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梅香 《考试周刊》2014,(7):172-17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教师是一项良心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家长,对得起社会,善待每一位学生就是善待自己,教师要用心善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2.
阳明学中的“致良知”“万物一体”等思想理论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还在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得到广泛普及。随着阳明学在日本推广的不断深入,日本学者根据本土文化特征赋予了阳明学新的内涵。本文以日本阳明学开山鼻祖中江藤树的思想研究为视角,从日本阳明学的创立、中江藤树的哲学思想(良知观、圣人观、忠孝观、儒佛观)、阳明学对日本的深远影响等三个方面着重论述阳明学之于日本社会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渭是明代中后期的理学名臣,是贵州阳明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李渭心学,以"仁"为宗,以"必为圣人"为的,以"毋意"为功,以"行"为先,力倡先行,在贵州阳明后学中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在明代朱熹理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儒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其"心外无理"、"心即理"及"体用一源"为基本观点的心学体系。这些观点与道家以"道"为根源的哲学与美学体系联系紧密:二者都强调本体的普遍性与对万物的生成性;都强调通过"静坐"、直觉、反观内省等方法去认识"道"。  相似文献   

5.
三鑫 《广西教育》2014,(25):1-1
正"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生前常说这样一句话:"干教育是个良心活儿。"他认为,人家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作为老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孩子和家长!因为对这一理念的执著和坚持,他成功地使一所濒临关闭的农村学校脱胎换骨,成为当地名校。"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是张伟校长对自己的要求,是他的精神方向标,更是他的教育信仰。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焦裕禄精神。  相似文献   

6.
朱熹道(理)学和王阳明心学之所以被统称为理学,二者在理论实质上有相通之处,但在具体问题上又不乏诸多歧见,其圣人观亦是如此。对朱子、阳明的圣人观进行分析、厘定、考辨,既有利于朱子学与阴阳学的比较研究,也有益于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浙中王门和江右王门公认为是阳明后学中的两大最重要的学派,两者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一方面是基于阳明学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浙中和江右特定的地方历史文化背景。浙中王门更多地关注"学",阳明学的内在矛盾使他们逐渐偏离王阳明的宗旨,江右王门更多地关注"术",即以阳明精神为指导,挽救世道人心,建设地方社会,虽然在理论上对阳明学有所偏离和修正,却更好地贯彻了王阳明的宗旨,故"阳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  相似文献   

8.
校长应做到“四要”,即“要对得起”、“要飞得高”、“要比得过”、“要靠得近”。一要“对得起”,即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校,对得起教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社会的责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德:二要“飞得高”.校长是学校的核心灵魂,必须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素质、品位,做一只不断高飞的领头雁;三要“比得过”,勇于尝试做别人做不到、学不来的事情是校长的独特之处;四要“靠得近”,即要有亲和力。校长首先是一位教师,其次才是教师的领头人。校长应擅于激发班子其他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想方设法调动全校教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集思广益,凝心聚力,营造积极健康、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9.
就"阳明学"概念的一般性意义与特指性意义,以及这一概念提出的过程,又是怎样被东亚世界接受的,并且是如何从一个近世称谓演变为近代概念的,在"阳明学"概念被普遍接受前,还使用过什么称谓,它有什么思想史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度分析和系统考察,因此认为,作为"术语"的"阳明学"源于中国和朝鲜,而作为"概念"的"阳明学"则源自于近代日本,并且是由日本近代阳明学之父井上哲次郎首先提出后为东亚世界所普遍采用的。中国阳明学者和朝鲜阳明学者使用其他概念指称阳明学,其用意既有贬义的,又有中性的,还有隐晦的。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是良心活,身为人师,既为人师,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祖国的未来。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要不得,我们要的是身心健康,思维活跃,敢试敢闯积极乐观的孩子。要给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需求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几年来的实践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很不明显,其原因就是凯恩斯药方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为此寻求需求不足的根源,再对症下药,才能走出当前经济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人们在个性和社会性之间进行钟摆式的价值选择。目前,倡导个性再度战胜社会性成为流行力量,这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提倡以培养个性为教育的目标,它所具有的思想启蒙意义要小于它可能带来的思想上、实践中的混乱。个性和社会性是扎根于人的心理的双重需要,个性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副产品。目前.社会生活和精神状态所面临的主要危险是利己主义没有公德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来平衡,这更要求教育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具有服务社会意识的公民。当然,对于社会的理解,也必须更加多元和深入,超越将社会等同于国家和政府,将社会性等同于服从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理论的“缺陷”,或者说理论前提不完整,是否需要弥补?为什么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会出现失误和弊病?现实要求我们要主动而积极地创新理论,而不是只说不做,这样只会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有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社会转型期。当时的法家以“以法治国“为口号,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社会转型期。当时的法家以"以法治国"为口号,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课堂教学"开放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一批"老作家"在"新时期"陆续发表的反思散文,不仅体现出明确的文化承担意识,而且在对文化的反思和比较中抒写了丰富的伤痛和欣喜之情.他们对沧桑往事的文化省察,彰显了散文诚与真的诗学品格,本身也应当成为可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新儒家中的主要人物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反传统”都进行过多角度的反思,其中以徐复观的反思最具代表性。他的反思主要体现在反对颠倒学术思想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强调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与传统思想文化应加以区分;拒绝形而上的穷究,强调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力主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疏释;主张不应有中西之争,反对全盘西化,重视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考索;客观评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强调知识分子对传统和对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第一公案”反思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宝钗和林黛玉孰优孰劣的问题,历来纠缠不清,以至于被列为《红楼梦》“九大公案”中的第一公案。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曹雪芹是有意识地使两美“两峰相峙、双水分流”。从实际效果上看,人们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受人们的身份、年龄、地位、学养等的影响,这种见仁见智,基本上属于个人。但是受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的影响,这种见仁见智,却折射出时代的精神和风貌。固执地褒一贬一,都带有偏颇的成份。两美兼得,才是新世纪人文精神的指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