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近几年自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在冲击下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微信作为目前主流的社交媒体,其广告形式多样化.其中微信公众号广告作为微信广告的一种形式,在具有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基础上,同时具备自身的传播特点.在新媒体时代下微信公众号广告对广告媒体的影响日益增强,这就需要不断去探索如何让公众号广告持续发展,创造品牌价值.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共存,微信公众号广告将以自己的特点及优势与传统媒体广告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16,(6):67-6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公众号正逐渐成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热门平台之一。作者基于微信用户的视角开展了调查,了解到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目前发展状况及用户最关注的微信公众号特征,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迅速崛起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力图抓住机遇,不断创新,逆流而上。本文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微信为研究对象,从新媒体和媒介融合的概念出发,分析"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微信的发展状况,目前具有的优势与不足,阐述了不同媒介形态之间整合资源,继承和发扬自身优势的必要性,说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微信公众号在新媒体时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微信企业号在学校管理、形象宣传、品牌建设等诸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学校微信企业号管理方面的研究,仍存在着"无法可循"的现象。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的微信公众号分析了学校微信企业号管理的内容、实践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微信公众号凭借其传播性,交互性、数字化等优势,弥补了传统媒体宣传工作的不足之处,并呈现出典型的多模态特征。文章立足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视觉语法框架,选取微信公众号公共卫生宣传话语为研究对象,以央视新闻、新华社主流政务媒体为例,利用web scraper研究工具,共爬取公共卫生宣传语料约359例。研究发现,新媒体语境下的公共卫生宣传话语各模态之间互动关系明显,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交互作用显著,多模态的应用帮助解读宣传话语背后蕴含的概念隐喻,对受众具有重要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粤北乡镇经济的迅猛发展,借助传统媒体的纸质资讯传播业已跟不上时代步伐,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可以拓展粤北乡镇政府机构的资讯传播能力。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集中阐述新媒体平台下粤北乡镇政府机构在与上级政府、普通百姓、同级机构之间的资讯分享、沟通的现代传播策略,官方二维码的出现彰显了执政便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传统媒体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平台,得益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性。本文采取了分类抽样的方法,依据传统媒体的类别,选取国内八家有代表性且微信公众号发展较成熟的媒体,试图总结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帮助优秀的财经微信自媒体发展与运营,《股市动态分析》杂志社成立"中国财经微信自媒体联盟",凡符合条件的财经类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均可申请加入该联盟。《股市动态分析》将为联盟成员的微信公众号提供包括媒体宣传、内容推荐在内的各种支持和帮助。申请步骤:运营者将微信自媒体的名称、微信号、二维码以及运营者的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个人微信号发送至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在农业科普期刊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农业科普期刊的定位和发展现状,以及新媒体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结合实例从网站、短信服务、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平台4个方面对新媒体在农业科普期刊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新媒体在农业科普期刊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起来发展农业科普期刊,实现优势互补,并应重点发展微博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等用户量巨大的新媒体,还应加强编辑队伍的建设,培养合格的新媒体编辑。  相似文献   

10.
以"网上人大"为例,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远程学习者的新媒体使用偏好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微信、QQ是使用最广泛的新媒体形式;学生对微信公众号推广的接受程度最高,但不同性别、省市呈现显著差异;学生朋友圈转发最多的内容是"感兴趣的知识",对学生最有吸引力的新媒体活动是"有趣的活动通知""给力的礼品和优惠"。最后,提出有效利用新媒体开展学生支持服务、进行生源推广和品牌传播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