技术学科的发展和海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海洋技术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并以海水运动方程部分章节为例,设计物理海洋学的教学方案,探索具有海洋技术专业特色的教学实践,提高《物理海洋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海洋技术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为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的海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工作。项目组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为指导,以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以超星学习通和雨课堂教学平台为抓手,辅以三分钟演讲、课后扩展阅读、科研反哺教学等手段,构建海洋微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及实践动手等能力,实现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交叉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对于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开设的《海洋平台》创新实践课程,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对课程的目标与特点、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步骤设计及考核方式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探讨。创新实践课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满足了社会对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也对授课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红外物理和红外技术两门相关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理工融合理念下红外物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探索了教学内容的具体改革方法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实践结果表明,红外物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能够体现理工融合理念,为此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建设海洋牧场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为了培养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领域的高技术人才,需要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力学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将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内容与新兴的海洋牧场建设相结合,在课程中注入新工科的发展理念,以深远海养殖网箱为教学背景,将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相结合,以期通过多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升课程的授课水平,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